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阿明 发表于 2010-8-18 12:04

话说“本绿”

找了一些资料:

基本解释
  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仅数厘米厚,位紫泥上层与岩板间,俗称“龙筋”。其矿物组成为水云母,高岭石,石英及少量的铁氧化物.
判断标准
  本山绿泥含石英偏多,吸附水份相对偏多,在挥发过程中造成坯体的收缩大,也就是说泥料“爆”,烧制中容易开裂。所以本山绿泥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和作“化妆土”,加入适量作色剂可变化成各色装饰泥。但现在市场做小件产品的本山绿泥一般也加入紫泥,烧制后可以看到颗粒,这是紫泥中的“砂”,而本山绿泥不含“砂”,这可以作为一个判断标准。   “团泥”,一种本山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土。本山绿泥和紫泥都是紫砂的原矿。共生的意义是自然形成,而且两种泥性质一致,特别是可塑性和烧成温度不会有很明显的差异。
本山绿泥梨皮泥壶
  本山绿泥梨皮泥壶    团泥原矿毕竟数量少,现在宜兴制壶人大部分都用本山绿泥加紫泥来人工调配,形成非自然“团泥”,也就是现在说的段泥。人工调配的段泥是可以使用的,其实它要比原矿要难掌握和控制,美中不足是紫泥颗粒明显,感觉杂了一些。新的段泥,也许是因为处理的问题,确实不如老的段泥,目视没有象老段泥那么玉润的质感。段泥是烧不出本山绿泥颜色的,本山绿泥烧出来是很娇嫩的一种纯纯的黄颜色。   段泥也是最难烧的,烧不到位就吐黑,而且容易惊开。段泥的烧成温度在1170度左右,烧成温度比较高,如温度没有烧到位段泥比较容易“吐黑”,所以一般原矿段泥都要烧到有点发青才好。   有人云:“金黄段泥,此泥产于黄龙山龙身骨处,原矿色泽油亮,截断面细腻呈青色,烧成后黄色:1170℃呈金黄色,1200℃呈青黄色,1250℃呈青色(原矿原色)。”
配比附录
  另附:   (1)本山绿泥与紫泥相拼,制成团泥,也就是现在说的段泥。   (2)本山绿泥与白泥相拼,并适量加入氧化钴,制成墨绿泥。   (3)本山绿泥与白泥相拼,并适量加入铬锡黄,制成枇杷黄色。   (4)本山绿泥与白泥相拼,并适量加入铬绿,制成菜茄泥。   (5)有人说段泥在泡茶过程中容易“惊开”,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这种段泥壶在烧制时已有小的开裂,只是不容易看出,等泡了茶之后,茶汁附在开裂的纹路上,就可以明显的看到了。   (6)现在市场做小件产品的本山绿泥一般也加入紫泥,烧制后可以看到颗粒,这是紫泥中的“砂”,而本山绿泥不含“砂”,这可以作为一个判断标准。

找了一些资料

[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0-8-18 12:41 编辑 ]

阿明 发表于 2010-8-18 12:05

本山绿泥VS芝麻缎
对于购壶者来说没有必要对一款泥料的来龙去脉弄的如数家珍,因为你不是为了做壶而是为了玩壶,黑猫白毛,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尽管如此,但咱们不能被忽悠,该是什么泥料,就卖什么泥料,决不能张冠李戴,糊里糊涂。以下就对看起来难以辨别的一款本山绿泥和芝麻缎泥做一个细致的辨别。

    本山绿泥,产于黄龙山岩层和紫泥共生矿层中,古名“梨皮泥”,又被称为“龙筋”。矿源稀少,开采困难,成形困难,比较稀少和珍贵,烧成后一般呈现米黄色。本山绿泥和紫泥相拼制成缎泥,这种泥料烧制温度高,难度也高,芝麻缎是缎泥中的比较常见也比较优秀的一款泥料。

    以本文图片中的两把壶为例,本山绿泥底色驳杂,其中的白色颗粒、黑色颗粒在米黄底色中呈现融为一体的趋势,黑色颗粒虽然居多,但是常被黄白色颗粒包围,所以并不是很突出。因此颗粒与颗粒之间层次感不是特别明显。并且总体上以米黄色为优势,好像是在各种颗粒的表面罩了一层米黄色的薄纱。影影绰绰,欲见还休,整体观感亮丽,色泽仿佛像流水一般覆盖在泥料表面。

    而芝麻缎呢,在层次上则恰恰相反。它的底色偏白,略微暗沉,其中的黑色颗粒或者是偏红色颗粒在其中非常突出显眼,这也是因为白色颗粒比较少的缘故。使得总体上底色和颗粒的层次感比较清晰,跟本山绿泥相比则像是在暗白色薄纱之上点缀的色点。而且从深色颗粒的密度上来看,芝麻缎的黑色颗粒明显比本山绿泥中的颗粒密度要大,颜色要突出,层次分明,芝麻缎中虽然也有白色颗粒,但是数量少、可见性低。整体芝麻缎的颜色偏白,色调清冷,观感刚硬,不想本山绿泥那样温婉柔和、衷情脉脉。也因为褐色颗粒比较多而密集的缘故,芝麻缎看起来不如本山绿泥那么亮丽,但霸气更胜。

    从养出后的效果来看,两种泥料就有很明显的区别了、本山绿泥经过养护之后会泛出青光,米黄底色更为明显、柔和,温润如玉。而芝麻缎呢,养出之后,其上的颗粒会变成暗红色,如果用普洱茶来养会更快更明显,长时间后泛出的是红光。而且本山绿泥在养之前之后手感都相当的光滑,而芝麻缎则颗粒突出手感粗糙、颗粒感明显。

    本山绿泥和芝麻缎泥并没有孰好孰坏的区别,正如笔者曾经说过的那样,泥料无等,喜好一心而已。所以各位朋友没有必要去判别好坏并加以追捧,只要看自己喜不喜欢就好。毕竟紫砂是一种艺术,艺术在人心,只要自己喜欢了,那还有什么可以考虑呢。

收藏 分享

深海 发表于 2010-8-18 12:07

好资料。good 最好附有该泥料的小品壶图。 :5:

[ 本帖最后由 深海 于 2010-8-18 12:09 编辑 ]

阿明 发表于 2010-8-18 12:14

下面是我手中的图片资料:

还有两个料,有时间在慢慢完善:









过去的本绿大多用在装饰上,很少作用制壶的。80年代后玩壶的人发现泡养本绿的效果赏心悦目,水色通透,泥质细润才出现了较纯的本绿壶。但成品率很低所以市价比较高,接着秒出现了拼其它泥的所谓本绿。其水平也相差较大。这便是我认识的本绿希望各位玩家多多指点。

windiawoo 发表于 2010-8-18 12:28

学习ing…二哥多发点实图对照学习更利于理解,呵呵

猎风 发表于 2010-8-18 12:53

讲的很详细!学习了!:handshake

reno 发表于 2010-8-18 12:55

好教材學習.....

阿明 发表于 2010-8-18 13:02

调白泥的本绿,吃火不足。



阿明 发表于 2010-8-18 13:04

比较纯的本绿:





阿明 发表于 2010-8-18 13:05

吃温略高的本绿: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话说“本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