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茶意 发表于 2011-9-21 11:11

重温朱泥壶

朱泥壶素身素面,是典型的“光货”。综合有关专家的研究,朱泥小壶造形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六点:一是壶体较小,体高多在5厘米—8厘米之间,也有10多厘米的,腹径远大于壶底高,容量约在100—300毫升之间,也有在400毫升左右的;二是壶底多为扁矮的梨形式或扁鼓形,口沿以下呈四十五度左右的直斜线纹下垂至腹中部,至最大腹径处急收,无肩或肩部不明显,最大腹径位于中部与下部之间,正立面成正三角形;三是均采用平底或卧足,卧足内圈以圆孤修足;四是多用压盖式,蘑菇状纽,纽中均有气孔;五是圆把,把内呈椭圆形,也见圆形,还有的把是外侧圆内侧平;六是直流,曲流、弯流(曲再曲者谓之弯)并见暗接处理,壶口与流、把的上点平呈一直线。而把、流离壶轴心的长度通常是把长于流0.5厘米间,构成了对称的体形和明确的中轴线,重心降在全器的下部,卧足的处理增强了重心下移的效果,腹以下作适度的内收,控制了中心的高度,增加了生动感,使造形安而不呆,稳而不重。
朱泥壶经过清代几百年的传承,每个时期也有其时代的细节特征,这些特征也常常用在朱泥壶的断代方法上:1.清初至清中期的朱泥壶很少有低于容量140毫升的,若在60毫升以下,大部分是清末或清末以后的作品;2.清初至清中期,以孟臣壶为代表在造工方面“浑朴工致兼而有之”,即不太可能过于精工,比如清初壶内底面均不以竹刀修刮,嘉庆、道光以后壶内才以竹刀修刮;3.一般来说,道光以前壶,盖唇不长,而盖内有“水平”字样,最早的为道光十三年;4.清初早期,壶的把圈的位置较高,而且有向上提的感觉(徐秀棠《中国紫砂》)。
朱泥壶的泥料属于红泥,是红泥中的精品,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红泥都属于朱泥范畴的,朱泥只是红泥中占到很小的一部分而已。朱泥的含铁量则又较其他紫砂泥高,产在嫩泥矿层的底部。《阳羡茗壶系》载:“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能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石骨的意思就是未完全风化作用的土块,质地坚硬,一如顽石,开采时非得用硬器掘之不可。
  朱泥壶因为其含氧化铁的成份高,所以其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色彩饱和,红艳欲滴,而且烧成后表面有柔和半透明状的红色光泽,感觉质地细腻,铿锵有金属之声音,清脆悦耳,为其他紫砂所不及。而佳品朱泥表面颜色不仅仅是单一的红色,天然的佳品朱泥烧成后会烧发出迷人的七彩光晕,其光泽韵味相当丰富。
  红泥的矿藏量,远不及紫泥,甚至少于本山绿泥。因此,朱泥作为红泥中的精品,其矿藏量就少之又少。纯正的朱泥历来就非常名贵,是用斤两计价出售的。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纯正朱泥矿源有限,再加上采掘难度大。而佳品朱泥之所以这么稀有,是因为其形成环境因素影响极大。被《阳羡茗壶系》称为“石黄泥”的朱泥,自古以来为世所公论是产于宜兴的赵庄山,近年传闻宜兴黄龙山富产朱泥,所以有了“今日朱泥非明清朱泥”之说。因为佳品朱泥是有严格的技术指标要求的。专家们根据明清朱泥壶的特点得出结论,佳品朱泥第一烧成收缩比应为18%以上,否则直接导致朱泥密度低结晶效果不理想,烧成后无铿锵声;第二、应含有石英成份,朱泥在1100℃—1130℃左右的中温烧制后,其亮度色泽是决定朱泥好坏的参考,另外,佳品朱泥还有其得天独厚的“带油性”。而盛传朱泥蕴藏量丰富的黄龙山其大部分红泥的收缩比仅为10%左右。因此黄龙山的矿源不能称为朱泥,只能算红泥。用此为原料烧制的“朱泥壶”已不是历史上所指的朱泥壶了。

迷上普茶 发表于 2011-9-21 14:09

漂亮。。。。

群山 发表于 2011-9-22 11:25

好漂亮,good good

阿明 发表于 2011-9-22 19:13

泥色很诱人。

茶意 发表于 2011-9-22 19:29

:48: :48: 我也觉得漂亮,但不是我的:loveliness: :loveliness:

天下为公 发表于 2011-9-23 08:37

重温历史:handshake

lll076 发表于 2011-9-23 09:32

你帮人家秀:48:

ouyang_wangcui 发表于 2011-9-24 12:05

好壶:5: :5:

花痴 发表于 2011-9-24 13:17

无论泥料也好。还是壶的形态也好。
这壶只能说一般。还跟好沾不上。

花痴 发表于 2011-9-24 13:36

............

上两个别人的壶。交流一下。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重温朱泥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