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中普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084|回复: 65

石昆牧文集-----(七)如何選購優質新製生餅

[复制链接]

2189

449 小时

在线时间

1276

回帖

普洱茶入门

积分
2189
发表于 2007-3-9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品茶,屬於相當個別性的休閒。尤其普洱茶除了品茗以外,尚有其他週邊附屬價值與樂趣,口感享受只是其中之一;這也是在台灣除台灣茶之外,普洱茶能一枝獨秀區別於其他茶種的主因。優質普洱茶的界定,除了個人香氣口感的好惡,以及個人經濟能力允許下,還有購買當時的需求目的。筆者在此針對新製一年左右的生茶餅做說明,從茶區、品種、茶菁辨識、餅模與緊壓度、茶湯、香氣口感、葉底等等深入探討,讓消費者在選購時有所參考依據。
茶品以口感與陳化特性區分,消費者購買時略可分為三個方向:一為嚐鮮,不儲存。二為可立即嚐鮮,且在五至七年內能有快速變化者。三為適合長期儲存的茶品。此三者之間並沒有明顯界線,或因消費者個人口感評鑑差異過大,筆者在本文所陳述,僅能當建議,而非唯一規格標準。
辨識生茶與熟茶
  本文以探討生茶品適合品嘗或是收藏為主題,所以有必要先將生茶與熟茶分辨出來,以免照成消費者的誤解。然,有些茶品製程以輕發酵製程,或是因製程失敗而自然產生輕發酵,如此茶品易讓消費者錯亂。此類茶品完全需看經驗與實體辨識,很難以文字形容,所以筆者不在此冗述。還有些茶品入濕倉之後,因當初製程發酵不均或拼配老茶菁,或因濕倉潮水不均,葉底有黃紅色與黑硬葉底夾雜,常有茶商與消費者誤認此為生、熟料拼配;在國營廠並沒有生熟料拼配方式,純粹是資訊不足的誤判,現代私人茶廠才有出現生熟拼配的做法。
生餅茶
製程:鮮葉採摘後,經殺青、揉捻、毛茶乾燥,即為生散茶。再經緊壓成型,成為緊壓生茶品。
茶菁顏色與香氣:茶菁由青綠至墨綠色為主,有些部分轉黃紅色。通常新製茶餅味道不明顯,若經高溫則有烘乾香甜味。
口感:口感強烈,刺激性較高。若經高溫,清香水甜而薄,微澀。如台灣綠茶。
湯色:以黃綠、青綠色為主。
葉底:新製茶品以綠色、黃綠色為主。活性高,較揉韌有彈性。
熟餅茶
製程:鮮葉採摘後,經殺青、揉捻、毛茶乾燥,即為生散茶。生散茶經人工快速後熟發酵、洒水渥堆工序,即為熟散茶(普洱散茶)。再經緊壓成型,成為緊壓熟茶品。
茶菁顏色與香氣:茶菁黑或紅褐色,有些芽茶則暗金黃色。有濃濃的渥堆味,發酵較輕者有類似龍眼味,發酵較重者有悶濕草蓆味。
口感:當發酵度充足時,湯質濃稠水甜而滑口,幾乎不苦澀。發酵度較輕者,尚有回甘,香氣明顯、口感較重;若沒有經過濕倉,陳化後容易口感轉酸。
湯色:發酵度較輕者多為深紅色,發酵重者以紅黑色為主。
葉底:洒水渥堆,而發酵度較輕者葉底紅棕色,但不柔韌。重發酵者葉底深褐色或黑色居多,較硬而易碎。
茶區
下關茶區
  1950年初到1970年代末期下關茶廠在順寧、緬寧、景谷、佛海等四個茶區的茶菁均有調撥,至1990年代中期仍有少量西雙版納自治州的茶菁調撥。近年坊間所謂下關茶區為早期順寧及景谷茶區,也就是現今思茅地區、保山與臨滄地區北部,涵蓋保山、昌寧、云縣、景東、景谷、墨江、鎮沅、思茅等縣市,此茶區的共通點為高緯度與高海拔,氣溫低、雨量較少,質重、水甜柔、香氣較沉、帶微苦、微酸,是此茶區茶菁的特色。
孟力海茶區
  清代以前普洱茶的集散地以普洱為主,清朝末年普洱茶的製作技術向南傳遞,由普洱、思茅到倚邦、易武、孟力海等地區。至民國初年,因種種政經因素、交通問題,加之瘟疫肆虐,茶葉的貿易重心完全由孟力海地區所取代。1950年代初期孟力海茶廠除在本縣茶區設站收購毛茶外,並在景洪、孟力腊等縣設站收購毛茶。且1952年開始,孟力海茶廠及所屬南糯山分廠開始收購部分鮮葉直接在場內加工,成為初、精製合一的最早典範。目前孟力海茶區涵蓋在西雙版那地區瀾滄江以南的範圍,包括景洪、巴達、布朗山、班章、南糯山、孟力龍、孟力宋、孟力遮等地區。緯度與海拔較低,氣溫稍高、雨量較多,性強、香氣揚、澀度較高,是此茶區茶菁主要特色。
易武茶區
  清朝普洱茶極盛時期即以普洱為集散地,所依賴為名的即江北的大山茶,就是所謂的瀾滄江以北的江內茶,涵蓋當時六大茶山。現今涵蓋範圍包刮易武、基諾山、攸樂、倚邦、江城等茶區。目前易武茶區並無大型製茶廠,然因有古老歷史製茶傳統與神話,茶區中還有許多野生型與栽培型野生茶、大量野放茶園及少數民族栽培茶園,目前坊間仍有大量標榜易武茶區的茶品為消費者所喜愛。此茶區因人工栽培茶園歷史悠久,目前尚有許多百年左右之古茶園;也因此許多古茶園變異茶種甚多,在茶種與茶性茶質上的特色較難分辨,只能以地理氣候環境造成的特質加以分析。緯度與低海拔最低,氣溫最高、雨量最多,古老原始茶種種類多、茶質厚重、各種茶種香氣特異、苦澀度高,是此茶區茶菁特色。
品種
野生型野生茶
多為喬木,樹姿高挺,樹高3m以上。茶葉因種生而容易變異,在同一茶種
中,常有多達四五種變異茶種。嫩葉無毛或少毛,葉緣有稀鈍齒,半展未開之三
級芽葉長5~8cm,成葉長可達10~20cm。因葉片革質肥厚,揉捻不易成條索,毛
茶顏色多呈墨綠色。主副葉脈粗壯而明顯。茶性滑柔而質重,香氣深沉而特異,
口感刺激性很低,但水甜回甘長且穩定。許多野生型茶菁苦而不化,當地少數民
族稱之為苦茶,容易導致腹痛腹瀉,並不適合飲用;以筆者在雲南幾次實地造訪
野生茶區的經驗,野生型野生茶種能適合做茶品者反而較少。
栽培型野生茶
  以灌木或小喬木居多,茶齡多在二三百年左右。樹枝多開展或半開展,樹高1.5~3m。因有人工管理,茶葉因種生有時產生變異較少,在同一茶區中,約有二三種變異茶種。嫩葉多銀毫,葉緣細銳齒,半展未開支三級芽葉3~5cm,成葉長可達6~15cm。葉身較喬木薄,毛茶顏色多呈深綠或黃綠色。主副葉脈明顯。茶性較野生型強烈而質相當,香氣較揚,口感較野生型水略薄而剛烈。然,坊間所認為的栽培型野生茶,多為民國初年以後或是1950年代政權轉變後,所種植而野放的茶園茶。
茶園野放茶
  雲南許多曬青茶菁來源多屬於野放茶,為茶園經栽種過後少有人工管理,不灑人工化肥與農藥,只稍做鋤草與翻土整理。茶齡約在五六十年以上,樹高約1.5~2.0m。茶種因種生而稍有變異,葉質肥厚、色澤較深,香氣口感介於栽培型野生茶與茶園茶之間。
茶園茶
  雲南當地學者及製茶業界所認為的好茶種,就是茶葉中內含物質含量高,成為氧化與聚合反應基質也就越高,與台灣市場以香氣口感評鑑其茶質優劣方式明顯不同。目前以孟力海大葉茶、景谷大白茶、云抗10號、云抗14、云選9號、云瑰、矮丰等作為主要推廣種植的普洱茶種。一般管理灌木茶園生產,芽體肥壯多銀毫,半展未開三級芽葉2~3cm,成葉達5~10cm。葉緣細銳齒,葉身最薄,毛茶多呈淺綠、黃綠色。越原始茶種葉脈越明顯,茶質也較重。相較前二者,茶園茶的茶性最烈、茶質則多數較薄,香氣最揚,口感刺激性也最強,回甘快卻留存較短,水薄甜而較不穩定。以現在雲南學界業界所認同的茶種改良,朝向香氣揚而水輕甜的趨勢十分明顯。

*野生茶質厚重,但香氣不明顯;茶園茶性強烈,唯湯質較冽、泡水稍短。野放茶的特性則介於二者之間。
茶菁辨識
級數:茶菁細嫩者較清香,湯水滑甜;但口感層次變化少,陳化後湯水較薄。
   相對較肥壯的,口感厚重、苦澀度高;但陳化後湯水香甜、有多層次變化。
   老葉香氣弱、口感較甜水,但無茶質茶性可言,泡水短。
顏色:墨綠色者茶質較為厚重,適合陳放。碧綠或黃綠色者茶質較弱,有殺青過度或是乾燥溫度過高的可能性。三年內新製茶,茶菁呈黃紅色或轉紅者,已出現過度發酵之狀況,出現湯質酸化、薄水現象,不利於後續陳化。
茶菁香氣:低溫製程的生茶餅一二年的新製茶品並無特殊香味,時常帶有殺青時所遺留的煙燻味。若新製茶品有輕甜香味,表示茶品極有可能經過高溫製程﹔若新製茶或一二年茶品有微酸,也是因為殺青溫度過高或是乾燥溫度過高所引起的回潮現象,因而產生酸化劣變,不利於後續陳化。
*餅茶以墨綠色、無高香甜味者為佳。
餅模與緊壓度
鐵模:一般而言,鐵模的緊壓度較高,相對陳化速度較慢,但茶質較易保存;以中茶牌鐵餅為例,茶質重且容易出現花蜜香。與緊壓度有相關的因子,除了蒸氣時間及壓力,與茶菁與細嫩度、殺青溫度、乾燥溫度也有關連,不同原因導致期間的差異。但注意緊壓過度時,容易出現茶心焦心現象。
石模:因應不同的需求,石模有不同的形狀與重量規格,餅型較古樸而圓潤。通常石模壓製的餅茶緊壓度不較鐵模般緊壓,相對陳化速度較快,湯質較滑、但香氣較弱。
木模:茶餅模在記載上少有木模作為緊壓工具,至少在國營廠並沒有使用。木模一般有使用在「磚」方面,或是近年一些大型特殊規格製品。
*越緊壓,陳化後容易出現花蜜香、茶質保留度高;較鬆散者,則陳化較快、湯
水滑,香氣表現較不明顯。
茶湯
明亮度:原則上湯色必須清亮,而有些新製茶品因為揉茶過度、水分含量較高等等因素,都可能導致湯色較濁,此現象經過一年左右就能轉為清亮。然,因為高溫製程,反而有些茶品新茶時湯色清亮,一二年後反而變濁;此為標準裂變,往後滋味隨即喪失,。
顏色:新製茶湯色以黃綠色為主,青綠色微高溫製程。若新茶湯色即為黃紅色,可能有發酵度偏高之跡象。
*黃綠色、清亮透徹有油光,是為佳品。
香氣口感
香氣:上顎、舌面舌下、兩頰、咽喉間都可能有香氣,依產區與製程差異,會有不同香氣與感應位置。尤以吞嚥間之香氣,且能有層次變化是為上品。然,避免上顎前端有高溫烘乾之甜香味。
苦澀:苦澀味,代表茶質茶性強烈厚重與否。而苦化甘、澀轉甜的轉化速度,代表茶種的適用性與製作成敗。
酸味:因茶區、茶種與製程、存放環境的不同,會產生明顯不同的酸味。因茶區、茶種所導致的酸味,通常為梅子酸,口感清爽,無不快感。因製程不良或儲存環境不佳所劣變的酸味,類似檸檬酸,湯質薄冽、口感令人不悅。
甘韻甜質:甘與甜所綜合散生的「韻」,是令品茶者最回味的部分。若品茶完後三至五分鐘內,甚至三十分鐘後仍有喉頭與兩頰的回韻甘甜,且變化豐富,是為佳品。
*香氣飽滿、苦澀快速轉化為甘甜,二者都相當持久耐泡,且於口腔內轉變有層
次感。
葉底
柔韌度:茶質佳者,葉底柔韌性佳、葉面有光澤。若揉壓即破,則與製程之殺青溫度或是採摘天候有關。色差較多者,可能為發酵不均或為拼配茶品。
枝梗碎末:雜質多者,不利於穩定沖泡,口感較差,甚至影響後續陳化。
*葉面光澤油亮、揉韌度佳,枝末等雜質少者為佳。
結語
普洱茶的陳化,從茶區、茶種、製程、包裝、儲存等等在在都會影響茶品的香氣與口感,甚至改變其外觀、湯色與葉底。所以筆者以上所陳述的,只是針對一般性概論,不能一以摡之,許多現象還是需要消費者依照自己經驗去判斷。  
茶品除了健康需求外,沒有好壞與對錯,全憑消費者個人感受與需求。原則上來說,一年左右新製生茶餅,適合立即品飲的茶,通常如一般綠茶的清香而不刺激,湯水較清而薄;而適合長存久放的茶品,則口感較為濃烈,茶湯有膠質感、飽滿感,回甘足而韻長。筆者提出上述之通論,應可作為多數消費者選擇的基礎,但絕不是唯一標準,還有許多彈性空間,消費者可依自己的喜好再做調整。

2003年冬 初稿
2004年秋 修訂 石昆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70

2712 小时

在线时间

5098

回帖

金牌会员

和谐勋章

积分
8070

Medal No.4

QQ
发表于 2007-3-9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静水深流,清茶厚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1

195 小时

在线时间

842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1101
发表于 2007-3-9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4

110 小时

在线时间

218

回帖

中级会员

积分
664
QQ
发表于 2007-3-10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大家最关心的
石昆牧文集-----(七)如何选购优质新制生饼
品茶,属于相当个别性的休闲。尤其普洱茶除了品茗以外,尚有其它外围附属价值与乐趣,口感享受只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在台湾除台湾茶之外,普洱茶能一枝独秀区别于其它茶种的主因。优质普洱茶的界定,除了个人香气口感的好恶,以及个人经济能力允许下,还有购买当时的需求目的。笔者在此针对新制一年左右的生茶饼做说明,从茶区、品种、茶菁辨识、饼模与紧压度、茶汤、香气口感、叶底等等深入探讨,让消费者在选购时有所参考依据。
茶品以口感与陈化特性区分,消费者购买时略可分为三个方向:一为尝鲜,不储存。二为可立即尝鲜,且在五至七年内能有快速变化者。三为适合长期储存的茶品。此三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界线,或因消费者个人口感评鉴差异过大,笔者在本文所陈述,仅能当建议,而非唯一规格标准。
辨识生茶与熟茶
  本文以探讨生茶品适合品尝或是收藏为主题,所以有必要先将生茶与熟茶分辨出来,以免照成消费者的误解。然,有些茶品制程以轻发酵制程,或是因制程失败而自然产生轻发酵,如此茶品易让消费者错乱。此类茶品完全需看经验与实体辨识,很难以文字形容,所以笔者不在此冗述。还有些茶品入湿仓之后,因当初制程发酵不均或拼配老茶菁,或因湿仓潮水不均,叶底有黄红色与黑硬叶底夹杂,常有茶商与消费者误认此为生、熟料拼配;在国营厂并没有生熟料拼配方式,纯粹是信息不足的误判,现代私人茶厂才有出现生熟拼配的做法。
生饼茶
制程: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生散茶。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生茶品。
茶菁颜色与香气:茶菁由青绿至墨绿色为主,有些部分转黄红色。通常新制茶饼味道不明显,若经高温则有烘干香甜味。
口感:口感强烈,刺激性较高。若经高温,清香水甜而薄,微涩。如台湾绿茶。
汤色:以黄绿、青绿色为主。
叶底:新制茶品以绿色、黄绿色为主。活性高,较揉韧有弹性。
熟饼茶
制程: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生散茶。生散茶经人工快速后熟发酵、洒水渥堆工序,即为熟散茶(普洱散茶)。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熟茶品。
茶菁颜色与香气:茶菁黑或红褐色,有些芽茶则暗金黄色。有浓浓的渥堆味,发酵较轻者有类似龙眼味,发酵较重者有闷湿草席味。
口感:当发酵度充足时,汤质浓稠水甜而滑口,几乎不苦涩。发酵度较轻者,尚有回甘,香气明显、口感较重;若没有经过湿仓,陈化后容易口感转酸。
汤色:发酵度较轻者多为深红色,发酵重者以红黑色为主。
叶底:洒水渥堆,而发酵度较轻者叶底红棕色,但不柔韧。重发酵者叶底深褐色或黑色居多,较硬而易碎。
茶区
下关茶区
  1950年初到1970年代末期下关茶厂在顺宁、缅宁、景谷、佛海等四个茶区的茶菁均有调拨,至1990年代中期仍有少量西双版纳自治州的茶菁调拨。近年坊间所谓下关茶区为早期顺宁及景谷茶区,也就是现今思茅地区、保山与临沧地区北部,涵盖保山、昌宁、云县、景东、景谷、墨江、镇沅、思茅等县市,此茶区的共通点为高纬度与高海拔,气温低、雨量较少,质重、水甜柔、香气较沉、带微苦、微酸,是此茶区茶菁的特色。
孟力海茶区
  清代以前普洱茶的集散地以普洱为主,清朝末年普洱茶的制作技术向南传递,由普洱、思茅到倚邦、易武、孟力海等地区。至民国初年,因种种政经因素、交通问题,加之瘟疫肆虐,茶叶的贸易重心完全由孟力海地区所取代。1950年代初期孟力海茶厂除在本县茶区设站收购毛茶外,并在景洪、孟力腊等县设站收购毛茶。且1952年开始,孟力海茶厂及所属南糯山分厂开始收购部分鲜叶直接在场内加工,成为初、精制合一的最早典范。目前孟力海茶区涵盖在西双版那地区澜沧江以南的范围,包括景洪、巴达、布朗山、班章、南糯山、孟力龙、孟力宋、孟力遮等地区。纬度与海拔较低,气温稍高、雨量较多,性强、香气扬、涩度较高,是此茶区茶菁主要特色。
易武茶区
  清朝普洱茶极盛时期即以普洱为集散地,所依赖为名的即江北的大山茶,就是所谓的澜沧江以北的江内茶,涵盖当时六大茶山。现今涵盖范围包刮易武、基诺山、攸乐、倚邦、江城等茶区。目前易武茶区并无大型制茶厂,然因有古老历史制茶传统与神话,茶区中还有许多野生型与栽培型野生茶、大量野放茶园及少数民族栽培茶园,目前坊间仍有大量标榜易武茶区的茶品为消费者所喜爱。此茶区因人工栽培茶园历史悠久,目前尚有许多百年左右之古茶园;也因此许多古茶园变异茶种甚多,在茶种与茶性茶质上的特色较难分辨,只能以地理气候环境造成的特质加以分析。纬度与低海拔最低,气温最高、雨量最多,古老原始茶种种类多、茶质厚重、各种茶种香气特异、苦涩度高,是此茶区茶菁特色。
品种
野生型野生茶
多为乔木,树姿高挺,树高3m以上。茶叶因种生而容易变异,在同一茶种
中,常有多达四五种变异茶种。嫩叶无毛或少毛,叶缘有稀钝齿,半展未开之三
级芽叶长5~8cm,成叶长可达10~20cm。因叶片革质肥厚,揉捻不易成条索,毛
茶颜色多呈墨绿色。主副叶脉粗壮而明显。茶性滑柔而质重,香气深沉而特异,
口感刺激性很低,但水甜回甘长且稳定。许多野生型茶菁苦而不化,当地少数民
族称之为苦茶,容易导致腹痛腹泻,并不适合饮用;以笔者在云南几次实地造访
野生茶区的经验,野生型野生茶种能适合做茶品者反而较少。
栽培型野生茶
  以灌木或小乔木居多,茶龄多在二三百年左右。树枝多开展或半开展,树高1.5~3m。因有人工管理,茶叶因种生有时产生变异较少,在同一茶区中,约有二三种变异茶种。嫩叶多银毫,叶缘细锐齿,半展未开支三级芽叶3~5cm,成叶长可达6~15cm。叶身较乔木薄,毛茶颜色多呈深绿或黄绿色。主副叶脉明显。茶性较野生型强烈而质相当,香气较扬,口感较野生型水略薄而刚烈。然,坊间所认为的栽培型野生茶,多为民国初年以后或是1950年代政权转变后,所种植而野放的茶园茶。
茶园野放茶
  云南许多晒青茶菁来源多属于野放茶,为茶园经栽种过后少有人工管理,不洒人工化肥与农药,只稍做锄草与翻土整理。茶龄约在五六十年以上,树高约1.5~2.0m。茶种因种生而稍有变异,叶质肥厚、色泽较深,香气口感介于栽培型野生茶与茶园茶之间。
茶园茶
  云南当地学者及制茶业界所认为的好茶种,就是茶叶中内含物质含量高,成为氧化与聚合反应基质也就越高,与台湾市场以香气口感评鉴其茶质优劣方式明显不同。目前以孟力海大叶茶、景谷大白茶、云抗10号、云抗14、云选9号、云瑰、矮丰等作为主要推广种植的普洱茶种。一般管理灌木茶园生产,芽体肥壮多银毫,半展未开三级芽叶2~3cm,成叶达5~10cm。叶缘细锐齿,叶身最薄,毛茶多呈浅绿、黄绿色。越原始茶种叶脉越明显,茶质也较重。相较前二者,茶园茶的茶性最烈、茶质则多数较薄,香气最扬,口感刺激性也最强,回甘快却留存较短,水薄甜而较不稳定。以现在云南学界业界所认同的茶种改良,朝向香气扬而水轻甜的趋势十分明显。

*野生茶质厚重,但香气不明显;茶园茶性强烈,唯汤质较冽、泡水稍短。野放茶的特性则介于二者之间。
茶菁辨识
级数:茶菁细嫩者较清香,汤水滑甜;但口感层次变化少,陈化后汤水较薄。
   相对较肥壮的,口感厚重、苦涩度高;但陈化后汤水香甜、有多层次变化。
   老叶香气弱、口感较甜水,但无茶质茶性可言,泡水短。
颜色:墨绿色者茶质较为厚重,适合陈放。碧绿或黄绿色者茶质较弱,有杀青过度或是干燥温度过高的可能性。三年内新制茶,茶菁呈黄红色或转红者,已出现过度发酵之状况,出现汤质酸化、薄水现象,不利于后续陈化。
茶菁香气:低温制程的生茶饼一二年的新制茶品并无特殊香味,时常带有杀青时所遗留的烟熏味。若新制茶品有轻甜香味,表示茶品极有可能经过高温制程﹔若新制茶或一二年茶品有微酸,也是因为杀青温度过高或是干燥温度过高所引起的回潮现象,因而产生酸化劣变,不利于后续陈化。
*饼茶以墨绿色、无高香甜味者为佳。
饼模与紧压度
铁模:一般而言,铁模的紧压度较高,相对陈化速度较慢,但茶质较易保存;以中茶牌铁饼为例,茶质重且容易出现花蜜香。与紧压度有相关的因子,除了蒸气时间及压力,与茶菁与细嫩度、杀青温度、干燥温度也有关连,不同原因导致期间的差异。但注意紧压过度时,容易出现茶心焦心现象。
石模:因应不同的需求,石模有不同的形状与重量规格,饼型较古朴而圆润。通常石模压制的饼茶紧压度不较铁模般紧压,相对陈化速度较快,汤质较滑、但香气较弱。
木模:茶饼模在记载上少有木模作为紧压工具,至少在国营厂并没有使用。木模一般有使用在「砖」方面,或是近年一些大型特殊规格制品。
*越紧压,陈化后容易出现花蜜香、茶质保留度高;较松散者,则陈化较快、汤
水滑,香气表现较不明显。
茶汤
明亮度:原则上汤色必须清亮,而有些新制茶品因为揉茶过度、水分含量较高等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汤色较浊,此现象经过一年左右就能转为清亮。然,因为高温制程,反而有些茶品新茶时汤色清亮,一二年后反而变浊;此为标准裂变,往后滋味随即丧失,。
颜色:新制茶汤色以黄绿色为主,青绿色微高温制程。若新茶汤色即为黄红色,可能有发酵度偏高之迹象。
*黄绿色、清亮透彻有油光,是为佳品。
香气口感
香气: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咽喉间都可能有香气,依产区与制程差异,会有不同香气与感应位置。尤以吞咽间之香气,且能有层次变化是为上品。然,避免上颚前端有高温烘干之甜香味。
苦涩:苦涩味,代表茶质茶性强烈厚重与否。而苦化甘、涩转甜的转化速度,代表茶种的适用性与制作成败。
酸味:因茶区、茶种与制程、存放环境的不同,会产生明显不同的酸味。因茶区、茶种所导致的酸味,通常为梅子酸,口感清爽,无不快感。因制程不良或储存环境不佳所劣变的酸味,类似柠檬酸,汤质薄冽、口感令人不悦。
甘韵甜质:甘与甜所综合散生的「韵」,是令品茶者最回味的部分。若品茶完后三至五分钟内,甚至三十分钟后仍有喉头与两颊的回韵甘甜,且变化丰富,是为佳品。
*香气饱满、苦涩快速转化为甘甜,二者都相当持久耐泡,且于口腔内转变有层
次感。
叶底
柔韧度:茶质佳者,叶底柔韧性佳、叶面有光泽。若揉压即破,则与制程之杀青温度或是采摘天候有关。色差较多者,可能为发酵不均或为拼配茶品。
枝梗碎末:杂质多者,不利于稳定冲泡,口感较差,甚至影响后续陈化。
*叶面光泽油亮、揉韧度佳,枝末等杂质少者为佳。
结语
普洱茶的陈化,从茶区、茶种、制程、包装、储存等等在在都会影响茶品的香气与口感,甚至改变其外观、汤色与叶底。所以笔者以上所陈述的,只是针对一般性概论,不能一以摡之,许多现象还是需要消费者依照自己经验去判断。  
茶品除了健康需求外,没有好坏与对错,全凭消费者个人感受与需求。原则上来说,一年左右新制生茶饼,适合立即品饮的茶,通常如一般绿茶的清香而不刺激,汤水较清而薄;而适合长存久放的茶品,则口感较为浓烈,茶汤有胶质感、饱满感,回甘足而韵长。笔者提出上述之通论,应可作为多数消费者选择的基础,但绝不是唯一标准,还有许多弹性空间,消费者可依自己的喜好再做调整。

2003年冬 初稿
2004年秋 修订 石昆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20

678 小时

在线时间

1523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2720
发表于 2007-3-10 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69

1789 小时

在线时间

1531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2869
QQ
发表于 2007-3-10 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50: :50: :50:
因喜茶,而成茶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7

370 小时

在线时间

2462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1927
QQ
发表于 2007-3-10 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一遍,还是能学到许多的知识
石昆牧文集-----(七)如何選購優質新製生餅

品茶,屬於相當個別性的休閒。尤其普洱茶除了品茗以外,尚有其他週邊附屬價值與樂趣,口感享受只是其中之一;這也是在台灣除台灣茶之外,普洱茶能一枝獨秀區別於其他茶種的主因。優質普洱茶的界定,除了個人香氣口感的好惡,以及個人經濟能力允許下,還有購買當時的需求目的。筆者在此針對新製一年左右的生茶餅做說明,從茶區、品種、茶菁辨識、餅模與緊壓度、茶湯、香氣口感、葉底等等深入探討,讓消費者在選購時有所參考依據。
茶品以口感與陳化特性區分,消費者購買時略可分為三個方向:一為嚐鮮,不儲存。二為可立即嚐鮮,且在五至七年內能有快速變化者。三為適合長期儲存的茶品。此三者之間並沒有明顯界線,或因消費者個人口感評鑑差異過大,筆者在本文所陳述,僅能當建議,而非唯一規格標準。
辨識生茶與熟茶
  本文以探討生茶品適合品嘗或是收藏為主題,所以有必要先將生茶與熟茶分辨出來,以免照成消費者的誤解。然,有些茶品製程以輕發酵製程,或是因製程失敗而自然產生輕發酵,如此茶品易讓消費者錯亂。此類茶品完全需看經驗與實體辨識,很難以文字形容,所以筆者不在此冗述。還有些茶品入濕倉之後,因當初製程發酵不均或拼配老茶菁,或因濕倉潮水不均,葉底有黃紅色與黑硬葉底夾雜,常有茶商與消費者誤認此為生、熟料拼配;在國營廠並沒有生熟料拼配方式,純粹是資訊不足的誤判,現代私人茶廠才有出現生熟拼配的做法。
生餅茶
製程:鮮葉採摘後,經殺青、揉捻、毛茶乾燥,即為生散茶。再經緊壓成型,成為緊壓生茶品。
茶菁顏色與香氣:茶菁由青綠至墨綠色為主,有些部分轉黃紅色。通常新製茶餅味道不明顯,若經高溫則有烘乾香甜味。
口感:口感強烈,刺激性較高。若經高溫,清香水甜而薄,微澀。如台灣綠茶。
湯色:以黃綠、青綠色為主。
葉底:新製茶品以綠色、黃綠色為主。活性高,較揉韌有彈性。
熟餅茶
製程:鮮葉採摘後,經殺青、揉捻、毛茶乾燥,即為生散茶。生散茶經人工快速後熟發酵、洒水渥堆工序,即為熟散茶(普洱散茶)。再經緊壓成型,成為緊壓熟茶品。
茶菁顏色與香氣:茶菁黑或紅褐色,有些芽茶則暗金黃色。有濃濃的渥堆味,發酵較輕者有類似龍眼味,發酵較重者有悶濕草蓆味。
口感:當發酵度充足時,湯質濃稠水甜而滑口,幾乎不苦澀。發酵度較輕者,尚有回甘,香氣明顯、口感較重;若沒有經過濕倉,陳化後容易口感轉酸。
湯色:發酵度較輕者多為深紅色,發酵重者以紅黑色為主。
葉底:洒水渥堆,而發酵度較輕者葉底紅棕色,但不柔韌。重發酵者葉底深褐色或黑色居多,較硬而易碎。
茶區
下關茶區
  1950年初到1970年代末期下關茶廠在順寧、緬寧、景谷、佛海等四個茶區的茶菁均有調撥,至1990年代中期仍有少量西雙版納自治州的茶菁調撥。近年坊間所謂下關茶區為早期順寧及景谷茶區,也就是現今思茅地區、保山與臨滄地區北部,涵蓋保山、昌寧、云縣、景東、景谷、墨江、鎮沅、思茅等縣市,此茶區的共通點為高緯度與高海拔,氣溫低、雨量較少,質重、水甜柔、香氣較沉、帶微苦、微酸,是此茶區茶菁的特色。
孟力海茶區
  清代以前普洱茶的集散地以普洱為主,清朝末年普洱茶的製作技術向南傳遞,由普洱、思茅到倚邦、易武、孟力海等地區。至民國初年,因種種政經因素、交通問題,加之瘟疫肆虐,茶葉的貿易重心完全由孟力海地區所取代。1950年代初期孟力海茶廠除在本縣茶區設站收購毛茶外,並在景洪、孟力腊等縣設站收購毛茶。且1952年開始,孟力海茶廠及所屬南糯山分廠開始收購部分鮮葉直接在場內加工,成為初、精製合一的最早典範。目前孟力海茶區涵蓋在西雙版那地區瀾滄江以南的範圍,包括景洪、巴達、布朗山、班章、南糯山、孟力龍、孟力宋、孟力遮等地區。緯度與海拔較低,氣溫稍高、雨量較多,性強、香氣揚、澀度較高,是此茶區茶菁主要特色。
易武茶區
  清朝普洱茶極盛時期即以普洱為集散地,所依賴為名的即江北的大山茶,就是所謂的瀾滄江以北的江內茶,涵蓋當時六大茶山。現今涵蓋範圍包刮易武、基諾山、攸樂、倚邦、江城等茶區。目前易武茶區並無大型製茶廠,然因有古老歷史製茶傳統與神話,茶區中還有許多野生型與栽培型野生茶、大量野放茶園及少數民族栽培茶園,目前坊間仍有大量標榜易武茶區的茶品為消費者所喜愛。此茶區因人工栽培茶園歷史悠久,目前尚有許多百年左右之古茶園;也因此許多古茶園變異茶種甚多,在茶種與茶性茶質上的特色較難分辨,只能以地理氣候環境造成的特質加以分析。緯度與低海拔最低,氣溫最高、雨量最多,古老原始茶種種類多、茶質厚重、各種茶種香氣特異、苦澀度高,是此茶區茶菁特色。
品種
野生型野生茶
多為喬木,樹姿高挺,樹高3m以上。茶葉因種生而容易變異,在同一茶種
中,常有多達四五種變異茶種。嫩葉無毛或少毛,葉緣有稀鈍齒,半展未開之三
級芽葉長5~8cm,成葉長可達10~20cm。因葉片革質肥厚,揉捻不易成條索,毛
茶顏色多呈墨綠色。主副葉脈粗壯而明顯。茶性滑柔而質重,香氣深沉而特異,
口感刺激性很低,但水甜回甘長且穩定。許多野生型茶菁苦而不化,當地少數民
族稱之為苦茶,容易導致腹痛腹瀉,並不適合飲用;以筆者在雲南幾次實地造訪
野生茶區的經驗,野生型野生茶種能適合做茶品者反而較少。
栽培型野生茶
  以灌木或小喬木居多,茶齡多在二三百年左右。樹枝多開展或半開展,樹高1.5~3m。因有人工管理,茶葉因種生有時產生變異較少,在同一茶區中,約有二三種變異茶種。嫩葉多銀毫,葉緣細銳齒,半展未開支三級芽葉3~5cm,成葉長可達6~15cm。葉身較喬木薄,毛茶顏色多呈深綠或黃綠色。主副葉脈明顯。茶性較野生型強烈而質相當,香氣較揚,口感較野生型水略薄而剛烈。然,坊間所認為的栽培型野生茶,多為民國初年以後或是1950年代政權轉變後,所種植而野放的茶園茶。
茶園野放茶
  雲南許多曬青茶菁來源多屬於野放茶,為茶園經栽種過後少有人工管理,不灑人工化肥與農藥,只稍做鋤草與翻土整理。茶齡約在五六十年以上,樹高約1.5~2.0m。茶種因種生而稍有變異,葉質肥厚、色澤較深,香氣口感介於栽培型野生茶與茶園茶之間。
茶園茶
  雲南當地學者及製茶業界所認為的好茶種,就是茶葉中內含物質含量高,成為氧化與聚合反應基質也就越高,與台灣市場以香氣口感評鑑其茶質優劣方式明顯不同。目前以孟力海大葉茶、景谷大白茶、云抗10號、云抗14、云選9號、云瑰、矮丰等作為主要推廣種植的普洱茶種。一般管理灌木茶園生產,芽體肥壯多銀毫,半展未開三級芽葉2~3cm,成葉達5~10cm。葉緣細銳齒,葉身最薄,毛茶多呈淺綠、黃綠色。越原始茶種葉脈越明顯,茶質也較重。相較前二者,茶園茶的茶性最烈、茶質則多數較薄,香氣最揚,口感刺激性也最強,回甘快卻留存較短,水薄甜而較不穩定。以現在雲南學界業界所認同的茶種改良,朝向香氣揚而水輕甜的趨勢十分明顯。

*野生茶質厚重,但香氣不明顯;茶園茶性強烈,唯湯質較冽、泡水稍短。野放茶的特性則介於二者之間。
茶菁辨識
級數:茶菁細嫩者較清香,湯水滑甜;但口感層次變化少,陳化後湯水較薄。
   相對較肥壯的,口感厚重、苦澀度高;但陳化後湯水香甜、有多層次變化。
   老葉香氣弱、口感較甜水,但無茶質茶性可言,泡水短。
顏色:墨綠色者茶質較為厚重,適合陳放。碧綠或黃綠色者茶質較弱,有殺青過度或是乾燥溫度過高的可能性。三年內新製茶,茶菁呈黃紅色或轉紅者,已出現過度發酵之狀況,出現湯質酸化、薄水現象,不利於後續陳化。
茶菁香氣:低溫製程的生茶餅一二年的新製茶品並無特殊香味,時常帶有殺青時所遺留的煙燻味。若新製茶品有輕甜香味,表示茶品極有可能經過高溫製程﹔若新製茶或一二年茶品有微酸,也是因為殺青溫度過高或是乾燥溫度過高所引起的回潮現象,因而產生酸化劣變,不利於後續陳化。
*餅茶以墨綠色、無高香甜味者為佳。
餅模與緊壓度
鐵模:一般而言,鐵模的緊壓度較高,相對陳化速度較慢,但茶質較易保存;以中茶牌鐵餅為例,茶質重且容易出現花蜜香。與緊壓度有相關的因子,除了蒸氣時間及壓力,與茶菁與細嫩度、殺青溫度、乾燥溫度也有關連,不同原因導致期間的差異。但注意緊壓過度時,容易出現茶心焦心現象。
石模:因應不同的需求,石模有不同的形狀與重量規格,餅型較古樸而圓潤。通常石模壓製的餅茶緊壓度不較鐵模般緊壓,相對陳化速度較快,湯質較滑、但香氣較弱。
木模:茶餅模在記載上少有木模作為緊壓工具,至少在國營廠並沒有使用。木模一般有使用在「磚」方面,或是近年一些大型特殊規格製品。
*越緊壓,陳化後容易出現花蜜香、茶質保留度高;較鬆散者,則陳化較快、湯
水滑,香氣表現較不明顯。
茶湯
明亮度:原則上湯色必須清亮,而有些新製茶品因為揉茶過度、水分含量較高等等因素,都可能導致湯色較濁,此現象經過一年左右就能轉為清亮。然,因為高溫製程,反而有些茶品新茶時湯色清亮,一二年後反而變濁;此為標準裂變,往後滋味隨即喪失,。
顏色:新製茶湯色以黃綠色為主,青綠色微高溫製程。若新茶湯色即為黃紅色,可能有發酵度偏高之跡象。
*黃綠色、清亮透徹有油光,是為佳品。
香氣口感
香氣:上顎、舌面舌下、兩頰、咽喉間都可能有香氣,依產區與製程差異,會有不同香氣與感應位置。尤以吞嚥間之香氣,且能有層次變化是為上品。然,避免上顎前端有高溫烘乾之甜香味。
苦澀:苦澀味,代表茶質茶性強烈厚重與否。而苦化甘、澀轉甜的轉化速度,代表茶種的適用性與製作成敗。
酸味:因茶區、茶種與製程、存放環境的不同,會產生明顯不同的酸味。因茶區、茶種所導致的酸味,通常為梅子酸,口感清爽,無不快感。因製程不良或儲存環境不佳所劣變的酸味,類似檸檬酸,湯質薄冽、口感令人不悅。
甘韻甜質:甘與甜所綜合散生的「韻」,是令品茶者最回味的部分。若品茶完後三至五分鐘內,甚至三十分鐘後仍有喉頭與兩頰的回韻甘甜,且變化豐富,是為佳品。
*香氣飽滿、苦澀快速轉化為甘甜,二者都相當持久耐泡,且於口腔內轉變有層
次感。
葉底
柔韌度:茶質佳者,葉底柔韌性佳、葉面有光澤。若揉壓即破,則與製程之殺青溫度或是採摘天候有關。色差較多者,可能為發酵不均或為拼配茶品。
枝梗碎末:雜質多者,不利於穩定沖泡,口感較差,甚至影響後續陳化。
*葉面光澤油亮、揉韌度佳,枝末等雜質少者為佳。
結語
普洱茶的陳化,從茶區、茶種、製程、包裝、儲存等等在在都會影響茶品的香氣與口感,甚至改變其外觀、湯色與葉底。所以筆者以上所陳述的,只是針對一般性概論,不能一以摡之,許多現象還是需要消費者依照自己經驗去判斷。  
茶品除了健康需求外,沒有好壞與對錯,全憑消費者個人感受與需求。原則上來說,一年左右新製生茶餅,適合立即品飲的茶,通常如一般綠茶的清香而不刺激,湯水較清而薄;而適合長存久放的茶品,則口感較為濃烈,茶湯有膠質感、飽滿感,回甘足而韻長。筆者提出上述之通論,應可作為多數消費者選擇的基礎,但絕不是唯一標準,還有許多彈性空間,消費者可依自己的喜好再做調整。

2003年冬 初稿
2004年秋 修訂 石昆牧





[ 本帖最后由 老树新芽 于 2007-3-10 02:5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76 小时

在线时间

52

回帖

会员

积分
69
QQ
发表于 2007-3-10 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并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8

512 小时

在线时间

181

回帖

会员

积分
398
发表于 2007-3-10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先生,“如何選購優質新製生餅”。。。。别的不谈,就说“紧压度”,这之中亦充满了学问。恕我直言,在我接触过你的订制茶当中,04年底的“茶品天下----班章”紧压度最好!

紧压度的问题对后续陈化有很大的影响。(紧压度跟压制时的温度、压力、水分含量、干燥方式有关)

[ 本帖最后由 ljgdws 于 2007-3-10 23:0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8

512 小时

在线时间

181

回帖

会员

积分
398
发表于 2007-3-10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我个人来讲:选购新生茶的标准:

外形的紧压度-----象“茶品天下----班章”一样

冲泡后的盖碗的气味是我认知的

茶汤的厚度

甘韵出得来  (韵广而深----可遇不可求也)

要求不是很高吧。:lol

石先生,请教一个问题:“韵广而深”------可否这样理解:“广”指的是“面”,“深”指的是“点”。即是说,口感的饱满度及底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普网 ( 滇ICP备11005155号-1 )

GMT+8, 2024-4-27 11: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