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填海的精卫 发表于 2006-11-22 15:59

<P>请教论坛里的各位前辈:景谷九台坡古乔木野生茶和大白茶怎样?陈六九的传人是在景古吗?大白茶就是他的吗?</P><P>谢谢各位!!!</P><p>[此帖子已被 填海的精卫 在 2006-11-22 17:01:39 编辑过]

茶民 发表于 2006-11-22 16:15

我喝过 挺好喝的

老树茶人 发表于 2006-11-22 16:36

景古? 景谷?

填海的精卫 发表于 2006-11-22 16:57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老树茶人</B> 发表于 <I>2006-11-22 16:36:14</I> :<BR>景古? 景谷? <HR></BLOCKQUOTE>对不起&nbsp; 写错了&nbsp; 应该是景谷!!!

香茗倾城 发表于 2006-11-22 16:59

有这样的说法吗?&nbsp; 学习中!

f110 发表于 2006-11-22 17:17

等<IMG src="http://bbs.puerh.cn/attachments/bbsxp/Emotions/18.gif">

烟虫 发表于 2006-11-22 18:32

<P>转帖:按茶色不同来分类——白茶: <BR><BR>白茶,顾名思义,这种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区不多见。白茶是我国的特产,产于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是由福鼎县首创的。该县有一种优良品种的茶树——福鼎大白茶,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这种茶片生产出白茶。茶色为什么是白色?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 <BR><BR>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海外侨胞往往将银针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白茶的主要品种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状挺直如针,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令人喜爱。汤色浅黄,鲜醇爽口,饮后令人回味无穷。 <BR><BR>各类白茶名:银针白毫;白牡丹;贡眉;白牡丹;寿眉等。 <BR><BR>云南大白茶 大白茶产自景谷县,海拔1600米的秧塔村,是云南大叶良种。在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后,由一位“每天吃六碗米,使九斤半锄头”的<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00">陈六九</FONT>去江迤 (即澜沧江)边做生意,在茶山坝发现白茶种,便偷偷地摘得数十粒种籽,藏于竹筒扁担中,带回秧塔。先种在大园子地,经数年培育,成长很快,而后扩种到周围十四块茶地,曾达三、四亩面积,年产三、五担茶。目前,大园子地还存活着大白茶树,其中有株基茎围达88厘米,胸围61厘米,主干分枝六个,树高4.26 米,树幅35×360厘米,年产白茶六、七市斤。这株茶树是<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00">陈六九</FONT>第一次所种的母树,距今已有150年左右。历史上大白茶的制作方法,鲜叶采下后,随即手工杀青,然后摊凉揉捻,揉捻一道后,经充分解块,均匀地摊在蔑笆上,曝晒到半干时,再复揉一道(称为收二道浆),然后抖散,晒干即成。大白茶成品外形美观,白毫特显,茶味清香,并具有橄榄清香的特点。在封建王朝时曾制成龙须茶,以红丝线扎成谷穗状,进贡朝廷,称为白龙须贡茶。现在的大白茶已改为烘青茶做法。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三叶初展,经杀青、揉捻、烘干而成。大白茶外形条索硕长壮实,银毫闪烁,形状优美。内质香气浓郁清鲜,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冲泡在玻璃杯中,恰似片片玉兰茶瓣悬浮水中,令人兴趣盎然。 </P><P>&nbsp;</P><P><BR>大白茶产于中国云南省景谷县民乐乡大村秧塔,其特点是茶树品种优良,芽叶满披茸毛,成茶肥硕重实。白毫显露,条索银白,气味清香,茶汤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饮,以产地特色命名。秧塔地处高山密林的云雾山中,气候温凉,种植历史已有150多年,今老种树尚在。白茶与其他茶不同,外形特白,卖样好,于是当地土官责令精心采制成“白龙须贡茶”,向朝廷纳贡,成为稀有珍品。大白茶适制多种茶类,制作传统晒青茶,以春茶为佳,谷花茶次之,尤以清明前最好,称明前春尖,制成炒青,烘青茶类,香气更好,毫色银灰,汤青绿。制成红茶:金毫显露,条索肥硕、口感甚佳。</P>

历史的尘埃 发表于 2006-11-22 19:39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烟虫</B> 发表于 <I>2006-11-22 18:32:55</I> :<BR><P>转帖:按茶色不同来分类——白茶: <BR><BR>白茶,顾名思义,这种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区不多见。白茶是我国的特产,产于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是由福鼎县首创的。该县有一种优良品种的茶树——福鼎大白茶,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这种茶片生产出白茶。茶色为什么是白色?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 <BR><BR>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海外侨胞往往将银针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白茶的主要品种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状挺直如针,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令人喜爱。汤色浅黄,鲜醇爽口,饮后令人回味无穷。 <BR><BR>各类白茶名:银针白毫;白牡丹;贡眉;白牡丹;寿眉等。 <BR><BR>云南大白茶 大白茶产自景谷县,海拔1600米的秧塔村,是云南大叶良种。在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后,由一位“每天吃六碗米,使九斤半锄头”的<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00">陈六九</FONT>去江迤 (即澜沧江)边做生意,在茶山坝发现白茶种,便偷偷地摘得数十粒种籽,藏于竹筒扁担中,带回秧塔。先种在大园子地,经数年培育,成长很快,而后扩种到周围十四块茶地,曾达三、四亩面积,年产三、五担茶。目前,大园子地还存活着大白茶树,其中有株基茎围达88厘米,胸围61厘米,主干分枝六个,树高4.26 米,树幅35×360厘米,年产白茶六、七市斤。这株茶树是<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00">陈六九</FONT>第一次所种的母树,距今已有150年左右。历史上大白茶的制作方法,鲜叶采下后,随即手工杀青,然后摊凉揉捻,揉捻一道后,经充分解块,均匀地摊在蔑笆上,曝晒到半干时,再复揉一道(称为收二道浆),然后抖散,晒干即成。大白茶成品外形美观,白毫特显,茶味清香,并具有橄榄清香的特点。在封建王朝时曾制成龙须茶,以红丝线扎成谷穗状,进贡朝廷,称为白龙须贡茶。现在的大白茶已改为烘青茶做法。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三叶初展,经杀青、揉捻、烘干而成。大白茶外形条索硕长壮实,银毫闪烁,形状优美。内质香气浓郁清鲜,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冲泡在玻璃杯中,恰似片片玉兰茶瓣悬浮水中,令人兴趣盎然。 </P><P>&nbsp;</P><P><BR>大白茶产于中国云南省景谷县民乐乡大村秧塔,其特点是茶树品种优良,芽叶满披茸毛,成茶肥硕重实。白毫显露,条索银白,气味清香,茶汤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饮,以产地特色命名。秧塔地处高山密林的云雾山中,气候温凉,种植历史已有150多年,今老种树尚在。白茶与其他茶不同,外形特白,卖样好,于是当地土官责令精心采制成“白龙须贡茶”,向朝廷纳贡,成为稀有珍品。大白茶适制多种茶类,制作传统晒青茶,以春茶为佳,谷花茶次之,尤以清明前最好,称明前春尖,制成炒青,烘青茶类,香气更好,毫色银灰,汤青绿。制成红茶:金毫显露,条索肥硕、口感甚佳。</P><HR></BLOCKQUOTE><P>学习了,谢谢,内容很丰富。</P>

lhf8815 发表于 2006-11-22 21:55

<FONT size=5>学习了,谢谢</FONT>

茗丁 发表于 2006-11-23 10:48

<P>没有压饼耶!</P>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请教各位爱好普洱的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