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hisendan 发表于 2010-2-26 21:08

我茶界小神读贴有感


    前几天在清心论坛里看了一个贴子,一个朋友说“石昆牧”说了一段话,这个朋友的原贴子原话如下:
石昆牧07、08年说“如果是下关、勐海、中茶,那就不需讨论。个人不认为那是普洱茶”哪位茶友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个朋友问石昆牧说的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太复杂,不是一两句就能说清楚的,要写篇文章才能说清楚的,所以在论坛里回贴子基本上就是搪塞过去,点到为止,有时候还需要故意搞笑,娱乐娱乐茶友,结果是越说越跑题了。
    今天在看前几天在清心论坛里下载了一篇文章(其他论坛里好像也有),标题好像是“村茶读《佛海茶业概况》想到的”(佛海茶业概况
作者:李拂一),刚好有感,可以回答上面那位茶友的疑惑,干脆就串起来写下这篇读后感吧。

   这位“村茶”兄台在文章的最后,李拂一先生简介的前面加了个“总之”,“总之”的这五点就是石昆牧先生话语里隐含着没有说的,为什么现在的普洱茶不是“普洱茶”了,不知道有多少人看了,注意到了。我复制如下:
总之:
1、黑条茶是装篮发酵较为充分的茶;
2、装篮发酵是传统普洱茶的核心技术,但具体操作技术已失传;
3、传统的普洱圆茶、砖茶、紧茶生产当年都是成熟度很高的发酵茶;
4、传统的圆茶、砖茶、紧茶都是撒面包心的拼配茶;
5、现在的生茶、熟茶都不是传统普洱茶。
   先来说说石昆牧先生吧,他是台湾人,一名茶商,茶界名人,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我也曾和台湾人打过交道,给我的感觉就是台湾人整体素质比大陆人整体素质要高,比较斯文和有礼貌,第二点就是台湾社会对中华文化传承的非常好,对中华文化的保存和升华要比大陆强很多,大陆现在一切都是以发展经济为主,哪里还讲文化,一切朝钱看,所以传统台湾人眼里的“普洱茶”和我们现在喝的普洱茶是有区别的,准确的定义应该说是“传统普洱茶”和“现代普洱茶”,因为石昆牧先生没有加个定语,所以害得广大茶友理解不够透彻。
当然啦,话又得说回来,假设传统技术失传了,时代又变了,我们不能通融一下吗,改一下标准呗,用现代的技术做现代的普洱茶,何况现代人的口味与以前人的口味还不一样,即使用传统技术做出来的普洱茶适不适合现代人的口感还不一定了。
    说到“装篮发酵技术”(我认为这个篮子是竹子的可能性很大,而不是木或是其他材质做的篮子,原因不用我说大家都应该知道),我得先说说乌龙茶被发现的传说。
    网络上找到的资料说是一个绰号叫“乌龙”的人采了茶叶,因事耽误了,没有当天把茶叶做出来,隔了一天还是几天后按以前的方法把茶叶做出来了,结果发现口感和以前的不一样,更加醇厚香浓,于是人们叫这样的茶是乌龙茶。不管传说是真还是假,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做茶前新鲜的茶叶适度发酵了。(个人感觉现在做的乌龙茶发酵程度比以前轻好多,好多乌龙茶几乎都看不到红边了)。
    这里插一句话,茶友们你们到寨子里看茶农做普洱茶,都是一天完成的,上午采摘回来后基本上就是立刻开始做,当天必须晒青完毕,收起来装好,这时的茶被称为毛茶。(当天没有完全晒出来,第二天接着晒茶的情况也是有的,但是前提是必须做出来,只剩下晒青这最后一个工序了,另外茶厂有用机器在晚上做茶的情况,这里不说这个特殊情况,免得有茶友们钻牛角尖)。正常情况下茶农绝对不会做隔夜茶的,除非出现什么事情给耽误了,隔夜后的茶口感有差别的。
   所以我猜“装篮发酵技术”是不是和那个乌龙茶差不多,就是采摘的新鲜的叶子没有当天做出来,放一天或者是几天后让其在篮子里自然发酵到一定程度后再做成毛茶,至于具体的制作技术和手法可能根据茶叶发酵程度稍微有不同而已,但是我相信原理类似。

   “装篮发酵技术”我认为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虽然我个人倾向于上面那种情况,但是我还是有必要带出来说一下,就是做催化剂,类似药引子的功能。
    如何理解了,就是把做好的毛茶放竹篮子了自然陈放发酵一段时间后,假设是几年吧,当有新茶出来的时候把这个老茶放在里面做引子,起催化剂的功效,带动新做的普洱茶尽快后发酵。大家注意看“总之”的第一条(黑条茶是装篮发酵较为充分的茶)和第四条(传统的圆茶、砖茶、紧茶都是撒面包心的拼配茶),从这里可以看出传统的普洱茶是把发酵重的黑条茶包在里面做茶心,外面再用新茶做棱边,窝尖和抓尖(此三名词不懂的话,请查询,在此不解释),外面的茶接触空气后发酵快于里面的茶,这样做是不是想让里面和外面的茶在发酵程度上达到同步了,我个人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是里面发酵重的茶带动外面的茶更加快的后发酵,起催化剂的作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认为这个“装篮发酵技术”并没有失传。
   我个人认为是第一种类似乌龙茶的那种情况,为什么了,这里再说说“月光白”和易武安乐号的“光绪古风”。
    很早就注意到了月光白,但是一直没有找到一个茶商让我蹭到月光白茶,所以一直到2009年底才蹭来一小袋,喝了后我感觉很有可能是现代“装篮发酵技术”的产物,这个茶一泡开就一股很强烈的荔枝红茶的茶香,和我家的荔枝红茶的茶香一模一样,完全雷同,茶香很冲鼻,闻着很舒服,茶汤在茶海里和红茶的茶汤类似,颜色是棕红色,但是倒在品茗杯里后颜色却是黄色的,和普洱生茶的颜色一样,不像红茶那样倒在品茗杯子里是浅红棕色的,茶汤入口不苦,很柔和,口感不是普洱生茶口感,不是普洱熟茶口感,也不是红茶口感,倒像是他们三者中间的那种感觉,所以我猜测是发酵到一定程度后再做成的毛茶。
   易武安乐号茶庄在2005年推出了一款“光绪古风”,他也是目前市场上唯一的一款在出厂前就经过了轻微发酵的“生茶”,(注意,是生茶,不是熟茶啊),口感柔和醇香,人称“香妃茶”,特别适合女性喝。
   
    鉴于以上两款茶的出现,我个人认为“装篮发酵技术”并没有失传,按李拂一先生的文章,在上个世纪30年代还有人掌握这个技术的话,那么到今天也才是80年,80年三代人的岁月,那么在上个世纪30年代做茶的人现在应该是100多岁了,也许他不在了,但是他的孩子(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爷爷这一辈,到现在也就是七八十岁)一定知道,也许他的孙子辈们(也就是我们的父辈,五六十多岁)不知道也就罢了,但是找到现在七八十岁的人一定就能重新发掘出那些已经被人快要遗忘的技术了。但是我更相信这个技术只是换了个名字,或者说是以其他面目重新出现了而已;比如说过去是装在篮子里发酵的,现在不用装在篮子里了,可以装在白铁皮或者是玻璃做的容器内,发酵的器具变了,但是发酵的原理和技术还被传承着,或者是原汁原味的被少部分人独家掌握,不外传等等,存在着这样的可能性。
    当然啦,还存在着其他的可能性,期待广大普洱茶的从业者和爱好者共同去发现,发掘。

   所以说石昆牧先生所说的“普洱茶”非我辈们所说的普洱茶,高手就是这样,曲高和寡,寂寞啊。

    陋文一篇,不知大家是否看明白,但愿能,甚是欣慰。


   文章到此是应该结束了,但是我还想说一件事,ID=“打酱油”的这位兄台,这位兄台性格和我一样,我本人是非常的喜欢的,他也有很多粉丝,和我一样老是得罪人,到处被禁止发言,不过我今天还想说说他,他曾今在“晚甘园”论坛里发个一个贴子“关于开基贡茶讨论”,地址就不贴上来了,免得被版主删除,我弄个截图到下面,同志们自己看啊。
    他的原话,我摘抄一段,其他不说,不说破匾的事,免得有人钻牛角尖。
    原话“开基贡茶的制作工艺实际就是那种日光杀青的半发酵茶。号称日晒杀青茶,这种茶是不是普洱都还没有搞清楚,网络上就炒得这么火,其实是不是普洱对于我们无所谓了,有茶客喜欢当宝贝就好。”,下面还有个链接地址,链接到的是个“光绪古风”,我读这个贴子,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打酱油”兄台认为发酵过的茶不是普洱茶,半发酵过的也不是普洱茶。那么按本文前面的理论,传统普洱茶都是发酵过的茶,另外,现在市场上还有熟茶,也都是发酵过的茶,所以按“打酱油”兄台的理论都认为那不是普洱茶,我想大家都不会认可吧,我也不认可酱油兄的理论。

    另外“打酱油”兄台,没有区分开“开基贡茶”和“光绪古风”,他们是两款茶,“开基贡茶”和现在市场上的生茶一样,都是需要后发酵的,也就是说出厂前没有发酵。而“光绪古风”却是在出厂前有轻度发酵的。
所以从此贴可以看出“打酱油”兄台,虽然喝茶无数,但在我眼里充其量也就是个“酒囊饭袋”之类,对于茶的理解还需要提高。

    喝茶,不光是要用嘴,更重要的是要用心。
    “打酱油”兄台,虽然你的ID老是被禁止发言,但是我知道你一定还在论坛里,只是换了个ID,期待与你的交流,有碰撞才会有火花,我非常欣赏你的为人。

    祝兄好!








[ 本帖最后由 hisendan 于 2010-2-26 21:10 编辑 ]

zhaoriguang 发表于 2010-2-26 21:43

兄看一下政和白茶。
政和白茶加工工艺不同于其他茶类产品,属全萎凋轻微发酵茶,即在晴好的天气条件下,将鲜叶均匀地摊晾在水筛上,置于通风的专用茶楼里进行自然晾青(萎凋),既不破坏酶的活性,也避免氧化,逐步形成政和白茶独特的“色、香、味”品质。待鲜叶晾青达八、九成干后,进行烘干,形成毛茶,再将毛茶精心拣剔、匀堆、复烘、装箱后,便成白茶精品.
和现在的月光白、轻微发酵的滇茶有很多相似之处,我的口感月光白不如白茶好(都喝的是一般品,极品没有尝过:loveliness: )
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流行趋势,唐煮宋点在唐宋是很流行的,但现在可能能实际操作的很少,口感估计也好不到那去(主观臆断):handshake

zhaoriguang 发表于 2010-2-26 21:45

白茶的凋萎发酵是植物细胞内部自身的酶类作用过程,黑茶的发酵应该不是自身细胞的发酵,而是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繁殖、代谢过程

今唯米 发表于 2010-2-27 01:20

石昆木李佛一茶界小神都是茶结太斗吗,打酱油只不过知哓一些茶树的高矮哪能跟三位钱辈太斗排排坐

贪得无厌 发表于 2010-2-27 07:33

比较专业的话题,学习了不少的东西!

chabeihan 发表于 2010-2-27 10:38

原帖由 今唯米 于 2010-2-27 01:20 发表 http://bbs.puerh.cn/images/common/back.gif
石昆木李佛一茶界小神都是茶结太斗吗,打酱油只不过知哓一些茶树的高矮哪能跟三位钱辈太斗排排坐
酱油兄??????????????????????

emol1997 发表于 2010-2-27 13:56

说的应该不是工艺,而是原料

sanwww 发表于 2010-2-27 16:21

顶河南老乡的博文

香水海 发表于 2010-2-27 17:17

真能忽悠人。。普洱茶。。

Sour 发表于 2010-2-27 18:09

内容也没什么反对不反对的,谈谈对台湾同胞的看法吧,可能更实际一些。
我因家里早期有一些生意的原因,八十年代中后期就接触了很多台湾人,当时咱小不懂事儿,总感觉这同胞怎么都这么绿(按今天的说法)。总体接触下来得出一个结论,不敢说代表了所有的同胞,最起码能代表早期来大陆的一代男同胞共性。总结如下:
精明,炮团,能吃苦(早期的现在不知道了),大忽悠(一张卫生纸都能给你讲出来点道道),脾气好能听难听话(这个耐力我至今钦佩),人生哲学严重信奉牛奶一杯一杯买,绝不养奶牛。(可参见韦伯的管理学论述与其他经济类著作理论,在此不详细阐述。)多数有黑社会背景(仅限早期)。
台湾同胞最怕全国哪个地方的人?呵呵,北京人。北京人跟骂孙子一样能吵他们一天,结果生意大家还是做,挺有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同胞的涵养好。

希望石老师是比较新派一些的同胞,能带来不同的空气。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我茶界小神读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