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老博 发表于 2005-2-22 18:50

<P style="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FONT face=宋体>一、茶马古道概述</FONT><SPAN lang=EN-US><BR><BR><FONT face=宋体>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大月氏,在大夏见筇竹杖及蜀布,经详细询问,知道有一条商路经身毒(印度)通往云南和四川。<BR>  张骞被囚十年之后,回到汉朝,向汉武帝禀报了西域诸国的各种情况,并告诉汉域版图中的云南及四川同印度、波斯有着商贸往来。汉武帝雄才大略,身毒道的发现,引发了其开发西南夷的雄心。于是汉武帝遣四路使臣前往云南寻找“蜀身毒道(云南、四川通往印度的古道)”,不幸的是使臣纷纷受阻或被杀于洱海区域的昆明。为讨伐阻杀者,汉武帝在长安仿云南洱海外形开凿昆明池演习水兵,从此云南历史上有了“汉习楼船”的故事。张骞出使西域,确认了云南很早就和南亚、西亚、中亚的交往,而汉武帝遣使者的寻访,让中原接触到了西南边疆的文化。西汉王朝明白,一旦打通这条商道,西方文明将会和中原文化向接触,商贸、艺术、文化的交流将会有新的通道。<BR>  这条古道静默者。到了唐代,随着吐蕃王朝的崛起,藏族和南亚、西亚人大量饮茶,古道又恢复了它的喧嚣。唐朝的樊绰写了一本很著名的《云南志》(也叫《蛮书》),书中详细地记载了滇茶入藏的道路。<BR>  该路有两条,一是从云南的西部西双版纳、思茅经临沧、保山、大理、怒江、丽江、迪庆到四川的甘孜及西藏的昌都、察隅、波密、林芝、拉萨,在进入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阿富汗。一条是从四川的雅安出发,经康定到昌都的左贡同云南之道相会。茶马古道在时间和空间上规模宏大,它是亚洲大陆上庞大的以茶叶为纽带的古道网络。随着茶叶为载体的商贸日趋发达,宋、元、明、清大大强化了这条道路,由此形成了亚洲大陆最为庞大复杂的商业道路。<BR>  中国西北的丝绸之路已是名满天下,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到如今有113年,但它的显赫是随着20世纪中国西部探险考察热而兴起的。20世纪80年代有一部《丝绸之路》电视片更是让人记忆犹新,一个叫喜多郎的日本人为其谱写的同名乐已成为传世的经典之作。在中国的大西南同样有着一条可同“丝绸之路”相比美的“茶马古道”。该路概念提出仅十三年,但它已被学术界所公认,此路伴20世纪末人们对中国大西南的开发与探险而广为人之。<BR>  茶马古道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形态最为复杂的:<BR>  ——文明文化传播古道<BR>  ——商品交换渠道<BR>  ——中外交流通道<BR>  ——民族迁徙走廊<BR>  ——佛教东渐之路<BR>  截止目前为止,学者们提到的有关中国大陆通向西域的古道主要有三条:北方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东起渭水流域,穿过河西走廊,沿新疆的塔里木河南北两岸西出,越过葱岭,经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大月氏(今阿姆河上、中游)到马里,再经里海东南的达姆甘抵哈马丹、巴格达,再由地中海东岸各地转达罗马。这条古道起于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以丝绸为主。南方丝绸之路自西昌、木里、丽江、大理、保山出德宏,再往东南亚和印度,也是以丝绸为主。唐蕃古道东起长安,经凤翔、秦州(天水)、河州(临夏)、鄯州(东都),逾日月山(湟源西南)入蕃,这条古道主要是在初唐兴起的。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出嫁松赞干布,促进了这条古道的贸易往来。沿这条古道往来的主要是吐蕃入唐的马、皮毛和唐入土蕃的丝织品。尽管文成、金城公主把饮茶的习俗引入土蕃,但据文献记载,茶叶还不是这条古道上的主要商品。<?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o:p></FONT></SPAN></SPAN></P><P style="TEXT-INDENT: 18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FONT face=宋体>和其他三条古道相比(我们认为南方丝绸之路应该归属于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北方丝绸之路以运丝绸为主。唐蕃古道虽然也运茶,但运茶量较低,主要商品仍然是丝绸。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把汉地的茶和土蕃的马、骡、羊毛、羊牛皮、麝香、药材等互换,运输方式是人赶着马在高山峡谷中跋涉,这就形成了茶马古道德重要特征。</FONT><SPAN lang=EN-US><BR><FONT face=宋体>  北方丝路、唐蕃古道主要靠马帮驮运的现象已经很少了。现代化公路或铁路已经取代了马道。昔日的马道要么被公路铁路叠置,要么在漫长的日晒雨淋下消失在草莽中。于此不同,由于茶马古道以运茶为主,至今仍然活着。特别是在三省边缘地带,至今马帮仍然络绎不绝。横断山地带地形复杂,没有哪一条古道象茶马古道那样险要。这里的地质结构多为堆积层,地质变化复杂,常有大的泥石流、大滑坡发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大渡河把几千公尺的高原切割成许多山峰峡谷,江河纵横,人们主要靠批发或溜索横渡。茶马古道很窄,不象唐蕃古道上的车马大道,北方丝绸之路上的宽阔走廊,它一般是两尺见宽或更窄。茶马古道乱石叠障,路和雪水溪常常不分,行动起来既艰难。马帮在山中行走,一日气候数变,时而登上寒冷的雪山,时而沉下炎热的河谷地带,短期内在这些地带筑起现代化公路、铁路网是不可能的。尽管如此,茶马古道还是顽强地生存下来了,因为藏民需要川、滇的茶,川、滇人们需要藏区的马、骡、羊毛、牛羊皮、麝香、虫草等山货和各种名贵的药材,马帮的使命不能终止。在我们1990年的秋夏考察中,沿途随时可以看到马帮驮着松茸、虫草、羊毛、牛羊皮从草原上,从山林中走来,可以说,茶马古道是大陆上唯一一条还在运转的文明古道,这对于研究古代文明传播是活生生的实例。<BR>  总之,茶马古道以茶文化为其独特的个性在亚洲文明的传播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她扎根在亚洲板块最险峻的横断山脉;她维系着两个内聚力最强的文化集团:藏文化集团和汉文化集团;她分布在民族种类最多、最复杂的滇、川、藏及东南亚和印度文化圈上;她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至今发挥着她的活力。她是在亚洲板块上和北方丝绸之路、北方唐蕃古道并列的一条古代文化传播要道。她在文化史上的意义不亚于其他任何一条<o:p></o:p></FONT></SPAN></SPAN></P><P style="TEXT-INDENT: 18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FONT face=宋体>  研究</FONT><SPAN lang=EN-US><FONT face=宋体>“茶马古道”的目标就是要建筑一个新的“人文生态”系统,为“脆弱”文化类型提供一个新的生存模式,尽可能的推动西部少数民族自觉继承并弘扬文化传统的进程,并为这一地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通过对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为这一地区人民在新世纪经济发展中积累充足的文化资源。同时也为该区域利用非经济因素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模式。人们最终将在此创造一个人文多样性大生物多样性的共生地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性社会发展模式。<BR>  如若想寻到新的文化模式,对于云南可以说“茶马古道”是最好的切入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条古道是东西方互换的“脐带”。从文化和历史的视点出发,它是连接世界上存在过的各民族和不同大陆的最重要的纽带。这条古道上兴起了无数的城镇,它是独具特点的贸易文化中心,中国人、印度人、波斯人等等将这些茶叶一站转到一站,送到世界的另一边。茶叶成了连接不同民族的脐带,并形成了一条条无穷无尽的商路。<BR>  我们应当确定:<BR>  1. 区域<BR>  茶马古道运行范围在中国主要包括:滇、藏、川三大区域,外围可延伸到广西、贵州、湖南等省。而国外则直接到达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和东南亚的缅甸、越南、老挝、泰国,进一步还涉及到南亚、西亚、东南亚的另一些国家。<BR>  2. 线路<BR>  以现今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的勐腊、勐海、普洱、思茅、澜沧(也就是澜沧江流域)为中心地来扩张,线路向西北行走,经过景谷、镇沅、景东、南涧、巍山、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丽江、中甸、德钦、左贡、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宗、工布江达、拉萨、可从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BR>  以现今的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理塘、巴塘、昌都、拉萨等地,抵达尼泊尔、印度。<BR>  另外,我们认为“身毒道”、“滇越麋泠道”等均应该视为“茶马古道”。<BR>有学者认为“身毒道”、“进桑麋泠道”、“茶马古道”、“剑南道”、“大秦道”、“西蜀经吐蕃通天竺道”等组合成“南方丝绸之路”,这个说法我们觉得不妥。理由如下:<BR>  〈1〉“南方丝绸之路”的名称,显然因为中国北方有条丝绸之路,故而使用的一个模仿的名称,这让人感到生硬,总觉得和我们现实中的这条路离得太远太远。<BR>  〈2〉“南方丝绸之路”只是一种文本考证意义上的线路,它的现实性成份较少,其对商业、文化贡献缺乏确定性。<BR>  〈3〉不能概括大西南特有的路途和自身的商品载体,“丝绸”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大西南同外在商品交易的主体。<BR>  〈4〉茶马古道传输着茶文化,茶至今仍是世界第一饮料,可以认定云南和四川南部是茶的原生地和原产地。<BR>  〈5〉张骞推测的“身蜀道”也只能是商道,而不是丝绸路,而茶马古道是一条活生生的道路,至今仍在运转,而于史实也斑斑可考。<BR>  用“茶马古道”命名,并统摄历史上当时大西南的对外商品交易道路更符合该地区历史与现实的情况。<BR>  3. 时间<BR>  分三段:a. 公元前4世纪——唐代;<BR>  &nbsp;b. 唐代——1949年;<BR>  &nbsp;c. 1949年——至今。<BR>  4. 主要商品及载体<BR>  商品主要是“茶、盐、棉布、药材”等,负载是马、牦牛再加上人背肩扛。<BR>对于茶马古道而言,旅人、商人、探险家、僧人……都市匆匆过客。而在人类历史过程最漫长的这条艰险之道上,推动古道繁荣的茶马贸易已经衰退,但仍能想象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和热气腾腾的生活,那人类不畏艰难的“茶马古道”精神,将会给中国的大西南带来灿烂前景。<BR>  我们将看到:风景如画,不同民族的生活画卷,以及西双版纳和西马拉雅一阴一阳“两极”文化的神秘。热带雨林、苍山洱海、东巴象形文、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横断山脉、“三江并流”、摩托、察隅、布达拉宫等等,一切的一切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BR>  “茶马古道”串连的“喜玛拉亚文化带”,向来有“亚洲文化水塔”支撑。这里也是民族迁徙的走廊,众多民族的文化在此孕育并走向世界。以云南滇西北作为个案,我们看到:<BR>  从古到今,滇西北一直都是多元文化相互叠置交融、相互碰撞的地域。这里的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而丰富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和社会结构体系。这里文化种类的多样性世界罕见。清晰的文化分层、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完整的文化系列令滇西北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焦点之一。从上个世纪到今天无数的中外学者都在此地做过实地考察。滇西北备受世界的注目,无数人类文化学者皆视此地为民族文化研究的最佳基地,而今由于世界的飞速发展,此地已成为人类为数不多的几块民族学研究乐土之一。<BR>  然而,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区域的人文资源多样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一、滇西北的普遍贫困和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人文资源多样性所赖以生存的生物多样性环境严重恶化;其二、现代化和工业化浪潮的猛烈冲击令此地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产生了程度不一的“断裂”。滇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人文素质的弱化对这一地域的多样性生物资源已经构成了致命的威胁。人文资源多样性地流失必然对这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滞后性影响。这样就必须宏观地对这一地域人文资源的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就必须微观地对这一地域的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模式进行挖掘、比较和描述。通过对影响人文资源多样性的复杂因素进行深层分析,最终对此地域完成研究,可以说滇西北和西藏的察隅、墨脱一带最有可能建成中国最大也是第一个国家公园,我们应当对它的建立贡献自己的力量。<o:p></o:p></FONT></SPAN></SPAN></P>

7572 发表于 2005-2-22 21:55

先藏后看

老马 发表于 2005-2-22 22:02

75兄真是知识渊博;像这类好文章应多发表。

北方茶客 发表于 2005-2-22 22:08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老马</B> 发表于 <I>2005-2-22 22:02:18</I> :<BR>75兄真是知识渊博;像这类好文章应多发表。 <HR></BLOCKQUOTE><IMG src="http://bbs.puerh.cn/attachments/bbsxp/Emotions/10.gif"><IMG src="http://bbs.puerh.cn/attachments/bbsxp/Emotions/10.gif">

7572 发表于 2005-2-22 22:11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老马</B> 发表于 <I>2005-2-22 22:02:18</I> :<BR>75兄真是知识渊博;像这类好文章应多发表。 <HR></BLOCKQUOTE>不是我写的..............................又有机会给北方兄增加积分了:)

北方茶客 发表于 2005-2-22 22:20

我"灌,,,,,,,"

7572 发表于 2005-2-22 22:22

我也灌,看谁夜睡觉<IMG src="http://bbs.puerh.cn/attachments/bbsxp/Emotions/80.gif">

北方茶客 发表于 2005-2-22 22:29

<P>明天上班,我是"灌"不过72兄.23点"倒灌"睡觉!</P>

茶品 发表于 2009-9-17 11:48

看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介绍一篇关于“茶马古道文化”的文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