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中普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46|回复: 2

天心月请进

[复制链接]

244

365 小时

在线时间

119

回帖

会员

积分
244
发表于 2008-1-2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些人专门开车到果园,买了柑后就地开皮,只要皮不要肉
又到新会柑成熟的季节。如果此时你到新逛水果街,你会看到一个在其他地方根本看不到的情形,商家削柑取皮后,把不值钱的果肉倒入沟中。
  人说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这排在笫一位的陈皮,便产自新会。
  如果你去新会探亲访友,在你收到的礼品中,必有陈皮或陈皮制品。
  新会习俗,冬至这天要奉上几个大红柑拜神,祈求来年柑果丰收。在新会人看来,柑果丰收就是丰年!
  1 不可思议!柑皮竟然比柑肉贵10多倍
  又到新会柑成熟的季节。如果此时你逛水果街,你会看到一个在其他地方根本看不到的情形:摆卖新会柑的摊口会竖3个标价牌:柑果每斤1.5元,柑肉每斤0.6元,新鲜柑皮每斤8元。初来乍到的外乡人每每见到,总会瞪大双眼:可能吗?柑皮竟然比柑肉贵10多倍?真不可思议!
  新会柑皮有多贵重?据何卓坚先生考证,解放前(抗战期间除外),新会柑皮在本地的售价比稻谷贵10-20倍。若运出新会,其价格更是倍增,如抗战前新会大红皮的收购价每担为60-70银元(稻谷每担仅为3-6银元)。运到上海后,每担售价为140-150银元。刘朋先生又证实,1947年5、6月间,香港的新会陈皮一日数价,售价由每担400港元升到1000多港元,还曾创出1600港元的天价,相当于110多担稻谷。解放后,柑皮价格纳入国家计划管理,一级柑皮每担定价为120元,而稻谷的收购价仅为9.80元,仍为稻谷的12倍多。
  由于柑皮能换钱,人们便把自己吃的、地上捡的零星柑皮收集起来,晒干后出售。解放前,每到柑果收获季节,便有许多“柑皮佬”下乡,用油糖杂货与农户換购柑皮,每斤干柑皮可換片糖5-6斤,或生油6斤,最高时可換片糖15斤。“柑皮佬”把收购回来的柑皮再卖给会城的陈皮商,赚它十元八块,倒也搵到两餐。
  2 新会种柑取皮巳有700多年的历史
  陈皮柑皮经过晒制,然后经多年贮藏便是陈皮。
  新会柑皮按不同采摘季节可分为大红(头红、极红、苏红、二红、拣红)、青皮、早水几种。大红皮是冬至前后柑果熟透所产的皮,青皮是中秋至重阳左右,柑果巳长大,但皮仍带青,所以叫青皮,而早水就是六、七月的果仔皮。
  新会柑皮一般都是由果农自行晒制,方法是把摘下的柑果剖成三瓣,去肉、翻开内皮,在太阳下晒至干燥,用陶器存放。柑皮晒干即可使用,经多年存放即为陈皮,其价值十数倍于当年晒干的柑皮。
  新会何时、何人将柑皮做成陈皮?仍有待考证。1908年刊印的《新会乡土志》载:“柑,似橙而大,身扁,皮可为药,名曰陈皮”;“(陈皮)岭北人甚重之,盖经北方霜雪地,香倍于常”。林福杰在《新会风物》中说:“相传唐代开始有‘陈皮’的名称,而新会专门种柑取皮巳有700多年的历史”。
  新会陈皮有多矜贵?听说民国时会城有一大户人家,有三兄弟,其中一个在外洋打工。兄弟大了自然要分家,家里的两个商议把大祖屋卖掉然后分钱,便约了在外洋的那个兄弟回来。外洋兄弟回来后,到祖屋的房间看了看,发现墙角有一个坛子,里面装有陈年柑皮。他捧着这坛柑皮对兄弟说:“我要这坛柑皮,这间屋我不要了!”原来,这坛陈皮去到外国,起码值半间大屋。
  又听说清朝末年,有一新会人到南洋打工。按惯例,新来的人要做伙头(夫),待到再有新人来,才去站铺位。店里有规矩,每星期煲一次汤。这天,老板给了一大叠钱叫他买餸煲汤,他不知买什么,便请教卸任的伙头。那人告诉他:将大半的钱买陈皮,其余的买汤料。他说煲汤哪要这么多果皮?那人说:在新会这么多钱够买一担,在这里只能买两瓣(三分之二个果皮)。他这才知道新会陈皮过了洋,便身价百倍。
  3 新会陈皮可入药,又可做调料  
  新会陈皮可入药,用它配制的陈皮半夏汤、二陈汤等汤剂,具有化痰、止咳、健胃等功用。目前,全国各地中药房配药所用的陈皮,大多来自新会,各药厂生产蛇胆陈皮液、川贝陈皮液所用的陈皮,都是在新会采购的。清代大医师叶天士所配的“二陈汤”,就特别注明要用“广陈皮”,即新会陈皮。从天然柑皮中提炼出来的陈皮甙,具有降血压功用,著名的降血压药“脉通胶囊”,内中便有陈皮甙。
  陈皮又可作为调料,烹制各种菜肴。用陈皮烹饪巳成新会人乃至所有广东人的传统习惯。无论蒸排骨、煎鱼、炒菜,还是煲汤、煲糖水,大家都喜欢放一点陈皮调味。新会陈皮烹制的陈皮鸭,已成为一道地方名菜。2005年香港亚洲电视台播放的《味是故乡浓》节目中,就推介了包括陈皮鸭等地方名菜在内的新会陈皮宴,还特意介绍了陈皮红豆沙。
  为方便使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有人试图在陈皮中提炼“陈皮精”。无奈陈皮所含成分复杂,未能获得成功。
  为求经济效益,农民“易稻而柑”
  4 陈皮来自柑果,要得陈皮,必须先种柑果。
  新会种植柑树的文字记载始于元朝初年。据《新会外海陈氏家谱》记载,元朝初,由外地迁入的外海陈族始祖陈莘隐的遗书中写有“犁头嘴,甘(柑)子田租十石”,这说明当时新会至少有一个田租为十石谷(约10亩)的柑园。明代,朝廷划定专门种植柑桔户的“桔籍”,新会柑果的种植面积有所增加。
  由西班牙人门多萨撰写、1585年出版的《中华大帝国史》称:“他们(中国)有三种橙,一种很甜,甜中带过量的糖份,另一种不像头一种那样甜,第三种微酸,但味道甘美。”《中华大帝国史》主要是依据葡萄牙人的游记撰写的。葡萄牙人自1514年来到屯门后,主要在靠近澳门地域活动。这里所指的三种橙,当为新会的柑、桔、橙。此文字说明当时新会柑果已形成规模,并被欧洲人所认识。
  清朝道光年间,新会柑树巳“种植者千万株成围”。鸦片战争后,由于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新会柑的栽种面积不断增加。1908年刊印的《新会乡土志》载:“柑,似橙而大,……邑中果园,此者最为大宗,……以东甲为尤多,南坦为尤良。”
  进入民国后,由于销路日广,价格不断攀升,为追求经济效益,人们纷纷把大量肥沃的水稻田改种柑。据《农事月刊》第五期载:1922年前后,新会用最好的土地“艺谷”(种稻),每亩年收入不过六两银,但种柑桔之利可以相当于种禾的三倍,因而许多农民便“易稻而柑”。
  据学者何立才调查:1936年新会县大面种植柑桔橙的有10个区85个乡,全县“总共栽培面积不少于73617亩,年产量在1298326担以上。全县851762人,其中柑桔农(连家属)占28万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柑桔种类以桔为最多,占柑桔栽培面积约45.8%,柑次之。”(《新会柑桔调查及其改良方案》)。《珠江三角洲农业志》(初稿)说:抗战前,新会县(包括江门)是广东省的柑桔主产区和柑桔主要出口基地,其栽培面积占珠江三角洲柑桔总面积的78%。
  建国后,新会的柑桔生产曾出现几起几伏。为了恢复和扩大新会柑桔橙的出口,1973年,新会柑桔橙被列入重点发展的品种之一。1988年,新会柑桔橙的种植面积达126898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1.1%,在各种作物中,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而居第二位。九十年初种植面积有所下降,近年逐渐恢复,去年,全区柑桔橙种植面积1.2万亩,其中柑树约8000亩。
  5 新会陈皮的出口  
  新会陈皮很早以前便有出口,其出口渠道主要是由江门及广州运往香港,再转销海外华埠(有少量经上海直运华埠)。刘怡记在香港开的永同丰川庄,便是专营新会柑皮出口的商户之一。
  据《五邑华侨华人史》载,在美国、加拿大唐人街由华人开的杂货铺出售陈皮。经查阅江门海关资料,清末民初新会陈皮的出口数量为:1908年582司码担(1司码担=60公斤),1909年44司码担,1910年75司码担,1911年196司码担,1912年337司码担,1913年1200司码担(折72吨)。据说,新会陈皮的出口,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抗战前)为最盛,但查不到海关的出口记录。
  建国后,由于种种原因,新会陈皮的出口陷于低潮,六十年代几乎无货出口。七十年代中办起了一批柑桔橙出口基地,陈皮才逐渐恢复出口。经查阅经营新会陈皮出口的新会土产进出口支公司统计台帐,八十年代新会陈皮的出口数值为:1982年10.5吨、5.37万美元,1983年48.3吨、19.5万美元,1984年37.3吨、19.4万美元,1985年11.8吨、4.7万美元,1986年22.8吨、8.4万美元,1987年26吨、8.5万美元。其它年份未见记录。
  据陈皮协会提供的资料,去年新会陈皮的出口量约400吨。
  6 今日陈皮业
  由于城市建设等原因,邻近市区的农田面积不断减少,新会传统的柑桔种植区已西迁或南移。笔者曾驱车到当年种柑“尤多”的东甲,找了半天,才找到两个几亩大的柑园。邻近的梅江村多一些,但也只有几百亩。西面的司前、大泽等镇和南面的古井、崖南,种植面积较多,巳成为新会柑桔的主产区。
  “你怕不怕广西柑冲击?”在梅江村塞口围柑园,笔者曾这样询问柑农陈祯华。“不怕,花好自然香!”陈答道。陈祯华40多岁,是梅江笫一大柑桔种植户。他于2001年开始种植柑果,现有4个挂果的柑园,总面积180亩,去年收获柑果700多吨,干柑皮3000多斤。他说他的柑果不愁卖,他于2003年注册的“塞口柑”巳成为名牌货,东莞、广州、香港甚至上海都有人开着车来买。果真,笔者看见鹤山的一班人买了300斤柑、50斤鲜柑皮刚走,又来了一班顺德人,他连中午饭也顾不上吃。陈桢华种柑上了“瘾”,计划明年再扩种50亩。
  新会柑之所以驰名,除了其独特的土壤、气候外,还因其品种优良。为保持新会柑的优良种性,一些柑农采用传统的圈枝技术,自行繁育。梅江的另一个柑桔大户陈来运的梨围果园所种的30多亩柑果,便是自己圈枝繁育的。
  出生在以出产柑“尤良”的南坦的谭国权,自幼在柑桔园里长大,参加工作后,入职环城供销社,又是同陈皮打交道,对陈皮可谓一往情深。1997年,他在会城新西隅路82号开了一间“中华百年陈皮行”,成为新会首家陈皮专卖店。他卖的陈皮,都是贮藏十年以上的,以销往香港为主,年出口量5吨左右。来他店内买货的,大多是用以馈赠国外亲友,也有一些去外省经营饮食的新会人,买它十斤八斤自用。他店里有几十斤贮藏58年的老陈皮,标价为每斤1000元,香港位元堂每年都来买几斤,用以配制名贵药方。为了保证他售卖的陈皮都是上等货,他每年都亲自去产区物色几个长势良好的柑围,然后把整个围买下,冬至前二十天,再雇人去采摘、剝皮、晒干,又把乡下的老屋改为仓库,用以贮藏。由于买货的大多是熟客,他倒也不用担心销售。说话间,又有一个熟客进店,说是有一个美国亲戚回来,买了一斤20年皮送给他。近年来,类似的陈皮专卖店在新会巳有多家。
  在冈州东路的陈皮馆,笔者见到几辆旅游车停在门口,游客鱼贯而入。里面货架上除一包包的陈皮外,还有陈皮梅、陈皮果脯等食品,以及配制好的陈皮茶、陈皮川贝末、陈皮蛇胆末等,供客选购。这是近年兴起的促销手法之一。
  至于陈皮食品的生产、研发,除了百年老字号“大有”凉果厂仍旧生产陈皮梅、九制陈皮等传统产品外,新近又有李锦记、丽宫国际等国际级食品、调味品企业加入,陈皮茶、陈皮月饼等新产品相继推出市场。
  为了让新会陈皮这个传统名牌产品发扬光大,也为了协调种植户、厂家和商户各方利益,由果农发起、新会区农业局和工商联推动,2002年12月,江门市新会区新会柑(陈皮)协会(简称新会陈皮协会)正式成立,加入协会的会员有80个,其中柑果种植大户60家,陈皮加工企业14家,商业店铺6家。
  ■小名片
  □产地:新会。新会专门种柑取皮巳有700多年的历史。去年10月,新会柑和新会陈皮这两个产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去年,全区柑桔橙种植面积1.2万亩,其中柑树约8000亩。拟建立产业规模2万亩、年产陈皮2000吨的新会陈皮种植基地,使初级产品年产值达8000万元,陈皮产品加工年产值达1.5亿元以上。
  □特色:是“广东三宝”之首及”十大广药”之一。新会陈皮正宗,优质,为历代众多名医所推崇。产品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陈皮又可作为调料,烹制各种菜肴。
  相关链接
  “新会陈皮”有了“护身符”
  新会被誉为“陈皮之乡”,和新会葵扇一样,新会陈皮被视为新会最有代表性的土特产之一。
  据了解,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由于价格和疫病的打击,新会陈皮产业规模迅速萎缩,一些冠以“正宗新会陈皮”的膺品——广西等地的陈皮乘虚而入,逐渐充斥市场,严重影响了新会陈皮产业的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说,移植到广西等地的大红柑制作出来的陈皮与新会本地的有很大不同,广西产的陈皮存放三四年就变得无味,而真正的新会陈皮是越久越清香。新会陈皮的质量是其它外地陈皮根本不可比拟的。
  去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并公告新会柑和新会陈皮这两个产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今年10月,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又通过了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新会柑》和《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这也意味着以后凡是用低价购入的外地柑制作的陈皮将不能冠以“新会”二字,一经发现将依法查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了“新会陈皮”的“护身符”。
  据了解,新会区拟划定以银洲湖为核心的潭江两岸冲积平原带和南部沉积平原新垦区为新会陈皮产业优势区域。建立产业规模2万亩、年产陈皮2000吨的新会陈皮种植基地,使初级产品年产值达8000万元,陈皮产品加工年产值达1.5亿元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76

911 小时

在线时间

6573

回帖

金牌会员

热心勋章

积分
8576

Medal No.3

发表于 2008-1-3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茶树头茶友, 又长见识了.
人生有书为伴就不会孤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7

1162 小时

在线时间

1308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1677
发表于 2008-1-3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陈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普网 ( 滇ICP备11005155号-1 )

GMT+8, 2024-7-29 00: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