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中普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42|回复: 7

[转贴]普洱茶储存与陈化

[复制链接]

2416

40 小时

在线时间

1176

回帖

禁止发言

红宝石元勋勋章

积分
2416

Medal No.6

发表于 2005-2-1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普洱茶储存与陈化[转帖]

普洱茶进入台湾五十余年,多数台湾普洱茶爱好者所习惯的香气口感,都属於香港茶仓系
统,近三、四年开始广东仓茶品也大量倾销到台湾。而虽然台湾茶商与收藏家已有二、三
十年以上的经营或储存经验,但一直未能有相当数量的茶品能在坊间贩售,并且将普洱茶
储存环境与陈化做一系统性的整理,不似香港茶仓能将此经验传承下来。笔者进入普洱茶
世界近十七年,储存的茶品量少,且为时尚短亦不足道,仅将个人经验纪录下来,盼能达
抛砖引玉之效。

  缘起

  笔者接触普洱茶的经历相当戏剧化,在民国75年(1986年)当时还是一个大学生,因
为同学组成一学校茶艺社团,笔者虽非茶艺社成员,但同学知道笔者早在民国62年(1973
年)即接触台湾茶艺,且十分信赖笔者的品茶与辨识能力,因而时常与笔者共同品茶研究。
一日,同学希望笔者走一趟士林光华戏院前某一茶叶小贩,其特殊在於门面前大剌剌写著
『农药与化学肥料对肝脏肾脏的……』,而『他的茶保证…,检附XX医学院检验报告』。
同侪十分怀疑,所以希望笔者去验证老板所言真假。深入与茶贩老板—魏先生深谈过後,
当时立即亲身体验『中茶牌圆茶红印』与『7562』的魅力,而後笔者就开始进入广博且深
远、令人无法自拔的普洱茶世界。

  储存环境与茶品

  笔者将十几年来自己收藏普洱茶的观察所得,并与好友的经验共同汇整出以下心得。
因储存环境足以完全改变茶品,个人的经验不见得适用於其他人或其他环境、茶品,且相
同唛号的茶品也不尽然相同拼配手法。另,笔者与友人收藏观察之数量较少,不能与香港
或广东茶仓相较,所以笔者所观察陈述的状况并非绝对性,仅适合供一般消费者与收藏家
储存时的参考。

1973~5年中茶简体字
购买时间:1978年10月
购买地点:香港
原有状态:新茶未入仓
保存状态:原纸筒装
生产厂方:下关茶厂
茶菁拼配:不分面里3~6级菁,疑似保山临凔与西双版纳茶菁混拼,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温度摄氏25~28度,相对湿度70~75%,空调室
陈化程度:1984年条索稍浮,面微亮,汤黄红,微青香带蜜,叶底黄绿,汤薄性烈,苦涩。
1992年条索浮,面微亮,汤红黄,青香带蜜,叶底红黄,汤微润性烈,苦涩。
2000年条索浮,面油亮,汤亮红,青香带蜜,叶底红,汤润性烈,甘苦涩。
2003年条索明,面油亮,汤赭红,花香蜜味,叶底红,汤润性烈,甘苦涩甜。

1981~3年7532(雪印)
购买时间:1983年11月
购买地点:香港
原有状态:新茶未入仓
保存状态:原纸筒装
生产厂方:勐海茶厂
茶菁拼配:不分面里茶3~6级茶菁,西双版纳茶区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一)温度摄氏25~28度,相对湿度70~75%,空调室
陈化程度: 1989年条索浮,面微亮,汤黄红,青香,叶底黄绿,汤薄性烈,苦涩。
1996年条索明,面油亮,汤红黄,青香带蜜,叶底红黄,汤微润质强,甘苦。
2003年饼身松,面油亮,汤赭红,红茶香带蜜,叶底红,汤柔质重,甘微苦。
储存环境:(二)1996年置入紫砂瓮 陈化程度:
1999年条索明,面油亮,汤赭红,红茶蜜香浓,叶底红,汤润质强,甘而苦涩。
2003年饼身松,面油亮,汤赭红,红茶蜜香浓,叶底红,汤柔质重,甘涩微甜。

1983~5年甲级沱茶
购买时间:约1985年
购买地点:台中
原有状态:新茶未入仓
保存状态:1984~98年纸箱封装,1999年起开纸箱存放
生产厂方 勐海茶厂
茶菁拼配:1~2级茶菁,西双版纳茶区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 1984~98年未明确纪录 1999年起平均温度25.2,相对湿度72%
陈化程度: 1999年条索明,面油亮,汤亮红,青味微花香,叶底红,汤润质强,微苦涩。
2003年沱身松,面油亮,汤赭红,青味花蜜香,叶底红,汤柔质强,甘甜微涩。

1986年7542
购买时间:1988年2月
购买地点:台北
原有状态:新茶未入仓
保存状态:原竹篾装
生产厂方:勐海茶厂
茶菁拼配:面茶3~4级里茶5~6级茶菁,西双版纳茶区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2%,通风
陈化程度: 1988年条索不明,面不亮,汤绿黄,草味,叶底绿黄,汤薄质硬,苦涩能化。
1990年条索不明,面微亮,汤黄绿,青草香,叶底黄绿,汤薄质硬,略苦涩。
1993年条索渐明,面微亮,汤黄红,青草香,叶底黄绿,汤薄质顺,略苦涩。
1997年条索渐明,面油亮,汤红黄,青草蜜香,叶底黄红,汤润质顺,甘涩。
2003年饼身松条索明,面油亮,汤赭红,红茶蜜香,叶底红,汤柔质顺,甘甜。

1985~6年中茶繁体字
购买时间:1986~9年
购买地点:台北
原有状态:新茶未入仓
保存状态:原纸筒装
生产厂方:下关茶厂
茶菁拼配:面茶3~4级里茶5~8级茶菁,疑似保山临凔茶区茶菁混拼,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2%,通风
陈化程度: 1988年条索不明,面不亮,汤绿黄,青草味,叶底绿黄,汤水性烈,苦涩难化。
1990年条索不明,面微亮,汤黄绿,青草香,叶底绿黄,汤水性烈,苦涩难化。
1994年条索稍浮,面微亮,汤黄红,青草香,叶底黄绿,汤薄性烈,苦涩稍化。
1998年条索稍浮,面微亮,汤红黄,青香带蜜,叶底黄红,汤薄性烈,甘苦涩。
2003年条索稍浮,面油亮,汤亮红,青味花蜜,叶底红黄,汤润质重,甘苦涩。

1990年8582(纸筒)
购买时间:1991年2月
购买地点:高雄
原有状态:新茶未入仓
保存状态:原纸筒装
生产厂方:勐海茶厂
茶菁拼配:面茶3~6级里茶5~8级茶菁,西双版纳茶区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2%,通风
陈化程度: 1991年条索不明,面不亮,汤绿黄,草味,叶底绿黄,汤水质薄,略苦涩。
1994年条索渐明,面微亮,汤黄红,草香,叶底绿黄,汤水质薄,略苦涩。
1997年条索渐明,面微亮,汤红黄,草香微蜜,叶底黄绿,汤薄质顺,涩甜。
2000年条索分明,面油亮,汤亮红,青草微蜜,叶底黄红,汤薄质顺,涩甜。
2003年条索分明,面油亮,汤亮红,青香微蜜,叶底红黄,汤润质顺,微甘涩。

1988~90年7542
购买时间:1991年2月
购买地点:高雄
原有状态:新茶未入仓
保存状态:原竹篾装
生产厂方:勐海茶厂
茶菁拼配:面茶3~4级里茶5~6级副料约5%,西双版纳茶区,晒青烘乾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2%,通风
陈化程度: 1991年条索不明,面微亮,汤绿黄,青草味,叶底绿黄,汤薄,苦涩难化。
1993年条索不明,面微亮,汤黄绿,青草香,叶底黄绿,汤薄质硬,苦涩稍化。
1997年条索渐明,面微亮,汤黄红,青草香,叶底黄绿,汤薄质顺,略苦涩。
2000年条索渐明,面油亮,汤红黄,青草微蜜,叶底黄红,汤润质顺,微甘涩。
2003年条索分明,面油亮,汤亮红,青草微蜜,叶底红黄,汤柔质顺,微甘涩。

1992小方砖
购买时间:1994年8月
购买地点:高雄
原有状态:新茶未入仓
保存状态:原纸盒装
生产厂方:勐海茶厂
茶菁拼配:1~2级茶菁,西双版纳茶区特殊品种茶菁,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2%,通风
陈化程度: 1994年条索不明,面不亮,汤绿黄,青味,叶底绿黄,汤薄性烈,苦涩难化。
1999年条索稍浮,面微亮,汤黄红,青香,叶底绿黄,汤薄性烈,苦涩稍化。
2003年条索稍浮,面油亮,汤亮红,青香花蜜,叶底红黄,汤润质重,甘涩甜。

1997年栽培型野生茶
购买时间:1998年3~12月
购买地点:台北、高雄
原有状态:新茶未入仓
保存状态:原纸筒装
生产厂方: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分公司订制,厂方不明
茶菁拼配:手采一心一叶,易武山茶区约百年茶龄栽培型野生茶,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2%,通风
陈化程度: 1998年条索清晰,面无亮,汤绿黄,青草味,叶底绿,汤薄质重,苦涩难化。
2000年条索清晰,面稍亮,汤黄绿,青草香,叶底绿黄,汤薄质重,苦涩难化。
2003年条索分明,面微亮,汤黄红,青草香,叶底黄绿,汤润质重,苦涩稍化。

1998年特殊订制茶
购买时间:1999年11月
购买地点:高雄
原有状态:新茶未入仓
保存状态:原竹篾筒装、纸箱原件
生产厂方:勐海茶厂
茶菁拼配:面茶1~4级里茶5~6级茶菁,5%副料。特殊茶种,晒青生茶。
储存环境: 1999~2001年平均温度摄氏26.4度,相对湿度74%,通风。
2001~2003年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2%,通风。
陈化程度: 1999年条索清晰面无亮,汤绿黄,青草味,叶底绿,汤薄质烈,苦涩转甘甜。
2001年条索清晰面无亮,汤黄绿,青草香,叶底绿黄,汤薄质烈,苦涩转甘甜。
2003年条索清晰面微亮,汤黄红,青草香,叶底黄绿,汤薄质烈,苦涩转甘甜,有杯底香。

1988年7663销法100g普洱沱茶
购买时间:1989年10月
购买地点:香港
原有状态:新茶未入仓
保存状态:原包装纸、纸盒装
生产厂方:下关茶厂
茶菁拼配:盖茶3~4级里茶5~6级茶菁副料约5%,重发酵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5%,通风
陈化程度: 1989年条索不明,面无亮,汤黑,龙眼味,叶底红褐,汤薄质淡,略甘苦。
1993年条索不明,面无亮,汤黑,龙眼味,叶底红褐,汤薄质淡,略甘苦。
1998年条索不明,面无亮,汤黑,龙眼陈味,叶底红褐,汤薄质淡,略甘苦。
2003年条索稍浮,面无亮,汤红黑,龙眼乾味,叶底红褐,汤薄质淡,甘甜。

1988年8592
购买时间:1990年8月
购买地点:高雄
原有状态:新茶未入仓
保存状态:原竹篾装
生产厂方:勐海茶厂
茶菁拼配:面茶3~4级里茶5~8级茶菁,重发酵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2%,通风
陈化程度: 1990年条索清晰,面无亮,汤红黑,龙眼味,叶底红褐,汤薄质淡,略甘苦。
1993年条索清晰,面无亮,汤红黑,龙眼味,叶底红褐,汤薄质淡,略甘苦。
1998年条索清晰,面微亮,汤红黑,龙眼陈味,叶底红褐,汤薄质淡,略甘苦。
2003年条索清晰,面微亮,汤红黑微亮,陈味,叶底红褐,汤滑质软,甘甜。

1992普洱甲级沱茶
购买时间:1993年10月
购买地点:台中
原有状态:新茶未入仓
保存状态:无外包纸、纸箱装
生产厂方:勐海茶厂
茶菁拼配:盖茶3~4级里茶5~6级茶菁副料约5%,重发酵熟茶
储存环境:平均温度摄氏25.2度,相对湿度75%,通风
陈化程度: 1993年条索稍明,面无亮,汤黑,龙眼味,叶底红褐,汤薄质淡,甘甜略苦。
1996年条索稍明,面无亮,汤黑,龙眼味,叶底红褐,汤薄质淡,甘甜略苦。
2000年条索稍明,面无亮,汤红黑,龙眼陈味,叶底红褐,汤润质淡,甘甜。
2003年沱身松,面无亮,汤红黑,龙眼陈味,叶底红褐,汤润质淡,甘甜。

  整理

  笔者收藏普洱茶喜爱以不同角度实验探讨,而在保存方面会以不同环境来加以测试。
十多年来实验多种方式,包括纸箱、陶瓮、高低温、湿度变化、通不通风等等;此篇文章
则针对笔者与友人收藏品中,较具代表性茶品与延续性的储存方式加以整理介绍。除上
述,下文则加入其他收藏环境做一整理与比较。

一、无特殊控制环境之存放

  笔者储存普洱茶的经验累积发现,普洱茶生茶类存放条件并不严苛,引用一位网友陈
彦谷先生的形容最为贴切「只要人能够长时间生活的地方,就适合普洱茶存放」。一般而
言,决定普洱茶陈化状况主要有四个要件:温度、湿度、通风、无杂味;而次要条件为重
压与翻仓。笔者与友人所存放普洱茶的环境,温度摄氏20~30度之间、相对湿度
65~75%、通风无杂味,但因数量少所以没有重压与翻仓的问题,而其产生的陈化做以下
之整理:

勐海茶厂7542、7532、8582生饼系列

  此系列茶品均使用为西双版纳之茶菁,或多或少会有烟薰味出现,至第3年开始茶品的
青味与烟薰味就会降低,第4年就会茶面稍微转亮,香气稍提升、口感变化不大。到第6~8
年茶菁条索渐明,饼身稍松开,香气由鼻咽之间转下为咽喉之间,口感仍带青味,汤质转
润。第10~12年条索明亮,喉底陈韵变长,咽喉之间出现凉气感,青味渐消失、出现陈
味,有微微花香或蜜香。第13~15年茶面油亮、条索分明,饼身松开,纸张有些出现点状
渗油,有类似一般烘焙老茶的香气,有杯底香。已经20年的7532则出现类似红茶香(全发
酵),韵长茶气足,咽喉之间的凉气感更深而明显;汤色亮透如琥珀、似黏稠状;以笔者
个人喜好,此年份与状态最适合品尝。

  勐海茶厂小方砖、甲级沱茶

  此系列茶品亦使用西双版纳茶菁,使用嫩芽为主、较饼茶紧压,有时为增加口感会使
用或拼配特殊茶种,此类茶品烟薰味较少或较淡。从第4~6年开始茶品的青味稍为降低,
茶面稍微转亮,香气稍提升、口感稍润。到第8~10年茶菁条索渐明,茶品稍松,清香度持
平、口感稍转甜,口感仍带青味。第12~14年沱茶条索明亮喉底有些陈韵,青味仍明显,
有微微花香。第16~18年沱茶面油亮、条索分明,沱身已松开,汤赭红,口感仍有青味而
带花蜜香,汤柔甘甜微涩,咽喉出现较不明显的凉气感。

  下关茶厂中茶简体字、中茶繁体字8653

  此类茶品通常使用下关茶区(保山、临沧及思茅地区)茶菁,然中茶简体字不管从历史
渊源上或实质香气口感上,都很有可能混拼西双版纳茶菁。下关茶厂的七子饼茶压制较海
茶厂紧压、茶菁使用级数亦较青壮叶;所以一般而言,同样是饼茶,在相同的环境下,下
关茶厂的饼茶陈化速度较慢,但相对的会有其特殊风味,微微花蜜香即其主要特色,他种
茶无可取代。

  下关茶厂茶品少有烟薰味,但因此区因素,口感较苦而青涩、香气较沉。从第4~6年
开始青味稍降,茶面稍微转亮,香气些许提升、口感微润,但苦涩仍难化。到第8~10年茶
菁条索渐明、茶面微亮,清香度持平,口感苦涩稍化、稍有甜味,口感青味犹存。第
12~14年条索稍浮,喉底有些陈韵,青味仍明显,有微微花蜜香。第16~18年茶面油亮、
条索更明,饼身稍有松开,汤色亮红,口感仍有青味而花蜜香更明显,汤柔甘甜仍微苦
涩。第25~28年条索分明,茶面油亮,汤色琥珀,口感有明显花香蜜味,汤润质重,苦而
回甘、涩能转甜,因陈化速度较慢,此时咽喉间才出现凉气感。喜欢茶性强茶质重的茶
友,此时期为最佳选择。

  普洱熟茶类

  从1973年起昆明茶厂开始量产以人工快速熟化的现代普洱茶,也就是坊间所俗称的普
洱熟茶,近几十年市场主流都以熟茶为主。笔者从接触普洱茶开始,前十几年也都习惯喝
香港茶仓所存放的熟茶,自己收藏种类中,以8592熟饼及7663熟沱为主。从收藏的经验
得知,熟茶已经以人工快速熟化,除非再次以高温高湿处里,否则8~10年内几乎不会有任
何变化,只有新味稍减,口感变化不大。在正常环境存放下,不会有特殊味道,如樟香或
参香出现。

  栽培型野生茶

  笔者将近百年来云南茶业的历史文化背景研究後,往返云南茶区多次,了解当地茶园
管理、茶树龄等相关资讯,并观察所有印级茶与号字级茶品的叶底,发觉那些老茶所使用
的茶菁并非野生茶,而是当初百姓所阡插野放的茶园茶,只是那些茶种都属於与野生茶相
同的原始种,不是经人工培育的改良种,所以茶质茶性较强烈。

  近代最早完全使用栽培型野生茶菁压制紧压茶,出现於1997年三种饼茶,1998年也
有数种茶饼与茶砖。但因为这些茶品使用的茶菁与制作工序差异甚大,目前为止还很难整
理出完整而明确的纪录。只能大致说明栽培型野生茶在第5~6年的时候就会出现第一次完
全褪变,比茶园茶稍快1~2年。但其特色在於喉韵展现身沉与宽广,而香气很快已隐藏於
咽喉,明显於吞咽呼吸之间。往後此类茶品肯定能呈现出另类风格,但因其陈化速度太
快,是否能成为优秀茶品、或利於长存久放,还有待持续观察中。

 二、特殊环境之存放瓮

  相同的茶品,单饼放置、原竹篾筒身、封存纸箱与存放於瓮中会有明显差异。而目前
收藏家多数都认同少量、长期储存的状况,以紫砂瓮所呈现的茶品最佳。

紫砂瓮有下列特点: 为透气性佳。 氧化不至於太快,且能保香气。 可调节温湿度。 能
隔绝灰尘与昆虫动物等。

  然,凡事有一利即有一弊,因紫砂瓮密闭性较佳所以能保存香气、口感也较为浓郁,
但陈化速度相对较慢,且占空间。并建议消费者置放紫砂瓮处,瓮底要离开地面至少十公
分以上,否则容易将水气渗入瓮中,影响茶质。

高温高湿

  所谓高温高湿意指茶品长时间存放於摄氏30度以上、相对湿度85%以上,甚至高达
100%的不通风环境。普洱生茶在此环境白霜生长快速、由外而内,时间过久会导致茶品
快速熟化、香气下降、口感迅速软化转甜,但完全丧失普洱茶应有的茶质茶性。汤色黑红
不清亮,若过度熟化则叶底出现黑硬现象,口感虽甜却无质感。熟茶类如果经过高温高
湿,在短时间内很容易产生坊间所谓的熟茶樟香;如果再经过适当往返的出入仓,茶菁出
现木质化现象,就会有所谓的参香出现。

  高温低湿

  所谓高温低湿意指茶品长时间存放於摄氏30度以上、相对湿度却在80%以下的环境。
如果新生普洱茶品储存在此过久,茶品易产生入口不快之酸化现象,如果加上不通风则酸
化现象更明显。此类高温低湿的通风环境,一般茶商用来快速退仓,能让仓味与白霜迅速
消失。但如果经验不足,虽仓味消失,然白霜犹存且出现茶菁黑而不亮的现象,口感犹如
熟茶一般。

  低温高湿

  所谓低温高湿意指茶品长时间存放於摄氏26度以下、相对湿度却在85%以上,甚至到
达100%的不通风环境。此类环境以早期香港仓为代表,现今仍有一些茶仓以此法储存。
在地下室中,以洒水或湿棉被覆盖,让茶品快速生长霉菌,普洱生茶品容易有劣变与熟化
现象。

  低温低湿

  所谓低温低湿意指茶品长时间存放於摄氏26度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下,但不通风的
环境。目前许多茶仓所使用的方法,虽然所耗费时间较长,但此法较能保持茶性,稍控制
得当不容易产生熟化或劣变现象。此类茶仓的白霜是藉由茶品本身的湿气所产生,内外较
均匀密布,对於往後茶品的陈化有正面帮助。与高温高湿的仓类似,熟茶类如果经过高温
高湿,在短时间内很容易产生坊间所谓的熟茶樟香;如果再经过适当往返的出入仓,茶菁
出现木质化现象,就会有所谓的参香出现,只是整个过程较长,熟茶茶性也较能保持完
整。虽如此,笔者仍由衷建议消费者,普洱茶品仍应以正常储存环境为佳,以避免产生对
茶品卫生有不必要的顾虑。

  通风

  由上述几个特殊条件环境中,可以了解除了温湿度以外,通风与否对茶品的影响相当
大。如果茶品本身乾燥度不足,例如新制茶或刚出仓的茶品,若加上通风性差,将导致茶
品从内部产生霉菌,先不论所产生的菌类是否为益菌,很明确的已经知道产生另一种截然
不同的储存环境。以这个入仓的观点来看,通风度也是影响入仓茶品的一个关键因素。

  压力

  笔者在开始储存大量茶品时,发现另一个现象。当储存量大到需要以整支纸箱叠放,
在翻仓时将最底下茶品取出置於通风处後发现,可能因为压力的关系,茶品呈现香气内聚
而茶面较快速出现点状出油的情形。这现象还需进一步观察且量化整理後才能证实,笔者
推测与温湿度、通风度交叉影响,对茶品的陈化应该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结语


  左右普洱茶品陈化的关键因素,从茶种、产区、制法工序、包装,到储存环境与年
份,每一个因子都可完全改变茶质与茶性,任何人究其一生也都无法参透其奥秘,所以笔
者常说「没有人能真正了解普洱茶,在普洱茶面前,茶人永远如小孩般的幼稚」。



  在笔者浸润普洱茶世界近十八年期间,不断的收集资料、研究实验与探访请教先进,
有许多阶段总以为自己已经了解普洱茶了,在同侪眼里也被尊称为茶博士,每每在得意之
时,才又会发现自己错的离谱,对於错误资讯的传达,总觉对不起茶友。多次的矛盾挫折
後,才了解自己所收集品尝的茶品种类、数量,相对於整个普洱茶界,真是麟毛凤爪。今
天,将所知不断的整理出来,但是否明日又会发觉,自己又错的离谱呢?笔者也实在没有
把握,只希望这些资料能有助於所有普洱茶爱好者的储存观念,并找到自己喜好的方向!

各位茶友:以上资料是从其它地方下载,谨供大家参考从而得取对普洱茶的一点经验———老马

----------------------------------------------
尘心洗净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此帖子已被 老马 在 2005-2-1 9:28:30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3

1 小时

在线时间

1257

回帖

会员

积分
473
QQ
发表于 2005-2-1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心良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78 小时

在线时间

40

回帖

会员

积分
94
发表于 2005-2-2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篇公开的文章,最好注明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59

141 小时

在线时间

2281

回帖

超级版主

红宝石元勋勋章

积分
5759

Medal No.6

发表于 2005-2-2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中的部分资料,由于是台湾一个老茶客提供的,所以近期石先生和我已经发现其中部分茶在年代上还是有些问题。但为了尊重提供资料者,在书中并没有改动——81至83年雪印,近期查明应该是1985年左右生产的。

总有人批评我们打击老茶年代。但这个事情我想还是从两方面想:一来,历史就是历史,真相就是真相,本着对茶的尊重,爱茶人没有必要在年代上造假;二来,证明了老茶没有传闻中那么老,广大新茶友应该高兴才是:茶的转化速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快,那我们就不必等那么久了,不是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16

40 小时

在线时间

1176

回帖

禁止发言

红宝石元勋勋章

积分
2416

Medal No.6

 楼主| 发表于 2005-2-3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兄说地极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3

1 小时

在线时间

1257

回帖

会员

积分
473
QQ
发表于 2005-2-4 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最懒的人的方法存放一定的时间再试茶,发现问题再处理

具体操作          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3

152 小时

在线时间

563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1143
发表于 2006-12-26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5

12 小时

在线时间

107

回帖

会员

积分
165
发表于 2007-1-6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普网 ( 滇ICP备11005155号-1 )

GMT+8, 2024-7-30 05: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