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董乐 发表于 2011-11-19 16:05

谈古论今说【雅集】

   


   


      雅集,或曰雅聚,指文人因所好之事而聚会,如吟诗谈文、交流书画琴棋技艺等。因皆属雅事,故称为雅集。

    文人雅集,在我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较早而最有名之雅集,应数公元353年的兰亭雅集。兰亭雅集因系王羲之发起召集,所以参加者孙绰称为“右军兰亭雅集”
   
    在这个充满诱惑浮躁的年轻城市—深圳,应该怎么办雅集?

    深圳办雅集,确实不容易,因为深圳是一个文化底蕴比较薄弱,文化老人比较稀缺的城市,但深圳有自己的特点,完全可以办出自己的特色,拿出其他城市没有的东西,吸引港澳台广珠等城市文人学者参加。

 雅集人数可多可少,王羲之召集的兰亭雅集,四十多人,属规模较大者。    唐代诗人鲍溶与人八月佳辰之雅集,则“池上闲闲四五人”。这种雅集,多为同道之友自发组织,有的甚至是即兴而聚,不同于如今的正式会议。所以较为松散,较多随意性,一般没有什么纪律和要求,有的甚至没有事先安排的程序。雅集之目的,除所约定的内容外,还出于友情方面的原因。所以说,雅集其实就是聚会品茶、交流学问、叙旧交友、文化杂谈等活动。

    雅集应是无套话成篇之讲话,无枯燥无味之发言。有倾心之交流,有真诚之探讨,乃至有无拘无束之嬉闹取乐。正是这种随意、闲谈式的雅集,能起到交流、探讨、提高的作用。

   传统的雅集形式,不但意义和作用明显优于现今许多学术会议,而且花钱不多,不须申请或筹措专项经费,往往由某人做东,或大家凑资,或者分工协作,某人出场地,某人出老茶,某人出茶点,某人演曲艺,某人会后做东晚宴等等,大家相聚一堂,彼此融洽甚为欢喜又和在乎得失!

   深圳也经常举办各种主题聚会,少则四五人,多则四十来人。其实也是一种雅集,只目的比较强的聚会,忽略了雅之内涵。

  文人雅集,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习俗,还真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在此提几点个人意见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凝聚雅集氛围。古来圣贤皆寂寞,更需要找到情投意合的同道,取长补短。雅集品味要高,不能鱼龙混杂否则因境界悬殊太大,产生不了共鸣,会流失很多文人雅士,就成了凡夫俗子的酒肉会了。

  其次,参加雅集多是文人学者,有书画,曲艺,茶道,大家不为经济利益而来,固然不为钱所累,雅集中可以把精力放在艺术本体上,倘若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或者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仍不失为一大收获。

    日前,深圳举办了几场【深圳陈年老茶系列品鉴会】属于专题性比较强的茶叶品鉴学术交流,还不能称之为雅集,后几场聚会将不再以品茶为主,深港等地的影视界,曲艺界,书画界前辈将会陆续到场欢聚一堂,对此我本人也是在探索中回复古人传统雅集文化,还希望广大茶友支持帮助。


  社会上各种会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为雅集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条件。一些富豪也罢,一些文人雅士也罢,都热衷于在城郊、风景区,乃至于老家建立颇具规模的别墅式会所。有了会所,不搞雅集搞什么呢,但所有雅集会所都愿意与其合作,主要还看雅集品味,还要注重雅集的文化内涵。也真诚希望各位茶友献计献策,能为历次雅集提供环境有雅之场地,为促进传统文化做出一份贡献。



[ 本帖最后由 董乐 于 2011-11-19 18:00 编辑 ]

lll076 发表于 2011-11-19 16:17

看来老茶己失宠,:titter

猎风 发表于 2011-11-19 17:32

三五知己同好同坐一堂品茶论古今就乃雅集!:40:

博玛 发表于 2011-11-19 22:49

http://bbs.puerh.cn/attachments/month_1111/20111119_ed245fdcc23b3d508858Jf1fiwIvW4in.jpg
总结会:总结一年买了多少茶 :48:" />
地方不错good

[ 本帖最后由 博玛 于 2011-11-19 22:51 编辑 ]

迷上普茶 发表于 2011-11-20 00:38

12人中女7男5,如拍照的为男性,也是女多男少,看来参加品普雅集的积极性,女性高于男性。

lll076 发表于 2011-11-20 09:40

现茶界高手的女士比例也很高:titter

董乐 发表于 2011-11-20 12:19

:20: 那天到场15人,应该是8位男士7位女士

lll076 发表于 2011-11-20 15:47

己很高了,古时鲜有女士雃集,:titter

黄老鸭 发表于 2012-10-6 14:23

茶楼漂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古论今说【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