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中普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49|回复: 0

普洱茶复兴遭遇硬伤

[复制链接]

1万

1万

在线时间

7586

回帖

金牌会员

积分
10531
QQ
发表于 2009-9-7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普洱茶复兴遭遇硬伤 信息来源:山西市场导报 作者:尹鸿伟
6月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然而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却意外表示:“遗憾这个《办法》的内容有着致命的硬伤,它将阻碍普洱茶产业的继续发展,甚至会造成无法控制的恶果,某些茶商、学者和官员都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自2008年末以来,各种不断跳水的价格在许多人不可思议的目光中出现,价格曾经成千上万元,“比黄金还有升值潜力”的普洱茶终于“没入寻常百姓家”,在各种大店门口、小店柜台,甚至菜市场的地摊上随意抛售。   从“可以喝的古董”到无人问津的剩货,普洱茶市场已经坠入鱼龙混杂、优劣难辨的尴尬,更陷入了供销两难的境地。不但是外地的茶商、茶贩有着类似的哀号,在普洱茶的著名原产地之一——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曾经被成千上万的“普洱茶人”所追捧的圣地,也渐渐失去了昔日的神秘光环。 2009年6月,强烈阳光下的勐海县“八公里”茶叶加工区内显得非常冷清,这个当地政府竭力打造的工业区,却因为普洱茶产业的萧条而没有建成就衰落了。   2003年3月,由云南省茶叶协会等单位制定了云南省普洱茶地方标准: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湿仓或干仓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定义包括了人工发酵(熟普)和自然发酵(生普)的普洱茶,这个将普洱茶核心概念确定为“后发酵”的地方标准随后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2004年4月,农业部颁布的农业行业标准也将普洱茶定义为“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俗称‘滇青’)经熟成再加工和压制成型”,其中“熟成”即指人工贮存10年以上或经人工渥堆发酵”,这一规定甚至比云南03标准更为严格。   进入2004年后,随着普洱茶陡然升温而“供不应求”,许多茶企开始对之前的标准提出异议,要求政府重新修订,核心问题是希望将未经发酵的生茶纳入普洱茶,同时还包括对其中水分、灰分(300度高温燃烧后的非有机残留物)的比例规定过严提出异议。“部分企业急功近利,部分专家学者不坚持科学原则,政府想迅速做大普洱茶产业,所有因素结合在一起竟然改变了乾坤。”受云南省政府委托,时为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主任助理的程达组织了省内15名专家进行新标准的研究、制定。在专家组内部,支持与否定将生茶纳入普洱茶的意见均有人在:支持者认为,古时候的普洱茶就是指晒青茶,应该尊重历史,否则门槛高了,企业、业绩会减少,有搞垮普洱茶的可能;反对者则表示晒青茶属于绿茶,是中国茶叶界几十年来的共识和基本常识,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同样会毁了普洱茶。   “两种观点争论了一个多月,后来我提出一个折衷方案,将经后发酵加工的称为‘普洱茶’,而将晒青茶(生茶)称为‘原普洱茶’,即为普洱茶的初始产品。”程达说,“这个方案虽然获得了专家组的一致认可,但是没有得到一些企业和政府官员的认可,随后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出面协调,并得到云南省政府领导的支持,以再次进行专家研讨会的形式将生茶纳入了普洱茶,但是我没能参加会议。”   2006年,新的“普洱茶定义”由云南省监局颁行:“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大类型。   “显然,这个新标准不但否定了云南的03标准,也与农业部的04标准相冲突,但是在企业利益和政府政绩的巨大诱惑下,科学问题被抛开,一切过程就顺利完成了。”程达说,“将生茶纳入普洱茶,迎合茶企和政府降低门槛的愿望。原来云南人常喝的滇青,即是晒青毛茶,现在摇身一变成为普洱茶,市场价格不可思议地翻了十几倍到几十倍,对未来埋下了巨大隐患。” 自定政策入牢笼 “茶叶生意好时,政府的人总是围着我们转,而现在生意垮了,政府的人也不见了。”2009年6月,勐海县城边茶市场上的一群茶商说,“前两年打麻将都是100元起价,现在只能玩一元两元,茶叶真的赚不到钱了。”   事实上,普洱茶在2007年下半年突然价格“崩盘”与媒体的报道有关,与“普饵生茶”的真实市场情况有关。2007年年中,央视二台报道云南普洱茶没有宣传的药理作用,媒体基于普洱生茶(一般不发酵绿茶)实验结果的报道,全面否定了真的后发酵普洱茶已有的特殊药理作用。   “这使云南政府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云南知名茶人邹家驹说,“如反驳央视说生茶不是普洱茶,标准已赫然列立;如说生茶是普洱茶,自己已经钻进了否定的实验结果和舆论。”   邹家驹表示,如果严格按照“03标准”的定义,上世纪70年代以来普洱茶的年产量不过三四千吨左右,而到2006年云南官方公布的普洱茶(按06标准)的产量达到8万吨,2007年这个数字是10万吨,“其中生茶占了大部分比例”。   与此同时,普洱茶市场的畸形“繁荣”,还使云南勐海、澜沧江流域和西双版纳地区的野生茶林惨遭各路资本的蹂躏,普洱茶市场开始进入“混乱的战国时代”。在这股浪潮下,由于云南省大部分茶叶原料被用于普洱生茶加工,导致传统的滇红和少部分绿茶产量减少,迅速失去了许多原有的市场。   “只有经过后发酵过程成为真正的普洱茶才有市场和更多消费者,某些人以为把云南的大叶晒青绿茶换个‘普洱生茶’的名称就可以行销全国了,这种想法和做法太过幼稚。要知道全中国各种各样优质绿茶品种数不胜数,云南明显是犯了以劣质品去与优质品竞争的战略错误,失败是必然的。”邹家驹说,“不要说向全国发展,炒青绿茶、烘青绿茶和蒸青绿茶先后在云南本土上市后,晒青绿茶基本上被淘汰出了云南城市的绿茶市场,只能保留在一些乡村和小地方。”折衷应对困局针对社会上愈演愈烈的普洱茶热后的一落千丈,2008年以来黄炳生多次建议抓好普洱茶保护立法和质量标准修订,他认为“普洱茶”不能以“生茶”、“熟茶”来划分,这与普洱茶的后发酵特性相冲突。他同时呼吁云南茶叶界,从茶农到厂家、商家,从教学、科研到技术推广,从生产、销售到消费,要做到科学种茶,认真做茶,诚信卖茶,健康饮茶。   普洱茶的运作经验在于,普洱茶的文化和历史比其他茶有更大想象空间,所以无论云南的政府、企业还是科研单位都在全力打造普洱茶。居于种种危机的出现与蔓延,云南省决心对普洱茶产业进行法规规范,从而获得最大实惠,使“普洱生茶”的生存道路越走越长。   2008年10月17日,云南省政府、省农业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京召开了云南普洱茶标准介绍暨产销座谈会,新近制定并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于同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会议上,云南省政府再次强调了“普洱茶包装应清晰标明‘普洱茶(生茶)’或‘普洱茶(熟茶)’”,并对“生茶工艺:晒青茶精制-蒸压成型-干燥-包装”,熟茶工艺中则有“后发酵”的过程进行了“明确指导”。   目前,正常条件下储存四五年的普洱茶普遍被认为比一两年的茶品质好,价钱上也要相差很多倍。由于“普洱生茶”的品质会随储存年份变化在不同程度上趋近于经过后发酵的“普洱熟茶”,因此市场也出现了以熟茶充当储存多年的生茶的情况,成为普洱茶被“炒作”的重要原因。“普洱生茶在市场上出现,的确是普洱茶能够被大肆炒作的一个重要原因。”云南省茶叶协会会长黄炳生说,“在如此不切实际的暴利价格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非但没有看到其长期危害性,非但不能给予理性、正确的价格引导,甚至在当中推波助澜,贻害众生。”   “相比前两年,普洱茶消费趋向成熟和理性,但目前市场总体销售还是不太理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在2009年6月说,“《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的实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普洱茶遭遇的困境,甚至还将长期贻害,核心问题就是普洱生茶的问题。”“但是现在木已成舟,国家的法规都出台了,我们再说也没有意思了,想要重新修改普洱茶标准,谁知道要等上多少年?”陈宗懋表示。   黄炳生说:“不太准确的‘普洱生茶’被推广,现在普洱茶的概念的确已经被混淆了。由于传统饮用云南绿茶与后期宣传的原因,也有一部分人对于‘普洱生茶’的概念是接受的,马上取消这样的称呼也不现实。由于普洱茶无论在发酵时间还是发酵程度上也不容易量化操作,所以成为了一些人钻空子的机会。”   他表示,云南省茶叶协会正在考虑新的工作方案,以应对由“普洱生茶”带来的被动局面,即动员商家在今后重点向顾客推销“熟茶”,一方面尽量不要再把“生茶”当作普洱茶来销售,另一方面也要担负起告知消费者的责任,“尤其是当年生产,没有经过发酵过程的云南晒青毛茶其实就是绿茶,最好不要再当作普洱茶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普网 ( 滇ICP备11005155号-1 )

GMT+8, 2024-5-19 03: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