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pure 发表于 2005-8-17 00:24

<SPAN class=forpostbit id=text115><FONT face=Tahoma size=3>拜读过邹会长的《漫话普洱茶》,对大部份观点赞同,但对普洱茶的定义,总心存疑惑:既然烘干数分钟都令茶青活性全无,那即便是传统的晒青工艺,鲜叶经过近100度的锅式杀青,也是活性大减。那么,晒青毛茶到底含有几多活性茶多酚,在漫长的陈化岁月又起什么样的作用?因为对比过新鲜的水仙与十多年陈的水仙,发觉陈化后的水仙,滋味确实变得更香醇,汤色红而透亮,并非如其文所言的苦涩难化,何解?(水仙可是既经高温炒青复又高温焙火啊!?)</FONT></SPAN>

lyodi 发表于 2005-8-17 00:39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ece9d8">实际上酶活性并不是主要,重要的是高温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茶叶内成分转化为其他化合物,如芳香物质等。这样以来,茶中就没有保留下后期发酵的资本,并且产生类似绿茶的返潮劣变。</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ece9d8">乌龙茶、红茶等的陈化,于普洱不太具备可比性,他们都是要隔绝空气水分陈化(密封保存),并用持续高温(复焙工艺)进行整理,以降低、消除陈化中的酸变等反应。</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ece9d8">反应机制很复杂,我不细讲了(也很难全面讲出来,这种东西还从来没有人细致研究过,呵呵),但您若有机会大量去接触的老普、老焙火乌龙、老红茶、老白茶的陈化、整理等过程......就能直观上明白我讲的是什么原理了。呵呵</FONT></P>

pure 发表于 2005-8-17 01:02

<P>先谢过刘兄(说不定我比您徒长几年,但谈普论道,您绝对是前辈),兄所言有理。</P><P>但我所陈放的水仙,虽有所密封(并不完全),但十一、二年来,并无复焙处理,现在水带甜,不显酸(新的时候反而有酸味)。</P><P>烘和晒,对茶的影响,按理应有所不同。但在控制好温度和湿度的前提下,烘干的茶青又是否能变化出一片天地呢?毕竟——法无定法啊!</P><P>我这恐又是令人嗮笑的想法了,期待拍砖<IMG src="http://bbs.puerh.cn/attachments/bbsxp/Emotions/26.gif"></P>

lyodi 发表于 2005-8-17 01:20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ece9d8">这个可以简单的用烘青绿茶做检验。若有人喜欢放个十年八后的毛峰、猴魁,那他应该会爱上烘青工艺的普洱。</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ece9d8">陈化2年以上不复焙,依然会不带酸的乌龙茶我还没有见过。这个问题我曾讨教过单丛国手潮州叶汉钟兄,他给我的说法同我的经验完一样:不焙必酸,除酸必焙。</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ece9d8">可能我们对所谓酸的概念理解不同,您可以这样实验:用新制绿茶浓浓闷一泡(150毫升水投10克茶闷1分钟)喝,再将您的老茶重重闷一泡喝,看看两腮、舌面、后牙牙床等处是否会有酸感?</FONT></P>

lyodi 发表于 2005-8-17 01:26

<P>这样描述转化虽然不科学、不全面,但应能表达一定意思:</P><P>生茶普的转化:最大限度保留茶叶原始基质——自然转化为芳香物质——年代过久后物质挥发、消耗迨尽</P><P>绿茶的转化:最大限度利用高温将茶叶原始基质转化为芳香物质——芳香物质挥发、消耗迨尽</P><P>呵呵</P>

pure 发表于 2005-8-17 01:45

<P>再谢刘兄,受益良多。明天偿试所授之法试酸,再汇报。</P><P>但这个——“<FONT color=#ff0000>在控制好温度和湿度的前提下</FONT><FONT color=#000000>(类似晒青的温度,毕竟也有不方便晒的时候)</FONT>,烘干的茶青又是否能变化出一片天地呢?毕竟——法无定法啊!”——有可能吗?</P>

xhb 发表于 2005-8-17 12:38

很值得探讨,请继续!

f110 发表于 2005-8-17 17:52

<P>尽信书不如无书<IMG src="http://bbs.puerh.cn/attachments/bbsxp/Emotions/9.gif"></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ece9d8">烘青观点是主要是针对“下关”的吧?可是100多年历史,证明下关的存在价值,还要多说。 <IMG src="images/Emotions/32.gif"></FONT></P>

lyodi 发表于 2005-8-18 22:55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ece9d8">下关厂1941年才建厂,那里来的100多年的历史?呵呵,</FONT><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ece9d8">倒不是要挑你这个错。我讲92年以后的下关茶多数不适合存放,原因是这个:</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ece9d8">您是否了解各历史时期,下关茶厂生产茶叶使用的原料产地、品种?<BR>您是否了解各历史时期,下关厂生产加工技术的变革?<BR>您是否了解,能够长期陈化的普洱,在制作过程中那些环节需要注意掌控?<BR></FONT><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ece9d8">被广大老茶人认可的早期下关茶,完全不是今天这样的原料和工艺制造的,所以能够陈化出“越陈越香”的效果。<BR>还是那句话:2001年下关厂换用塑胶袋包装茶叶的改革,已经很明确告诉大家其产品不适合长期储存了。厂子里管这类茶叫做“青沱”,从来是否认其叫“普洱”的。</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ece9d8">这又好比景德镇的瓷器,明清辉煌一时,不论宫廷官窑还是民间制外销瓷,水准都是世界第一。但曾经的辉煌并不能代表在中国制瓷业衰落的今天,景德瓷还能在世界数得上。</FONT></P>

lyodi 发表于 2005-8-18 23:00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ece9d8">再问一个简单点的问题,了解老茶市场的茶友,都知道价格是这样的:</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ece9d8">80年代中期以后的下关饼,价格远低于同年份勐海饼;92年以后更甚<BR>80年代中期以后的下关沱,价格远低于同年份勐海沱;92年以后更甚</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ece9d8">为何?呵呵<BR></P></FONT>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我的疑惑,请前辈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