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中普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webnew

论坛头条新闻:2.4亿建七彩云南普洱茶厂。

[复制链接]

2725

890 小时

在线时间

1691

回帖

庄主

积分
2725
QQ
发表于 2007-11-20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ebnew 于 2007-11-13 12:51 发表
有茶友看了吗?

仔细看看


介绍里说


在云南第一家实现普洱茶烘干的计算机自动化温度、湿度控制

有懂行的解释下哈?


普洱茶原料要求中的“大叶种晒青毛茶”,指的是鲜叶杀青、揉捻后,在太阳下晒干的毛茶。“普洱茶烘干”则是毛茶被水蒸气蒸软,压成饼后,饼内还有少量水蒸气。对这些水蒸气的处理一般自然阴干(春季或冬季3-4天即可),或者进标准的、可控制温度的烘干房,在恒定低温下把饼内的水蒸气烤干。
       所以,此晒与此烘并不矛盾。

[ 本帖最后由 雨林雨 于 2007-11-20 11:13 编辑 ]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雨林雨的博客:http://blog.163.com/ldj_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247 小时

在线时间

56

回帖

会员

积分
10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2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雨林雨兄来了

谢谢你比较详细的解释。再请问如果蒸后,同种茶,是自然阴干、风干的好,还是自动化的烘干好,会不会有什么差别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25

890 小时

在线时间

1691

回帖

庄主

积分
2725
QQ
发表于 2007-11-22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帖由 webnew 于 2007-11-22 07:25 发表
谢谢你比较详细的解释。再请问如果蒸后,同种茶,是自然阴干、风干的好,还是自动化的烘干好,会不会有什么差别呢?

呵呵,这个问题就没深入探究过了。
自然阴干与自动化烘干,时间的把握很关键。
阴短了,茶饼可能没干透,易起霉变。阴长了,茶饼的香气、转化等,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进烘房,温度的控制,干燥时间的把握,对茶饼的品质,都会产生影响。
目前,大的茶厂,一般都有可控制的烘干房,并严格按有关要求执行,以便求得质量的稳定。
   至于其中的差别,我觉得体现得更多的是小而散的手工作坊,与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差别吧。
       这就要看个人的喜爱了。





[ 本帖最后由 雨林雨 于 2007-11-22 19:48 编辑 ]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雨林雨的博客:http://blog.163.com/ldj_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61 小时

在线时间

148

回帖

会员

积分
189
发表于 2007-11-22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雨林雨 于 2007-11-20 11:10 发表


普洱茶原料要求中的“大叶种晒青毛茶”,指的是鲜叶杀青、揉捻后,在太阳下晒干的毛茶。“普洱茶烘干”则是毛茶被水蒸气蒸软,压成饼后,饼内还有少量水蒸气。对这些水蒸气的处理一般自然阴干(春季或冬季3-4天即 ...

在06,07普洱茶火的时间段里就半成品而言,烘青的茶品多如牛毛,抛开原料不谈,大厂里的晒青茶品更是少见. 
成品后的干燥程序按普洱茶定义来说,烘干并没有错,也符合规定,厂家也乐意这样做,既降低生产时间也节约成本.但遵循历史的制作工艺和加工方式,成品后的烘干这项没有,更不用论毛茶.
个人认为,从收藏的角度讲,任何没有历史佐证的制作方法都存在未知的风险.普洱茶的生产不该只注重现在的口感和加工的便捷,应尽量遵循历史的加工方法,规避日后茶品转化的风险.
我的另一只脚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25

890 小时

在线时间

1691

回帖

庄主

积分
2725
QQ
发表于 2007-11-23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脚猫 于 2007-11-22 20:50 发表

在06,07普洱茶火的时间段里就半成品而言,烘青的茶品多如牛毛,抛开原料不谈,大厂里的晒青茶品更是少见. 
成品后的干燥程序按普洱茶定义来说,烘干并没有错,也符合规定,厂家也乐意这样做,既降低生产时 ...


猫兄好!
其实回到05年以前,专门生产普洱茶的大厂家也并不多。就连勐海茶厂,普洱茶也只是其中一种产品。普洱茶的传统工艺,有一个继承过程。从近代以来,勐海在成为普洱茶新的集散中心后,很多传统工艺也一并吸收、继承了下来。
所以,就连现今在易武最早试制当地传统“元宝”茶(七子饼茶)的易武老乡长张毅,也曾经专门到勐海茶厂学习了经验后,再走访了当地老人,才开始摸索尝试继承易武制茶传统工艺的。在张的带动下,古六大茶山主要分布地的易武、象明,涌现出一批继承传统工艺的制茶人,如王梓先、权存安等。而王梓先经过摸索,在石磨压制的基础上,采用了木制模子,不用人直接搬动石磨,不直接用脚踩在石磨上,而是利用杠杆原理,来压制茶饼,最后只用石磨来定型。不仅省力,加工起来也相对干净、卫生,在当地还是很受欢迎。
我今年在八总寨权记号看到,权存安家也早采用了此法制茶。

在现代化、规模化制茶企业中,勐海博友茶厂也对勐海茶厂的普洱茶加工的传统工艺进行了一些改进。甚至在包装上,也进行了创新。从茶叶发展历史看,制茶工艺一直在改进,我觉得这种工艺发展进步是值得很定的。

出现了烘青普洱,也并不代表生产的主流。在以生产绿茶为主的时代(制茶的技术标准要求烘青,并大力加以普及推广),当然要求原料更多的是烘青。即便如此,从版纳各茶区的实际情况看,也难以完全达到。因为无论是大厂也好,小厂也好,原料绝大部分来自初制所。初制所的工艺代表着当时的原料工艺。这些初制所基本都分布在各茶园附近,且大量属私人所有。就大部分初制所而言,茶叶杀青后要干燥的话,要么用电,要么烧柴,其成本怎么也要大于直接用太阳晒干,除非是受天气阴或者下雨等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进行烘干。所以,即便是按绿茶工艺加工的毛茶,相当数量仍是晒干而不是烘干。
至于压制成饼后的成品干燥,执行的标准也日趋成熟。普洱茶也需要这样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自动干燥车间也是与之相适应的。
毕竟,目前制作普洱茶的大叶茶原料,无论古茶园还是新式茶园,优质、生态仍是主流,是可有放心饮用的。
另外,就饮用而言,也不能完全爱老弃新。毕竟老茶如今不易求,价值也不菲,且还有储藏的问题。而新茶又不是特难喝,不能入口。对爱普者而言,边存边喝,体验普洱茶不断变化的过程和魅力,或许更有意义。

[ 本帖最后由 雨林雨 于 2007-11-23 13:06 编辑 ]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雨林雨的博客:http://blog.163.com/ldj_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19 小时

在线时间

14

回帖

新手

积分
22
发表于 2007-11-26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雨林雨 于 2007-11-23 10:45 发表


猫兄好!
其实回到05年以前,专门生产普洱茶的大厂家也并不多。就连勐海茶厂,普洱茶也只是其中一种产品。普洱茶的传统工艺,有一个继承过程。从近代以来,勐海在成为普洱茶新的集散中心后,很多传统工艺也一并 ...


分析专业,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普网 ( 滇ICP备11005155号-1 )

GMT+8, 2024-7-29 19: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