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中普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天心月

精神永存[图文]

[复制链接]

8576

911 小时

在线时间

6573

回帖

金牌会员

热心勋章

积分
8576

Medal No.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 本帖最后由 天心月 于 2008-1-17 15:45 编辑 ]
人生有书为伴就不会孤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76

911 小时

在线时间

6573

回帖

金牌会员

热心勋章

积分
8576

Medal No.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文学大师泰戈尔

  泰戈尔,R,(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 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 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 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文、史、哲、艺、 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 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 (1913)、《飞鸟集》(1916)、《边缘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1891)、 《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 (1894),中篇《四个人》(1916),长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 妹》(1932);重要剧作有《顽固堡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红夹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等。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 国,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集》。

[ 本帖最后由 天心月 于 2008-1-17 15:47 编辑 ]
人生有书为伴就不会孤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76

911 小时

在线时间

6573

回帖

金牌会员

热心勋章

积分
8576

Medal No.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徽因
人生有书为伴就不会孤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76

911 小时

在线时间

6573

回帖

金牌会员

热心勋章

积分
8576

Medal No.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字文远,祖籍范阳(在今河北海里涞水县),他生活在南朝的宋(公元420-479年)、齐(公元479-502年)两个朝代,年轻时候没有上过什么学校,也没有得到什么名师指教。但经过刻苦勤奋的学习,使他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成为我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一位非常杰出的科学家。

 祖冲之对圆周率(π)的研究,便是一个突出的事例。从《隋书·律历志》中的记载来看,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有三点:第一计算出圆周率在三·一四一五九二六到三·一四一五九二七之间,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推算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在国外直到一千年以后,十五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计算到小数十六位,才打破了祖冲之的记录。第二,明确指出了圆周率的上限和下限,用两个高准确度的固定数作界限,精确地说明了圆周率的大小范围,虽然未指明,但是实际上已确定了误差范围,在我国也是前所未有的。第三,提出约率七分之二十二和密率一百一十三分之三百五十五。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第一次提出,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

在欧洲,德国人奥托和荷兰人安托尼兹得到这一结果,是在一千年后的十六世纪。

 祖冲之和他的儿子祖暅(音更,gèng)在我国数学史上第一次导出了正确的球体积公式。求证的过程中,又得出了"等高处的横截面积相等,那么二个立体的体积也必然相等"的结论。这个结论国外在一千年后才由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提出,被人称为"卡瓦列利定理",其实我们有权利称为它为"祖暅定理"。 祖冲之父子的数学研究成果汇集在一部名叫《缀术》的著作中,后来还传到朝鲜、日本,可惜的是,在宋朝中叶以后就失传了。

 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也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于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公元462年)编成大明历,时年三十六岁。遗憾的是,大明历在祖冲之生前,始终没有能够施行,到了梁武帝天监九年(公元510年)――编成以后近五十年,才正式颁布采用。

 大明历是当时比较先进的历法,其中有不少创造。如最早把"岁差"( 是指春分点在黄道上的西移)引进历法 ,由于考虑了岁差,才使回归年(周岁,即我们所说的年)和恒星年(周天)有了区分。祖冲之提出在三百九十一年中设置一百四十四个闰月的新闰法,使大明历的准确程度有了提高,按照他的推算,一回归年的长度是三六五·二四二八一四八一日,远比前人的数据准确,误差只有五十秒钟表左右。直到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杨忠辅制统天历以前,它一直是最精确的数据。

 祖冲之在历法计算中第一次引入了交点月,即月亮沿白道(月亮在天球上运行的路线)运行的时候,由一个黄白交点(黄道是太阳在天球上运行的路线,黄白交点就是黄道和白道的交点)环行一周的时间。他推算出一交点月是二七·二一二二三日,和现代数据二七·二一二二二日相差不到一秒种。由于日食和月食(统称交食)都发生在黄白交点附近,准确求得交点月,就可以准确预测日月食,祖冲之曾用大明历推算了从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到大明三年(公元459年)这二十三年间发生的四次月食的时间和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结果完全符合实际。

 此外,祖冲之测定木星(我国古称岁星)的公转周期是 一一·八五八年,和现代测定值一一·八六二年很接近。在大明历中,还给出了太阳系五大行星的会合周期,其中水星和木星的会合周期也接近现代的数值。

 还可以说祖冲之是著名的机械专家。他重造了当时已经失传了的指南车;创制过利用水力舂米、磨面的水礁磨,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粮食加工机械;又制造了历史上有名的能日行百余里的"千里船",在我国造船史上谱写出了引人瞩目的一页。另外,祖冲之对音乐也有研究,还撰写过文学作品《述异记》十卷。

 总之,远在一千四百年以前,祖冲之在天文和数学上所取得的这些光辉成就让我们引以自豪,又值得我们借鉴。


[ 本帖最后由 天心月 于 2008-1-17 15:50 编辑 ]
人生有书为伴就不会孤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76

911 小时

在线时间

6573

回帖

金牌会员

热心勋章

积分
8576

Medal No.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爱迪生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 )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爱迪生于1847年 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兰小市镇。父亲是荷兰人的后裔,母亲曾当过小学教师,是苏格兰人的后裔。爱迪生7岁时,父亲经营屋瓦生意亏本,将全家搬到密歇根州休伦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定居下来。搬到这里不久,爱迪生就患了猩红热,病了很长时间,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是造成他耳聋的原因。

 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一目十行,过目成诵”。8 岁时,他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狄更斯的著作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到9 岁时,他能迅速读懂难度较大的书,如帕克的《自然与实验哲学》。10岁时酷爱化学。11岁那年,他实验了他的第一份电报。为了赚钱购买化学药品和设备,他开始了工作。12岁的时候,他获得列车上售报的工作,辗转于休伦港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之间。

 他一边卖报,一边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图书馆看书。他买了一架旧印刷机,开始出版自己的周刊——《先驱报》,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车上印刷的。他用所挣得的钱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不幸有一次化学药品着火,他连同他的设备全被扔出车外。另外有一次,当爱迪生正力图登上一列货运列车时,一个列车员抓住他的两只耳朵助他上车。这一行动导致了爱迪生成为终身聋子.............................

[ 本帖最后由 天心月 于 2008-1-17 15:53 编辑 ]
人生有书为伴就不会孤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76

911 小时

在线时间

6573

回帖

金牌会员

热心勋章

积分
8576

Medal No.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1799~1837)

 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

 普希金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中长大。童年时代,他由法国家庭教师管教,接受了贵族教育,8岁时已可以用法语写诗。家中藏书丰富,结交文学名流,他的农奴出身的保姆常常给他讲述俄罗斯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使得他从小就领略了丰富的俄罗斯语言,对民间创作发生浓厚兴趣。

 1811年,普希金进入贵族子弟学校皇村学校学习,年仅12岁就开始了其文学创作生涯。1815年,在中学考试中他朗诵了自己创作的“皇村回忆” ,表现出了卓越的诗歌写作才能,特别是他诗作韵文的优美和精巧得到了广泛的赞赏。在早期的诗作中,他效仿浪漫派诗人巴丘什科夫和茹科夫斯基,学习17--18世纪法国诗人安德列谢尼埃的风格。在皇村中学学习期间,他还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的熏陶并且结交了一些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禁卫军军官,反对沙皇专治,追求自由的思想初步形成。

 普希金毕业后到彼得堡外交部供职,在此期间,他深深地被以后的十二月党人及其民主自由思想所感染,参与了与十二月党人秘密组织有联系的文学团体“绿灯社”,创作了许多反对农奴制、讴歌自由的诗歌,如《自由颂》(1817年);《致恰达耶夫》,(1818)年;《乡村》,(1819年),1820年,普希金创作童话叙事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故事取材于俄罗斯民间传说,描写骑士鲁斯兰克服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终于找回了新娘柳德米拉。普希金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民间语言,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同于古典主义诗歌,向贵族传统文学提出挑战。

 普希金的这些作品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1820年他被外派到俄国南部任职,这其实是一次变相的流放。在此期间,他与十二月党人的交往更加频繁,参加了一些十二月党的秘密会议。他追求自由的思想更明确,更强烈了。普希金写下《短剑》(1821)、《囚徒》(1822)《致大海》(1824)等名篇,还写了一组“南方诗篇”,包括《高加索的俘虏》(1822) 、《强盗兄弟》 (1822)、《巴赫切萨拉依的泪泉》(1824)、《茨冈》(1824)四篇浪漫主义叙事长诗。还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太阳沉没了》(1820)、《囚徒》和《短剑》(1821)等,这些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强烈憧憬。从这一时期起,普希金完全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824--1825年,普希金又被沙皇当局送回了普斯科夫省的他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在这里他度过了两年幽禁期间,他创作了近百首诗歌,他搜集民歌、故事,钻研俄罗斯历史,思想更加成熟,创作上的现实主义倾向也愈发明显。1825年他完成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的创作。

 182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为了笼络人心,把普希金召回莫斯科,但仍处于沙皇警察的秘密监视之下。普希金没有改变对十二月党人的态度,他曾对新沙皇抱有幻想,希望尼古拉一世能赦免被流放在西伯利亚的十二月党人,但幻想很快破灭,于是创作政治抒情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表达自己对十二月党理想的忠贞不渝。

 1830年秋,普希金在他父亲的领地度过了三个月,这是他一生创作的丰收时期,在文学史上被称为“波尔金诺的秋天”。他完成了自1823年开始动笔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罗斯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这成为他最重要的作品。还写了《别尔金小说集》和四部诗体小说《吝啬的骑士》、《莫扎特与沙莱里》、《瘟疫流行的宴会》、《石客》,以及近30首抒情诗。《别尔金小说集》中的《驿站长》一篇是俄罗斯短篇小说的典范,开启了塑造“小人物”的传统,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炉火纯青。

 1831年普希金迁居彼得堡,仍然在外交部供职。他继续创作了许多作品,主要有叙事长诗《青铜骑士》(1833)、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1833)、短篇小说《黑桃皇后》(1834)等。他还写了两部有关农民问题的小说《杜布洛夫斯基》(1832-1833)、《上尉的女儿》(1836)。

 1836年普希金创办了文学杂志《现代人》。该刊物后来由别林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学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编辑,一直办到19世纪60年代,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而且成为俄罗斯进步人士的喉舌。

 普希金的创作和活动令沙皇政府颇感头痛,他们用阴谋手段挑拨法国籍宪兵队长丹特斯亵渎普希金的妻子纳塔利娅·尼古拉耶芙娜·冈察洛娃,结果导致了1837年普希金和丹特斯的决斗。决斗中普希金身负重伤,1837年2月8日不治身亡,年仅37岁。他的早逝令俄国进步文人曾经这样感叹:“俄国诗歌的太阳沉落了”。
 
 普希金作品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使他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全世界所有的主要文字。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现的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理智必能战胜偏见的坚定信仰,他的“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的崇高使命感和伟大抱负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天才的杰作,激发了多少俄罗斯音乐家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以普希金诗篇作脚本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鲍里斯•戈都诺夫》 、《黑桃皇后》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茨冈》 等等,无一不是伟大的音乐作品;普希金的抒情诗被谱上曲,成了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还有的作品还被改编成芭蕾舞,成为舞台上不朽的经典。

 为了纪念普希金,人们把他出生的皇村改名为普希金(1796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就在这里去世)。现在这里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著名的波尔金诺村也在这附近。


[ 本帖最后由 天心月 于 2008-1-17 15:56 编辑 ]
人生有书为伴就不会孤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76

911 小时

在线时间

6573

回帖

金牌会员

热心勋章

积分
8576

Medal No.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列宁

 列宁(Лéнин),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马克思主义者、俄国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苏联创建者、列宁主义的提出者,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化名。

 1870年4月22日(俄旧历4月10日)出生在俄国辛比尔斯克省辛比尔斯克市(现乌里扬诺夫斯克州辛比尔斯克市),1887年5月20日,其兄亚历山大在彼得堡大学生物系就读时因参加民意党策划刺杀沙皇的行动被绞死。乌里扬诺夫同年中学毕业,获得金质奖章。同年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大学一年级因在学校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流放到喀山省偏僻农村监视居住,后在其母亲向政府当局申请下,改到萨马拉省乌里扬诺夫姐夫所居住的农村继续被警察公开监视居住。列宁在此自学了大学法律系课程以及马克思主义著作,特别是《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乌里扬诺夫由此接受并一生坚信马克思主义。

 1892年,他写下了其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同年,获得沙俄政府教育部批准,以彼得堡大学法律系校外旁听生资格赴彼得堡参加大学毕业国家考试,获金质毕业奖章与大学毕业证书。随即进入彼得堡一家律师事务所从事见习律师,并参加了当地马克思主义者组织的工人小组活动。

 1900年他曾被允许回到圣彼得堡,随后赴西欧继续革命事业。在德国创办了第一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报纸《火星报》。期间撰写了大量革命论著。

 1903年,列宁出席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由于原则性问题形成了以他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意为多数派)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少数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并且在1915年8月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也可以取得胜利的重要理论。

 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俄统治后,列宁乘坐由德军安排的“密封列车”回国领导革命。提出著名的《四月提纲》。

 1917年11月7日,列宁指挥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建立苏维埃后颁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建立起巴黎公社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1918年3月,列宁领导的俄国同德国签署《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至1920年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抵挡了十四个国家的联合武装干涉和国内多起大规模的白军反政府叛乱,稳定了苏俄的国内局势。8月列宁遇刺中弹,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1922年12月30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同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24年1月21日18时50分,列宁因脑溢血逝世。列宁去世后,苏联政府为了纪念列宁,在莫斯科的红场建造列宁墓并将列宁的遗体保存在水晶棺内供瞻仰。


[ 本帖最后由 天心月 于 2008-1-17 15:58 编辑 ]
人生有书为伴就不会孤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76

911 小时

在线时间

6573

回帖

金牌会员

热心勋章

积分
8576

Medal No.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

生平:  波兰导演。1969年毕业于波兰洛兹电影学院,就读期间替电台拍短片。毕业后担任华沙纪录片厂导演,拍了30多部纪录片。1975年起改拍剧情长片,《影迷》将他推向国际影坛。1989年起拍电视影集《十诫》。被称为“深紫色的叙事思想家”、“电影诗人”,但自认为是“朴素的、地方性的”导演。

[ 本帖最后由 天心月 于 2008-1-17 15:59 编辑 ]
人生有书为伴就不会孤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76

911 小时

在线时间

6573

回帖

金牌会员

热心勋章

积分
8576

Medal No.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有书为伴就不会孤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76

911 小时

在线时间

6573

回帖

金牌会员

热心勋章

积分
8576

Medal No.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贝多芬简介

 贝多芬祖籍佛兰德的德国作曲家.生于波恩,祖父及父亲均供职于科隆选帝侯.酗酒之父强逼他长时间地练习键盘乐器,望子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十一岁辍学.十三岁任宫廷乐队(指挥为内费)羽管键琴手,十四岁任宫廷第二管风琴师,十八岁任歌剧乐队的中提琴演奏员.1790年,海顿在从维也纳至伦敦的途中,宴邀贝多芬及其他宫廷音乐家.事后贝多芬获准于1792年去维也纳从海顿学习,此后终生定居维也纳.在此之前,贝多芬曾去维也纳从莫扎特学习,1787年因其母病危而中断.随海顿学习的时间亦不长,且师生不能合作,后贝多芬师从阿尔布雷希茨贝格、萨列里、申克.1795年于维也纳首次以作曲家及钢琴家身份登台,演奏《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op.9.


 他虽与许多贵族,如华尔斯坦伯爵、鲁道夫大公爵友情甚笃,并乐意接受个人的援助,但他反对18世纪把音乐家束缚于一个雇主手中的庇护人制度.作为维也纳的自由职业音乐家,他比莫扎特的处境顺利,但因个性关系备受痛苦.重听日益加剧,1802年,当他意识到耳聋已无法医治时,写了哀感动人的"海利根斯塔特遗嘱",打算自杀;奇怪的是这正是他创作最明朗的交响作品《D大调第二交响曲》之时.随后几年中,他对自己没有希望成为大演奏家有了自知之明,因而主要投身于创作.他同疾苦的斗争,反映在《英雄交响曲》(1804)(到那时为止是篇幅最大、感染力最强的交响曲)中.

 他没有结过婚(虽然他不断地与一些富有的女生相爱),孤独感日益加重,作为他的无能的侄子卡尔的监护人,为孩子操心并没有使他的脾气好转.他举止极其粗暴,与出版商之间的关系趋于剑拔弩张.到1819年,他完全失聪.在一生的最后阶段,他创作了一些最伟大、最富于思想性的作品:最后五首弦乐四重奏,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第九交响曲和《庄严弥撒曲》.在这些作品中他超脱个人生活的痛苦而进入艺术的未来境界.虽然它们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在当时这些作品却并不被人理解.第九交响曲是瓦格纳的灵感的主要来源之一;弦乐四重奏影响了巴托克;迈克尔·蒂皮特宣称他得益自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其它作品.1826年,其侄自杀未遂后,贝多芬的健康日益严重恶化.翌年卧床不起,伦敦爱乐乐团汇来一百镑的支票,促使他提起精神写作第十交响曲,但他已不不可能再有所进展; 医生诊断致他于死命的是浮肿病.


  贝多芬的创作并非一挥而就,他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满意为止.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的同情表现在《爱格蒙特》、《菲岱里奥》及《第九交响曲》等作品中;法国大革命前不可设想一位作曲家会有这样的人生观.就这方面而言,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写于1800年的《C小调钢琴协奏曲》标志着一个新世纪的黎明,显示出与古典时期的客观性截然不同的音乐态度.所作唯一歌剧《菲岱里奥》消耗精力比其它作品为多.他不是天生的歌剧作曲家(总的说来,他拒绝为维也纳每年写一部歌剧的邀请,是明智的),但他创作了歌剧的最大杰作之一.《菲岱里奥》提出了贝多芬最珍视的种种信念.一位忠贞而有胆识的妻子从西班牙压迫者手中解救自己的丈夫免于被处死;这一题材由于在德国歌唱剧的朴素背景上展开,更为激动人心.《菲岱里奥》与《魔笛》(据说这是贝多芬唯一真正欣赏的歌剧)一起成为德国歌剧剧目的基石,但其主题的普遍性超越了音乐的民族性,因此在世界各地,《菲岱里奥》增被公认为是爱情与自由的象征.


 贝多芬的许多作品,特别是中期作品(如《热情奏鸣曲》)反映出他激烈狂暴的性格,往往也反映出他对现状的不满足.他反对保守,但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深刻的诚挚和乡土味的纯朴.思想的奔放不羁,使他不能容忍技巧上的限制,在作品中他可以对人声和乐器毫不怜惜,如弦乐四重奏《天赋格曲》、第九交响曲的终乐章和《庄严弥撒曲》.从另一方面来说,他的某些慢乐章有德国人称之为真挚亲切的静谧之感,揭示出作曲家的另外一面.这类音乐的最佳范例也许是《第九交响曲》和《A小调弦乐四重奏》,op.132中的慢乐章,后者是贝多芬的最伟大的、感人肺腑的感恩颂歌,是在大病初愈后写成的.


[ 本帖最后由 天心月 于 2008-1-17 16:02 编辑 ]
人生有书为伴就不会孤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普网 ( 滇ICP备11005155号-1 )

GMT+8, 2024-7-29 00: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