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中普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39|回复: 8

转贴:易武乡茶叶发展情况(作者:张毅)

[复制链接]

47

0 小时

在线时间

13

回帖

新手

积分
47
发表于 2005-12-27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易武乡茶叶发展情况

 

张毅

 

 

一、易武乡地理环境:
易武乡在1919年至1948年间曾是民国滇越系政府驻地,1949年至1987年
是勐腊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易武区公所驻地,1987年易武乡区分为易武乡和曼腊乡。易武位于勐腊县北部山区,地处北纬21度52分至22度05分,东经101度21分至101度31分之间,东与老挝交界,辖区国境线长达17公里,全乡土地面积363平方公里,约合544000公亩,其中:森林91489亩,占16.8%;灌木林144101亩,占26.4%;轮歇地73454亩,占13.4%;石山林地52053亩,占9.5%;零星分散的草山坡32236亩,占15.1%;水田面积4100亩,占0.75%;全乡现有新老茶园7373亩,平均每个农业人口有茶园1.34亩。乡内办有两个茶叶 加工厂,能加工精制红、绿茶。
易武乡最高海拔为、2023米,最低海拔为600米,地形东部高,向西南倾斜,海拔800米以下的面积有10873亩,属湿热无霜气候带,年平均气温大于18摄氏度,有轻霜10天左右,适宜种植茶叶、咖啡、桃子、李子、荔枝、柿子,,,等经济作物。
易武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达1800—2100毫米,一般年景月月有雨,其中降雨最多的是5—10月,达1540毫米左右,占全年降雨量的85.26%,11月至来年4月较为偏少,达250毫米,占全年 降雨量的14.74%。

二、易武老茶树群:
易武没有受到第四世纪冰川移动的破坏,保留下来的山茶科植物较多,在原始森林中可以找到野生大茶树。易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疏松肥沃,PH值在4.5—6.5土地占80%以上,是山茶科植物敷衍子孙最好的摇篮,早在公元220年当地土著民族将野生茶树引为家种,从药用发展为商品,在人们的记忆中易武人工栽培的大茶树是茶王树寨的茶王树,其茎粗要两个大人才围得过来(约3.4公尺),树高四丈多(约十二米多),树冠很大,每年开始采摘春茶时,首先杀猪献饭(祭祀),方得爬上茶树采摘,光一水茶(一年材四水茶),就可采得干茶一担零一只(一担约九十二千克,一只约四十六千克 ),茶王树寨就是以这棵茶王树得名的。老株枯死后,长出三个新枝,每个新枝直径粗达二十公分以上。
1975年11月23日,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蒋铨,易武农技站张绍儒,杨家寨张六四,段寿康等四人前去考察时,一大片茶林都是高达两丈(六公尺),以上的粗细茶树林,大的圆径在1.2公尺以上,小的也有50公分多,显然是大茶树上落下的茶籽自然生长起来的,是栽培型大叶种茶。
他们测量了几株,其一茎粗104公分,分四枝,分别上24公分,33公分,31公分和54公分,茶树高8公尺,另一株圆茎120公分,分四枝,茎粗分别为43公分,43.5公分,26公分和32公分。据蒋铨所长讲“这片茶树平均茎粗不下于江外(澜沧江以西)勐海县南糯山茶王树,周围的茶树群,而树高则远远超过南糯茶树,南糯山茶树栽培于当地爱尼族55代以前,这里的茶树林树龄当然也不会低于南糯山的茶树群”。?
1985年10月,勐腊县副县长伍永文及中共易武区委书记周璨环等一行五人到易武黑水丫口左侧考察一株大茶树,根据测量,茶树高11.3公尺,围茎208公分,也属于栽培型大叶白毫。
从上述的事例说明易武的自然条件适宜山茶科植物生长,易武的种茶历史相当悠久,是专家们考察茶叶历史最好的园地。

三、易武老式茶圆的种植及采摘:
自公元220年当地土著民族——本族将野生茶树引为家种做药用以来,我学你种,他学我种,在当时缺医少药的历史条件下,茶叶具有的清热解毒的功效,还具有醒脑、消除疲劳、增加食欲、除腻、可口等作用,所以除了药用外,渐渐变成了人们生活中少不了的饮料。外来客商知道茶叶有这么好的功效,少不了买些回去,茶叶便从自种自食变成了商品,各地种植的数量越来越多,到前宋时期(公元420—479年)已初具规模。在唐朝大兴土木期间,掀起了大种茶树的高潮,易武方圆树百里内山山种茶树,处处有人家,茶叶产量一年比一年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增多。
公元220年本族开始种茶叶用时,是将野生茶苗挖来种在房前屋后,由于人畜粪便,垃圾污染自然渗透茶树根,加上能充分的受到阳光的照射,进行光合作用,及吸收二氧化碳等,比野生茶树长才更快,茶叶也渐渐变得肥大,结实更为饱满,后来就用这些茶籽种植。在清末以前的各历史时期,易武群众种茶是采用棵对棵满山坡的种植方法,即把茶地备好,以株行距二米挖塘,每塘放茶籽二至三粒,由于种植较稀,不但难管理,而且不修剪养蓬,让你其自然生长,投产慢,产量低,十年左右才进入盛产。好的亩产干茶35至40千克,一般一年只采四次,即春茶、二水茶、三水茶、四水茶(亦称谷花茶)。以春茶和谷花茶为最佳。采茶要留叶,有三叶的留一叶,四叶的留二叶,采四水茶时,老叶要抹掉,以使来年春茶发的好,并方便采摘(这与新茶圆采摘不同,新茶园不抹老叶)。
按季节采摘,春茶除留鱼叶外,留一至二片真叶,二水茶、三水茶、谷花茶留一至二片真叶,翟爪枝要去掉。
1949年前由于自然生态比较平衡,茶树病虫害较少,可用防治,只需除去茶树上的寄生物便可以。
在种植的幼龄期(一般三至五年),除防止牲畜危害外,每年需锄草二至三次,六年后茶树已长大,并开始投产,一般一年除两次草,秋后进行一次中耕,民间流传“七挖金、八挖银、九月十月关明春”及“茶园不挖、茶芽不发”等谚语。
茶价随形势变化,有时高有时低,虽然如此,但茶叶始终是易武地区历代群众的主要生活产业,粮食问题除少数人家有田种,能自给外,多数人家都是卖茶买粮吃,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在易武这块土地上居住的群众都是从事茶叶度过来的。

四、易武在六大茶山中的重要位置:
由于历史对六大茶山的位置和地名各说不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专门组织人员进行过实地考察,并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过去和现在》一书中(第三页)肯定下来,六大茶山是易武,倚邦、攸乐、曼洒、曼碍和革登。
1957年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蒋铨对六大茶山作实地考察结果证实,莽芝即莽枝,位于倚邦区第四乡,又名勐芝大寨,与三乡革登只隔十五公里,周围地区不大,实属革登茶山范围,架布、—崆位于曼砖、倚邦之间的架布河旁和—崆旁,均在倚邦区第一乡内,架布为倚邦乡的第一个小村子,仅产茶四百公斤,而—崆产茶更少,架布、—崆二处范围比勐芝还小,虽然包括在倚邦茶山之内,而易武、攸乐两地区范围广,产茶多,各被列为六大茶山之一是理所当然的。
经过考察认《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过去和现在》一书,对六大茶山的定论是正确的,其他各种不同的茶山地名,都是茶商们根据各人贩运茶叶的不同来历而任意宣扬出来的,都把自己采购的茶叶说成是名山名茶,因此出现各说不一。
在六大茶山中易武区范围内有易武、曼洒两个茶山,历来这两个茶山的面积和产量都比其他茶山居多,据李拂一先生编撰《滇越系新志稿》第二节城池篇载,清嘉庆、道光年间易武茶区年产茶七万担,咸丰、同治、回族乱后产量锐减,光绪二十年前后,易武区产茶额减少为二万担,民国七、八年间再遁减至六、七千担,徐为先以思普区称兵独立,引起祸乱后,倚、易两区减产为二、三千担。
又据《版纳文史资料》第四辑八十三页记载,“抗日战争前夕,曼砖茶区产茶一千担,倚邦茶区产茶一千担,革登茶区产茶五百担,而易武茶区五千担,比曼砖,倚邦、革登三茶区产茶之和还多一倍多”。

易武历来又是通往东南亚的陆路口岸,倚邦,曼砖,革登的茶叶除往内地调运的外,相当数量是易武商人、茶号家(亦称茶庄)去采购运回易武加工后销售。
清康熙时间,易武隶属普洱道,普洱茶名重天下,清政府列为贡茶在易武设置,“钱粮茶务军功司厅”指令年解贡茶66666斤。易武是普洱茶的主要产区,上缴的贡茶由于色、香、味具佳,倍受皇室成员青睐。曹雪芹曾在《红楼梦》一书中写到“普洱名茶喷鼻香,饮茶谁识采茶忙,若怜南国采茶女,忍渴登高舆共赏”。
清乾隆年间(公元1753年),易武的同舆号,同庆号茶庄制成七子饼茶(元宝茶)、方茶、沱茶后包装、转运、销售都比散茶方便许多,各地茶商把散茶收购运到易武加工后再贩运各地,倚邦、曼砖、革登的茶叶大部分也运抵易武加工。
清光绪普洱府志二册《地理志》载,清代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一书中说“普洱五大茶山,相距不远,一 易武为中心集散,茶叶不仅是 易武一带的大宗商品,也是整个云南赖以赚钱的大宗商品,历史上由于茶叶的发展, 易武曾是中国边疆商业繁荣的小镇,人们把收集来的茶叶运到香港、印度、老挝、泰国去卖,也有的运到思茅、普洱、下关,再由藏商运到西藏。 易武茶叶兴盛时有茶庄、商号十几家,每天有
五、六百匹骡马、牛帮在易武集散”。
易武这个名字在香港、日本及东南亚都很有名气,直到抗日战争前夕(1937年),以茶叶为主要龙头的工商业都仍然十分兴旺,是中国西南边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 地区之一。

五、在清光绪年间易武茶山概况:
名列六大茶山之首的易武茶山,是六大茶山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商号、茶庄、店铺林立,修路、造桥、建房,,,等各业欣欣向荣,热闹非凡,一派蓬勃发展景象。
易武茶山包括麻黑、曼洛、易武、易田等四个乡,茶区范围东至中老边界,西至易武与象明接壤的小磨移丫口,南至麻芋林,北至过乃河,方圆321平方公里左右,除石灰岩及陡坡峡谷外,到处都是茶园。
麻黑乡在清光绪年间包括洛水洞、陈家凹子,郑家凹子,郑家梁子,曼秀,高山,芭蕉林,何二坝寨、—露寨、雷家水井、吴家寨、胡家凹子等十二个村寨,全部都以茶叶为主。曼秀建有大庙,铺有石板路,大庙大门两边有“漫有青山环洁壤秀,生绿水绕佳城”的对联,庙内种有柏枝、桂花、紫薇、碧桃香橡等花果树。这些花果树有的至今还存在,庙内还有汉白玉石精工打磨雕刻的正六方型石桌(1948年已搬至易武区公所保存)。
曼秀有李炳有、黄文忠两家茶号,洛水洞有高耀光东和祥)茶号。
易田乡清光绪年间包括大梁子、易比、黄竹棚、洒代、窝托寨、老普寨、大竹林、黄家酒房、老董寨、老何寨、上田坝、下田坝、易比下寨、杨家寨、虞家田寨、肖家伙房寨、大水井寨、苏家寨、肖家水井寨、肖家寨、城门树寨、窝托下寨、龙户寨等二十三个村寨,除龙户寨外,其余二十二个村寨都主要以茶叶为主。易比建有大庙,铺有石板路,有安乐号(李开基家)茶庄,李开基被清皇帝授予“列贡进士”称号。
易武乡清光绪年间包括易武街、黄家小寨、树林寨、摸练寨、李小娃寨、尹叶棚寨、万家坡寨、涿寨、龙山寨、马家寨、王家寨、麻栗树寨、杨毕寨、朱家梁子寨、瓒山洞寨、何家梁子寨、茅草地寨、石鸟龟寨、香堂寨、郑帕寨等二十个村寨。除茅草地、石鸟龟寨两寨外,其余十八个村寨都以茶叶为主要生活产业。其中易武街在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7年)就建盖有关帝大庙,庙名“关圣行宫”,大门头上有“英文雄武”四个大字,门口两侧有石雕左狮右象,大门进去左右塑有马神爷和骏马;中殿有文昌圣(文天祥),岳圣(岳飞)及其他一些塑像,并挂有“经济特元”大匾;大殿有关帝(关云长),关平(关帝的干儿子)手捧大印,周仓手持大刀的塑像,大殿大门头上有“关圣行宫”大匾,两侧有“大义直天地老,荣名在帝王封”对联。

曼乃乡在清光绪年间有大役仓河、麻栗树、上寨、老许寨、小寨梁子、坡头寨、老街子、闪片房、南聊山、鸡屎箐、二塘、大龙山、过甲山、豆田、牛庙房、新寨、锈水箐、勐板田、龙塘、二保田、老汪寨、大园圃、果德、阁门、龙洞箐、整洋河、大家、庙等二十八个村寨,除大龙山、豆田、龙塘、二塘、过甲山、勐板田等六个村寨外,其余二十二个村寨都有茶园。

七、茶价及元宝茶制作:
茶价国家未做统一规定,完全就是随行就市,根据各时期行情,有时高有时低,由买卖双方议定,由于大的村寨都有商号收购,群众可就地就进出售,也有的不卖给本地商号,而直接驮运到易武街卖给大商号的,这些大茶商号有的可多给点钱,而且能一手交货一手交钱。易武大的几家茶号不但做点收购,还常常派人到各地(包括倚邦、曼砖、革登、曼洒、攸乐)收购。
在清乾隆初年(1736年),元宝茶(七子饼茶),没有试制成功前,茶商们把收来的茶分级装入篾制竹箩(内用笋叶镶好边),外面写上等级、重量,就驮到中外各地销售。乾隆初年易武的同兴号、同庆号茶庄先后制成元宝茶、方茶、圆茶后,各茶庄也学着制作,元宝茶、方茶、圆茶不但方便保存、运输、而且便于销售,赠送亲朋好友。
元宝茶由四种茶配制而成,每元重六两三钱。制作工具主要有:特制的铜蒸筒、茶袋、梭片、精工打磨过的揉茶石,集中产生蒸汽的大铁锅,留有蒸汽孔的严密锅盖,晾架,竹箩、压力设备、包装纸、笋叶等。制作过程分装茶、蒸茶、揉茶、压茶、解茶、晾茶、包茶、烧火、加水等,一般由八至九人组成一个加工组。装茶和揉茶的技术要求很高。如果茶装不好,揉制成的元宝茶就不和规格,不易出售,得削价处理。
揉茶的技工不但要有丰富的经验,还要有力量,因为茶蒸软后立即倒入布袋,眼睛直接看不见茶叶,虽然茶制的好,但如果揉不好,揉制成的元宝茶也会出现不合格的现象,甚至出现该厚的地方不厚,该薄的地方不薄,该凹的地方不凹的现象。
另外,在揉制过程中还要能掌握,开始均匀的轻揉,慢慢的再重揉,揉制成形后冷却才能解袋包茶。每一片元宝茶内放一张小片(有关元宝茶的简介),外用规定的纸包好,七片为一筒用笋叶(处理过的)包扎好,就可以装如仓库待运。揉制好的元宝茶还要经过阳光晾干或无烟文火烤干,否则会发生霉变。
制作元宝茶时间多在年底和来年初,其主要原因是:春茶、二水茶、三水茶、四水茶(谷花茶)等收购堆放经过发酵、散发出特殊香味,倍受食者欢迎;二是全年茶收购结束,便于各季、各级茶并配加工;三是雨季结束,进入旱季,制出的元宝茶容易晾干,不会发生霉变,也不必长期入库保管,可以揉制出一批驮运出去一批。
制元宝茶的每组成员,一般的每天能加工五担茶,工钱根据工种支付,在抗日战争前夕,揉茶技工每人每天二元五角(半开、亦称银元)称茶和装茶的每人每天二元,其他的每人每天一元至一元五角,一日三餐更有酒肉招待,如果谁家招待不好,就不好好的为他加工。例:有一次同兴号的老板向纯武请唐占春(儿唐福寿)等人加工,吃饭时唐师傅发现肉下面是酸菜,约占一碗的三分之一,下午揉茶时他就故意随便揉,使二梭露在外表,向纯武来看见就说:“唐师傅,这些二梭怎么会露出来。”唐答:“那不是二梭,是酸菜”。向纯武很快理会了其中之意,便道歉说:“对不起,生活上招待不周,请多包涵,我告诉家人尽量改善”。
在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易武茶庄加工元宝茶较多的是同顺祥,年加工量五百担(每担一百五十斤),同庆号七百担,乾利贞六百蛋,聊兴号一百担,守兴昌二百担,庆春号二百担,元泰丰一百担,同昌号四百担,东和祥一百担等九家。
除加工元宝茶外,上述茶庄还加工销往内地和西藏的圆茶,方茶。

八、易武茶庄(商号)及茶叶贩运:
根据茶叶的发展和市场行情,易武茶庄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和发展起来,其概况是:
各茶庄的建立及抗日战争前夕的茶庄,现沿袭下来的后代姓名。
同顺祥,清雍正十年(1733年)建立,抗日战争前夕沿袭下来的庄主是向纯武,年经营茶叶五百余担,拥有资金十万银元,年营业额三十万元,有骏马二十匹,驮牛二十头,1948年搬回石屏,现后代不详。
同庆号创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6年),抗日战争前夕沿袭下来的茶庄是刘葵光,年经营茶叶七百担,拥有资金十万元,年营业额二十万元,抗日战争前夕的茶庄下来的孙子有刘作鼎。
钱利贞,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年),抗日战争前夕沿袭下来的老板是刘子辉、宋聘三、袁谦禄、傅坚珍、年经营茶叶六百担左右,拥有银元十万元,年营业额二十万元,有骏马三十匹,驮牛二十头,现傅坚珍胞弟傅美珍还在石屏。
泰来祥创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抗日战争前夕沿袭下来的老板是黄卫忠,年经营茶叶五十五至一百担,拥有资金二万元,营业额四万元,有骏马十匹,驮牛一十一头,除茶叶外兼营棉花、日用百货、及布匹。现沿袭下来的后代有儿子黄国钩。
同昌号创建于清同七年(1869年),抗日战争前夕沿袭下来的老板是黄佣武,年经营茶叶四百担,拥有资金七万元,年营业额十万元,有骏马十五匹,现沿袭下来的后代有女儿黄映芬。
元泰丰,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抗日战争前夕的老板是吴炳元,年经营茶叶一百余担,拥有资金一万五千元,年营业额二万元,有骏马十匹,现沿袭下来的后代有孙子吴浩东、吴炎东。
庆春号,创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抗日战争前夕的老板是李顺来,年经营茶叶一百担,拥有资金三万元,年营业额五万元,骏马十匹,现沿袭下来的后代有儿子许康林。
迎春号,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抗日战争前夕的老板是吴炳元,年经营茶叶一百担,年营业额一点五万元,有骏马十匹,现沿袭下来的后代有儿子李崇仁。
守兴昌,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5年),年经营茶叶二百担,拥有资金一万元,年营业额一点五万元,有骏马十匹,抗日战争前夕的老板是刘俊川、刘商傅(两家合股),现沿袭下来的后代有刘俊川儿子刘志平、刘商傅的儿子刘仲淑。
同泰昌,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年经营茶叶五十至一百担,资金三万元,年营业额七万元,有骏马十匹,除茶叶外,还经营日用百货、布匹及其他物资。抗日战争前夕的老板是朱小五,1944年搬回石屏,后代不详。
车顺号,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1年),年经营茶叶五十五至一百担,有资金一万元,营业额一点五万元,有骏马十匹,抗日战争前夕的老板是车善羲,现沿袭下来的后代有儿子车学礼、车维礼。
东和祥,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6年),年经营额三万元,有骡马十匹,驮牛二十二头,抗日战争前夕的老板是高耀光,现沿袭下来的后代有儿子高梓勤。
安乐号,创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3年),年经营茶叶一百五十担,有资金二万元,营业额三万元,骡马十匹,驮牛三十三头,抗日战争前夕没落,现沿袭下来的后代有李师阌李师云。
茶叶贩运路线,根据各时期中外各地的行情,茶商们有时贩运这条路线,根据了解,主要有以下几条路线:
易武——老挝乌德——沙里——越南莫边府——海防上船——香港。
滇越铁路1910年全线通车后,易武——乌德——越南孟得——老街上火车——河内——海防上船——香港。
易武——尚勇——老挝南塔——万象———越南勐莱。
易武—— 勐辛———勐百察———泰国米赛。
5、易武——江城———元江———石屏。
6、易武——江城———阳武———昆明。
7、易武——思茅———景谷———大理——中甸。
8、易武——缅甸景栋上火车———仰光上船———印度加尔各答上火车——印度边界大吉颠——拉萨。
上述八条贩运茶叶路线中,易武——思茅———景谷———大理——中甸,这一条,只有同兴号于清乾隆末年去过有一次,因为大理至中甸的道路十分难行,特别是进入藏区有正(月)、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月)泥没足,七、八、九(月)走好走之说,头年进去到第二年才回来,同兴号去了一次,就没有再去了。
另外,易武——景栋———仰光———加尔各答——大吉颠——拉萨,这条虽然比较好走,但途中关卡手续和关税手续比较麻烦,所以清光绪末年同庆号,同兴号合伙去了一次,也没再去第二次。
其他的线路是茶商们经常走的线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走的多的是易武———勐辛———勐百察———米赛这条路。
易武所制的茶叶只有十分之二的数量销往内地,十分之八是销往国外。
茶叶收购价及销售价各地各时期不同,在抗日战争前夕(1932年至1935年),每斤干茶(折合市称一点三斤),茶芽一点五元,抓尖一元,尖子七角,二梭三角。
毛茶一百五十斤为一担,加工好的元宝茶一百三十斤为一担,一担三十筒,每筒重四点五公斤,每筒装七片,每片重六点三两,价三点三角(原料价)。
有的小茶庄自己无能力运到国外出售,就在当地卖给大茶庄或其他商人,每担七十元至七十五元,大茶庄或商人们运到香港、越南莱州、泰国米赛……等地,茶价各地不一,哪里茶价好,茶庄们都能相互通情报。
在八年抗战中,茶叶销路受到很大影响,茶商们停止了茶叶经营,茶农改行谋求其他生路,茶园大量荒芜,对易武地区以茶业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广大人民群众来说,经济收入受到很大影响,茶庄纷纷倒闭。
1945年抗战胜利后,“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缺茶”的西藏人民,由于抗战的影响,有的已经多年来未吃到茶,抗战胜利后,就迫不及待地,不远万里,艰苦跋涉到易武驮茶,1946年来的最多的一次有三十余人,一百多匹骡马,把易武囤积多年的粗、老、细陈茶,甚至连做鸡窝的茶叶都全部买完驮走。
1946年,易武有的茶庄又开始恢复起茶叶经营,茶农也很快恢复了些茶园,在香港市场茶价虽然还没有恢复到抗战前,但价还可以,易武元宝茶又开始销往香港。1946年乾利贞茶号运一批茶到香港,三个牌子的茶,最好的“凰眉贡茶”每担卖价三百一十个银元,“乾利茶”每担三百银元,“同利茶”每担二百八十银元。

在易武地区,自茶叶成为商品以来,从采摘、加工、收购和贩卖中,不但从来没有过掺假现象,而且有的茶号由于在国内外名气不大,不好销售,要借用其他茶庄的牌子时,不但要取得人家的同意,付给人家一定的牌子钱,而且要受到牌主人的监督检查,不然,如果茶叶不好,把人家的牌子卖倒了就负不了责任。
所以,象明末代土司曹仲益在《倚邦茶山的历史传说回忆录》一文中,所霁的“又听人讲,这此茶叶衰退”,就是茶商抢购中制造了部份假茶,特别是易武的较多,致使对方不买。这种说法完全不符合易武的历史事实。
易武的茶叶在国内外市场出现时起时伏的主要原因是:1、国内安定,国外各平关卡不严,关税不重时,茶叶好卖,茶价看好,茶叶兴旺,国内朝代更换,政治动乱,运途匪抢劫,影响经济交往,茶叶就受到影响。2、国外有战争,交通不便,人身性命,骡马、财物的不到安全保障。3、关卡严密,关税重重,有时茶商不但赚不了钱,反而亏本等情况,茶叶自然就萧条,茶农生活就困难。
九、发展茶叶生产的第三个高峰期:
自一九四才年十月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以来,十分关心广大茶农的生产生活,各级鼓励群众大力恢复老茶园,不但逐步提高茶叶收购价格,而且还实行茶叶奖售数政策(卖茶给国家,国家按平价卖粮食给茶农),到一九八三年易武地区已恢复老茶园二千五百六十二亩,产量从一九四九年的四百担增加到一千八百四十一担。
一九八二年中人勐腊县委,及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州人民政府,山区工作会议精神的同时,针对易武历来经济发展情况,和自然件条,提出:1、为了恢复易武名茶,扶持山区各族人民尽快富裕起来,易武区的易武镇以种茶为主,粮食问题以种好现有水田,平均口粮达不到六百斤稻谷的,国家平价卖给不足部分。2、每发展一亩新式茶园,扶持有偿无息财政周转金五十元,若经济上还有困难的,可以向农业银行贷款,财政帮助付息,3、组织发展茶叶生产工作组,由副区长张毅为组长,外贸局副局长雷存羲,王七四为副组长,易武区企业办公室主任李保忠李永华,工作人员李映昌,税务所所长李进程,易武镇镇长杨端洋为组员。为了消除群众顾虑,调动生产积极性,县委副书记李有恒,副县长张荣昌,徐辉等领导还亲自参加茶叶工作会议,并作宣传动员。
为了开阔眼界,坚定信心,学习知识,动员会后,工作组组织了两批基层干部,积极分子分别到大渡岗茶厂,整董茶厂,勐海茶厂等地参观学习。
工作组成员分头深入到茶区群众中继续作动员落实,并采取先实践后指导的方法,不搞瞎指挥,尽量减少工作失误,从选地、开挖、育苗、移栽,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修剪养蓬采摘等,,每一道工序,每一项技术,都亲自是实践相结合,抓而不放,一抓到底。
勐腊县外贸局的同志,按照中共勐腊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指示安排,派人到下关、[凤庆 ]、保山等地采购茶籽,运来解决了茶种不足的问题,为易武山区茶叶的发展出了不少力。
在发展新茶园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茶树的生物学特征,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种植和管理采摘。
如前所述,茶树的祖先是生长在森林中的,人们把它移为农种后,其生长,发育,树型及内质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它喜阴怕光(强射光),喜酸怕缄,喜湿怕涝怕干,喜温怕热怕寒的特性没有改变,只有选择适宜它的特性的自然条件(自然条件要进行人为的改变是不容易的,即使有些方面可以改变,但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某些方面要受到损失),再加上人为的努力,才能使茶树茁壮成长,获取较高, 的经济产量。
我们在选地的时候,优先注重选择士层深厚(一公尺以上),疏松肥沃,地形平缓,湿润,PH值在四点五至六点五之间的土地,座向方面,海拔在一千公尺以下的地区,选择座南向北或座西向东的土地,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地区,只要符合茶树对地壤化学性质,太物理性壮的要求,均可选为茶地。
为了变跑有、跑肥、跑土为保水、保肥、保土,并方便操作,一律强调开挖成宽一点五公尺至三尺的等高水平台,地台面稍向倾斜,在靠里三分之二的地方开挖深五十公分,口宽六十公分,底宽四十公里的种植沟,二十公分厚的表土全部回沟,并注意除树根、草根、杂草。

种植采取育苗移裁两种方法,育苗和苗园地要选择在高燥平坦,接近水源和种植台地以便浇水和随技随裁,避免长途运输降低成活率。苗圃地要在农历九月底以前开挖平整好,待十月霜降节令茶籽成熟,采不很快播下去,按三工分的株行距播下后,盖上二公分厚的卫生土,再盖上茅草、松毛、稻草等,并浇透水后两天浇一次水。

茶籽在土壤里不能在短期内萌芽出土,需要经过长期的休眠和物理化学变化,到来年的二、三月份才会出芽,当发现有少量茶籽出芽时,就可以揭去盖草,搭上阴蓬,高五十至八十公分,太低不方便浇水、除草,太高又不能充分起到阴蓬的作用,到四、五月份凡移栽前分三次揭去阴蓬草,锻炼茶苗接受阳光的照射,每次揭草间隔五至七天,第三次揭草五天后就可以取苗移栽。取苗头天下午要浇透水,以便翌日取苗时根部多带些泥土,更容易成活,要特别注意取苗和移栽时要注意保护茶籽,因为根部还不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时,得靠茶籽继续供给水分养分,茶籽掉了就不能成活。
茶苗种规格,根据台地而定,如果台面不宽则只能采取单株单行,或双株单位,株行距二十五至三十公分;如果台宽在一公尺五十公分以上,种植沟按六十乘五十乘四十开挖的,可采取单株边行种植,株行距二十五乘三十公分,或三十乘三十公分,每亩种三千二百株左右。
茶园的第一种植方法是采取茶籽直播,在农历九月份把台地挖好,让雨水淋湿几次,到农历十月霜降茶籽成熟,采回去留,按二十五乘三十公分的株行距挖穴种植,每穴放茶籽二粒。直播结束要割草覆盖,作用是保温、保湿、保土,茶籽直播要防止牲畜危害,待来年发现有茶籽出生时,要去盖草插枝遮荫,并经常注意除草和防治病虫害,到五月移苗补缺,每穴留一株茶苗即可。
茶籽直播的点是节省浇水和移栽的大量工时,来年死亡率低,成活快,缺点是茶籽用量大,台地开挖迟,没有被雨水淋透,土壤水分少,茶籽不容易萌芽出土,缺塘严重。
台地规格有的要求等宽,根据实践,笔者认为最好是要求等高,因为一块地有的地方平缓有的地方坡度较大 ,要求等宽有的地方大行距小,有的地方大行距就大,不但难管理,树冠能对行,产量高。等高的大行距一般是五公尺至一点八公尺。
新茶园种植后,一般每年进行两次中耕管理并时时注意防治病虫害及牲畜危害,认真进行修剪养蓬。在海拔低的地方茶苗长的快,两年可 进行轻采,三年就可以正式投入采摘。海拔一千公尺以上地方,因气温较低,茶树生长较热区缓慢,一般要三年才能投入轻采,四年正式投产。
由于中共勐腊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县级有关部门的帮助,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及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工作组的认真负责,辛勤工作,一抓到底,全区从1983年开始至1987年止的五年中,共开挖种植新茶园6318亩,其中有效面积5380亩,平均每年种植的有效面积达1178亩,这样多的种植面积是历史以来未曾有过的。
由于新茶园的投产,茶叶产量从1985年的1681担,增加到1988年的4600余担,平均每年以五百八十余担是数量增加,不但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发展易武的茶叶生产中,为了解决广大回乡知识青年的就业问题,及带动全乡各族人民很快把茶叶生产搞上去,经区委、区公所研究,并根据县委县政府同意,乡镇企业还组织了四百五十余人的青年自愿拓荒队,白手起家,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开荒种茶,种橡胶。
由于在开发山区工作中,真抓实干,成绩显著,1987没被评为丘州开发山区的先进区受到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的表彰奖励。
根据茶园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加,解决加工问题已提高到议事日程上来,经报经中共勐腊县委、县政府批准,1986年我们贷款十六万元人民币,在乡镇企业茶胶五队处,建起年加工能力三千担红碎毛茶的初制所,1988年又贷到十八万元,在易武镇建起加工能力为三千担红碎毛茶的又一初制所,从而结束了一千多年来繁重的人工揉制茶叶的历史,不但减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大大提高了茶叶质量,易武茶在设备简单,技术差的情况下,1988年就试制成功了精制红碎茶和绿茶,产品除交省进出口公司外,还销往贵州,昭通等地,当年盈利九万余元。

 

[此帖子已被 嘉应子 在 2005-12-27 14:39:41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嘉应子 在 2005-12-27 14:46:13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61

77 小时

在线时间

1748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2861
发表于 2005-12-27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已阅,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1

50 小时

在线时间

216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1451
发表于 2005-12-27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7

42 小时

在线时间

258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1757
发表于 2005-12-27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那里抄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2

263 小时

在线时间

824

回帖

金牌会员

积分
3112
QQ
发表于 2005-12-27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看得眼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9

0 小时

在线时间

206

回帖

中级会员

积分
819
发表于 2005-12-27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已阅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43

393 小时

在线时间

559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2643
发表于 2005-12-27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收藏,太长了,有空再慢慢品味,谢了嘉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7

320 小时

在线时间

147

回帖

中级会员

积分
817
发表于 2005-12-27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4

60 小时

在线时间

636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2294
QQ
发表于 2005-12-28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普网 ( 滇ICP备11005155号-1 )

GMT+8, 2024-7-30 21: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