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中普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alan

本人的绝招 !

[复制链接]

862

1144 小时

在线时间

835

回帖

中级会员

积分
862
 楼主| 发表于 2008-5-6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盖碗+好茶 = 30 泡,
好茶=没有过度发酵或处理的大叶熟茶(有活力),淘宝上有好几种,不方便推荐 !

[ 本帖最后由 alan 于 2008-5-6 21:1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6

406 小时

在线时间

282

回帖

会员

积分
306
发表于 2008-5-6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熟茶,可否短信告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219 小时

在线时间

63

回帖

会员

积分
109
发表于 2008-5-6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译普洱茶密码(《普洱》)

--------------------------------------------------------------------------------

日期:2008-1-31 22:07:48   来自:Chadao.cc  
  
美国凯耐特生物制药研究员 陈杰
近几个月,随着普洱茶价格的回落,有关普洱茶的话题成为业界的焦点。在很多人“热议”普洱茶价格的同时,也将矛头指向普洱茶本身,对普洱茶是否具有保健功能及相关问题提出愈来愈多的质疑。在这些争议中,有些问题是值得讨论的,如流通渠道、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个别产品的质量缺陷与产品造假等。但是,在对普洱茶的“热议”中,尤其是对普洱茶品饮价值的“质疑”,由于对普洱茶工艺过程中出现的微生物菌群及其转换方式缺乏专业了解,而导致大量概念性的错误。这就必然造成其“质疑”的结论缺乏科学的基础。

   一、普洱茶有致癌物的误传
    质疑普洱茶的一部分人认为普洱茶有高致癌物质,他们的理论依据是普洱茶在渥堆发酵过程中出现黄曲霉毒素,而黄曲霉毒素又是被联合国卫生组织认定的高致癌毒素,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品或饮品,会使它沉积在人的肝脏中,促使人体肝脏纤维化,并导致肝癌的产生。
但是,普洱茶渥堆发酵中所出现的是黄曲霉菌,而非黄曲霉毒素,黄曲霉菌与黄曲霉毒素是两个概念,普洱茶渥堆发酵中出现的黄曲霉菌群又是糖化霉,它与黑曲霉等诸多个霉系一起参与普洱茶降解与转化,是提高普洱茶品质不可缺的一个微生物菌系,我国白酒与浆油的发酵都离不开黄曲霉菌系的参与。而且,需要一提的是,黄曲霉菌本身就分为不产毒素的黄曲霉菌和产毒素的黄曲霉菌,只有具备产毒素的黄曲霉菌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转变为黄曲霉毒素.目前国际上发现的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各种坚果,特别在花生、杏仁和核桃等植物产品中。大米、玉米在霉变的过程中也会产生黄曲霉毒素。普洱茶中尚未发现能产毒素的黄曲霉菌,更不可能有黄曲霉毒素的存在。
二、如何看待普洱茶的降脂与减肥机能
    很多质疑者认为,普洱茶的降脂与减肥功效没有权威部门的认定,因此宣传普洱茶具有降脂与减肥机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这里存在三个问题:
    首先,质疑者提出的权威部门到底是指什么样的权威机构?按照中国大陆行业归口管理规定,茶叶的科研与产品鉴定及技术推广都是由农业部直属的中国茶叶研究所及各产茶区的农业厅直属的省级茶叶研究所承担。不知道这些茶叶研究部门算不算权威机构。如果算的话,那么像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在对普洱茶研究中,有诸多关于普洱茶能对人体产生降脂与减肥机能的结论性报告,这算不算权威部门的认定?有的人对此持否定的看法,他们认为普洱茶的兴起只是近几年的事,很多科研也都是近一两年才搞的,其科学的价值有待时间检验。甚至有人更直接地表达对国内科研机构水平与公信力的怀疑。他们更相信中国大陆以外的科研部门所给予的评估。这里我们也可以给出中国大陆以外的科研部门的结论---台湾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委托台湾大学食品科研所,对“普洱茶对血管动脉硬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影响”进行了实验,于2000年8月29日正式公布了实验报告。报告指出:“通过实验证明,陈年普洱茶确实具有抑止肝脏胆固醇合成之效果,并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以及游离脂肪酸和增加粪便中的胆固醇排出量,同时还能抑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等多种效果。
    其次,很多质疑者认为:普洱茶所具有的降血脂与减肥机能的说法是不规范的,他们认为,任何一种物质一旦具备了降血脂与减肥功效,那就是“药”。如果你的产品要宣传这一点,就必需获得国家药监局的认定,否则,就不能用描述专业药品的方法来描述普洱茶的某一项功能。因为普洱茶只是一种饮品,不是药。因此,如果这样做了,而且没有国家药监局的批文,就是非法广告。其实,提出这种质疑的是没有搞清药品与食品的区别。应当明确一点的是,药品是由一个或几个化学成分合成的针对某一类病症产生的直接治疗作用,准确的讲是功效。它的最大特点是其化学成分、分子式及其含量是不变的(专指保质期内)。而食品则是活性的,它的化学成分复杂,是营养物质与药理成分的混合体,以茶叶为例,茶叶中所含有的化合物达700余种,其中某些化学成份具备了药理机能,但它确实不是药,不能把它简单地视为药的功效。我们说普洱茶具有降脂与减肥机能是因为普洱茶700余种化合物中就有降脂与减肥的药用成份,这些药用成份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药用机能,从而直接或间接起到降脂与减肥的作用。如普洱茶中所含的果胶,就高于其它茶类。我们品饮普洱茶所感觉到的滑感,就是果胶的溶解物,愈是好普洱,滑感愈强。果胶是一类多糖的总称,它存在于很多植物中。果胶的润肠功能、治便秘及防治动脉硬化、高血脂等方面是国际医学界共识的。再如普洱茶中的咖啡碱;它的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刺激人体的胃肠蠕动,直接影响胃酸的分泌,消食极快,同时也对膀胱刺激,协助利尿。其实,普洱茶内含的多种化学组份还有很多对人体产生降脂与减肥机能,这里只举两个化学组份为例,是想说明这些化学组分作用于人体不同区域,都在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从而直接或间地起到降脂与减肥的机能。因此,一旦某类物质含有具备人体降血脂与减肥机能的化学成分及这些化学成分又能转化为药用机能的话,是可以直接表述的,不能视为不科学,更不能视为虚假广告。这就如同人们食用的大蒜,因为大蒜里含有大蒜素,而大蒜素又是防癌的,你既不能因为大蒜里含有大蒜素而将它视为药品,也不能因为它不是药品而禁止宣传大蒜具有防癌的功能。
三、普洱茶的“经验”和“检验”
    再次,如何对待“经验”的成果。个别普洱茶质疑者认为,普洱茶虽然有近千年的历史,也有几个古代药学家提出“解油腻”“最能化物”之说。但毕竟中国古代科技落后,没有化学分析的手段,其论断完全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不足以信。持这种观点的人始终认为——“经验”不能等同科学。这种观点表面上看具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细分析,却是有点片面。应当看到,普洱茶做为一个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独立茶品,同我国出产的水稻、小麦一样,凝结着大量的人类智慧,这种智慧在科技尚不发达时,的确无法进行“科学认定”工作,但大米、小麦它能养活人,能增强人的体质,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也可以说是一个最成功的“经验”。并将这种“经验”祖祖辈辈传承下去。你能说这种“经验”是不科学的呢?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这种“经验”恰恰也是“大科学”呢。再说普洱茶,它能在藏区盛行,并成为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是同藏区食用牛羊肉有关。因此古人自然就有普洱茶“解油腻”“最能化物”之说。这是长期经验的积累与归纳,是科学论证最有效的一个途径。如果这种历史延续下的经验能够被轻易否定的话,那么我们是否也要对大米、小麦等古人传承下来的各种粮食作物在具备了化学分析手段之后由国家某个权威部门重新进行“科学认定”?
因此,科技的进步及检验手段的提高经常为古老的“经验”提供理论的支撑与数据的论证,它既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更是一个深入发现的过程。我们也应当相信,目前我们对普洱茶内含有效化学成分的发现,或许只是冰山的一角,随着实验手段的提高,将会发现更多新的有价值的药用成分。
四、普洱茶独有的“越陈越香”
质疑普洱茶的人认为,普洱茶不可能是“越陈越香”,相反,他们认为:茶叶存放时间长了,就自然没有味道了,怎么能说“越陈越香”呢。这种观点倒是与“经验”有关,如绿茶等很多茶类都是放的时间久了,味道就会愈来愈淡,甚至产生霉变。但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见到一篇有关这方面的化学分析及实验数据证明普洱茶不是“越陈越香”研究报告。换句话说,如果不是“越陈越香”,那么存放多长时间,普洱茶就没味道了?总得有个量化时间吧。
其实,普洱茶的“越陈越香”恰恰是普洱茶内含的两大秘密之一(另一个秘密为厌氧发酵机理)。普洱茶的“越陈”是时间概念,“越香”是物质概念。“越陈越香”实际涉及了普洱茶三方面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
一是时间。这是普洱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目前包括云南茶业界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很多人认为,任何物质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不可能无限期发展。其焦点就在于品饮的最佳点位(时间),也就是说:普洱茶的“越陈”到底是多长时间,是十年、二十年、五十年,还是一百年,乃至更长,目前没有一个科学定论,因为它与原料的好坏、工艺的优劣及贮藏条件都有直接的关系。但也绝不像某些人认为的二三十年。今年云南普洱建市从北京故宫迎接的“万寿龙团”就有一百年,从外观上观察,从色泽到表面裸露的条索没有出现霉变与碳化的迹象。因此,“越陈”这一时间概念不仅是普洱茶与绿茶等茶类的最大区别,同时它也是普洱茶核心价值之一,没有“越陈”就不是普洱茶了。反过来,“越陈”这一时间的延长,也为普洱茶内在物质的持续降解与转化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
二是物质的转化(既如何理解“越香”)。以普洱茶芳香类物质为例(即表现出的香气),新加工出的普洱茶(生饼)其芳香类物质约有四五十种,杂气很重。但对存放五十年的普洱茶进行检测,其芳香类物质却只有七至九种。这说明普洱茶的香气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在普洱茶的后发酵中,它的香气的演变有向单一化方向转化的趋势。这其中逐渐占主导地位的芳香类物质,是氧化沉香醇(英文名称Linalool.oxide,分子式:C10H18O2),它属于具有特殊香型的芳香类物质,也常常被称为香气典雅,有通关开窍之说。或许正是因为它的通关开窍,极易在人的大脑中枢神经中产生记忆。这就使得很多茶客在品饮普洱茶的过程中一旦暂停,哪怕是仅仅几天,再次品饮普洱时,会立刻有久别重逢之感。这种奇特的香型会使人记忆深刻,具有极强的排它性。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陈香”----更准确地说应当是“沉香”。这类物质是普洱茶在漫长的时间中,由茶多酚、茶皂甙、咖啡碱等多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缓慢络合与转化所得。是普洱茶真正意义的“越陈越香”。
    三是营养物质及药用价值。很多人一谈茶,就是茶多酚,什么抗氧化剂、去除人体的自由基等等。但茶多酚相对茶叶化学而言,是个大概念。毕竟茶多酚内含物质太多,至今还有大量物质未被发现与证实。茶多酚不是药,只有茶多酚在被适当的降解与转化后而产生新的衍生物,这类衍生物才可能产生药用机能。而这个过程恰巧属于生物科技的范畴。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就是典型的生物过程与结果的一种表述。生物的降解与转化需要时间,是“越陈”的过程,而“越香”不仅仅代表某种特殊的香气,更多地赋予品质的概念。没有好的品质,也不可能出来好的香气。
五、普洱茶另一个秘密---厌氧发酵的机理
我们仔细观察中国出品的各种茶叶,因原料、加工工艺的不同,其后期的演变方式也不同。基本可出现三种演化结果:
一是霉变的过程,如绿茶类;过了保质期的绿茶是很难入口的,其营养物也基本丧失怠尽,失掉了品饮价值。因此好的绿茶一定是新茶的概念。
二是碳化的过程,如乌龙茶类,红茶类等。它们在超过三至五年后,绝大部分会出现木质化或碳化现象,外观看起来还是茶,但冲泡会出现色泽发暗、浑浊,仍不具备品饮价值。
三是膏化的过程,如普洱茶中的团、饼、坨、砖。当将普洱茶的毛料压制成团、饼、沱、砖后,茶叶自身的纤维系酶与果胶酶及加工现场空气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菌群的叁与,造成普洱茶在完成加工之后,仍会出现后面持续发酵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后发酵”。这种后发酵的结果直接导致茶叶的“膏化”现象。这一过程是非常缓慢的,需要长时期的等待。这也就直接认证了云南为什么自古就有“爷爷制茶,孙子卖茶”的说法。一个好的普洱茶(戓团、戓饼、或坨、或砖),在好的贮藏条件下存放五十年以上,就是茶膏。如剥离三克茶将其冲泡,其汤色为宝石红,沉香味更为独特,也被称为“无味之味”。在连续冲饮七、泡之后,茶底只留有一些大米粒大小的残渣,绝大部分已被溶解。对其水浸出物进行化验,你会发现其果胶、皂甙及咖啡碱等营养物质非常丰富,品饮后会对人体产生非常好的药用机能。这里附带一个对目前市场上出现诸多“老茶”的看法,很多人包括云南茶叶界的部分专家对“老茶”的概念采取否定态度,认为“老茶”根本不具备品饮价值。这似乎显得偏颇。“老茶”实际上也是一个时间概念,只要不是假老茶,它的品饮价值以及文化价值一定很高,是非常难得一遇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会造成普洱茶(团、饼、坨、砖)出现后续的膏化现象呢?
是厌氧发酵起的主导作用。
我们知道,厌氧发酵属于固体发酵技术,也是微生物发酵最常见的一种发酵方法。在中国,中国的古代先人就是最早采用厌氧发酵的方法酿造白酒。这种酿酒方式最奇妙的一点是,不具备模仿性。怎么理解呢,简单地说,贵州茅台酒厂出产的茅台酒,假设在异地生产的话,既使工艺和设备相同,甚至操作人员也是从茅台酒厂拉过来的全班人马,但生产出来酒就与茅台酒厂出品的酒质量上有差异,有时差异极大。什么原因呢?是加工现场微生物菌群不同造成的。这就像普洱茶,勐海茶厂生产的“大益”产品所附带的“勐海味”、下关茶厂的沱茶所具有的“下关味”,是其它地区所模拟不了的。
当然,云南普洱茶就其产地不同,还有各种各样独特的口感与味觉,这其中的独特,都与加工区域内特有的微生物菌群有关。可不要小瞧了这种微生物菌群,它既是最有价值的地理标识,也是决定产品优劣的最基础的“物质”条件。就像茅台酒厂发酵车间窖池里的一块窖泥,单位面积内其微生物菌群可达上亿个,你可以说它价值几万,也可以说它价值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也不为过。这些窖泥恰恰是茅台酒生产的“最高机密”。
同样,普洱茶后续发酵的厌氧菌群,也是极具价值的。我们知道,中国的云南位于云贵川高原地带,其物种的多样性加上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造就了特殊的微生态循环系统,而各个产茶区以及茶叶加工厂又都处在大的微生态循环系统的小生态子系统中,其不同地理位置也促使微生物菌群的差异性。我们绝对相信,有些微生物菌种是迄今未科学界发现的,而这些未被发现的微生物菌种,尤其是参与普洱茶厌氧发酵的某个未知的厌氧菌一旦被发现后,有可能成为新的“药源”。它的意义无论从经济上讲,还是从社会效益上看,都是巨大的。这是一。
其二,我们知道,绿茶类是不发酵茶,它的工艺特点在于最大限度保持茶叶原有的成分,既“保鲜”法。如绿茶的杀青工艺,就是在高温下(100度以上),快速将多酚氧发酶及其它酶类破坏,使其化学分子链断裂,失去后续氧化的能力。保持茶叶冲泡后的“鲜爽”度。这种工艺能极大地保持原有茶叶的本味,也可称其为“原汁原味”。同时,它在保留茶叶原始成分的基础上去探寻某些化学成分对人体产生的药用价值。这方面,绿茶的科研人员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其成果也有很多。但是,这种制茶工艺也有一个弱点,就是水浸出物太少。以绿茶中所含的蛋白质为例,绿茶中所含的蛋白质,80%为谷蛋白,而谷蛋白是不溶于水的,绿茶中的氨基酸溶于水的也只占很小部分,既游离氨基酸,其它的基本不溶于水,凡此种种,就必然造成绿茶水浸出物极少,也是人们常说的绿茶不耐泡的原因,基本上是冲泡四次后,茶味就极淡了。而且,绿茶不能空腹饮用,民间称其“寒性”大,实际上是绿茶中很多化学成分不被人体吸收,多饮后对人的肾脏压力太大。但普洱茶则不同,它是另一种工艺思路。它是采用从表面上看很原始,但又是现代生物科技很难超越的厌氧发酵技术,将普洱茶由“生”向“熟”的方向转化。我们知道,火的发明意味着什么,就饮食而言,是将“生”的向“熟”的转变。因此火的发现与使用,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同样,就普洱茶后续发酵而言(专指团、饼、坨、砖,而非散茶),是以厌氧菌为主,有氧菌为辅的发酵模式。它的意义在于,这种厌氧发酵的模式可以造成茶叶内大量化学成分的转化。可将茶叶诸多不溶于水的物质转化为新的水溶性物质,由此也可将大量人体不能吸收的物质转变为人体易吸收的营养物。以普洱茶内含的果胶为例,新加工出的普洱茶果胶含量极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水溶性果胶含量却呈上升性趋势。我们知道,果胶是一类糖的总称,果胶里含有大量的寡糖。而寡糖又是由2--10个单糖经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低度聚合糖。由于人体胃肠道内没有水解这些低聚糖的酶系统,因此它们不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大肠内,优先被双歧杆菌所利用,是双歧杆菌的有效增殖因子。那么双歧杆菌又是什么?很多人可能知道双歧杆菌是人体的有益菌,但却不知道它就是专性厌氧菌。
需要补充的是,人体内有很多细菌,细菌总数达到100万亿个,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其中肠道菌群种类多达四五百种,重要的细菌有双歧杆菌、乳酸菌等,这些细菌构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并对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生婴儿出生2-3日后肠道的双歧杆菌开始增殖,5日后达到最高峰并占绝对优势且比重最大(约占98%),随着人年龄的增高,双歧杆菌在肠道内逐渐减少,体弱多病的老人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几乎为零,这说明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是检验人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当然,经厌氧发酵的普洱茶还有很多利于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我们说普洱茶不仅具有品饮价值,更多的应把它视为功能性饮品也不为过。
当然,我们这样解说普洱茶,并不意味我们对普洱茶有多深的研究,而且我们始终相信,随着对普洱茶讨论与研究的不断深入,还会有大量新的发现和新的疑问。套用生物科技界最流行的一个观点:任何一项生物的研究,没有终点,只有更高的起点。
最后,让我们借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研究所陈宗懋先生的话,来结束本文。
普洱茶是一种后发酵茶,在微生物参与发酵的过程中,茶多酚、咖啡碱等成分的含量大大降低,因此普洱茶冲泡出来看着很浓,但喝了却不会影响人的睡眠。普洱茶的确具有很多保健功效,比如降血脂、降血压等。尽管绿茶、红茶也有这些功效,但普洱茶相比更加显著。这些都是得到了科学证实的。但普洱茶毕竟只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饮料,它能防病,但不能治病,消费者如果当药吃就不对了。普洱茶为什么在保健功能上优于绿茶、红茶?是什么成分在起作用?目前还没有结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关于普洱茶功能性成分的问题,国家很重视,如今正在专门立项研究。
本文刊载于《普洱》2007年10月刊(总第八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219 小时

在线时间

63

回帖

会员

积分
109
发表于 2008-5-6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茶山、茶树、茶人、茶缘,采天地之正气,积岁月之磨练,得自然之造化,沉淀出阮殿蓉女士普洱茶文化中“缓慢的艺术”。




  “普洱茶要慢慢喝,人生要一点点的过。”


  “在茶人的眼中,普洱茶是采天地之正气,积岁月之磨练,得自然之造化始成的茶中圣品。它得益于时光的流逝,受惠于岁月的洗礼。从这个角度来说,优质的普洱茶,可堪称为‘缓慢的艺术’,而非速成时代的产品。”阮殿蓉董事长在《我的人文普洱》一书中这样写道。


  优质的普洱茶,堪称缓慢的艺术。普洱茶的工序:杀青、揉捻、晒干、分拣、拼配、蒸压。普洱茶在纯自然状态下的后发酵相当缓慢,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新制的普洱茶才能完成其脱胎换骨的改造,从而消除其杂味、涩味,而存留下陈香、桂香、樟香以及兰香,直到“无味之味”和“越陈越香”的境界。。因此,每一饼弥漫着岁月芳香的优质普洱茶,都可称为时间之手创造的艺术。用余秋雨的话——普洱茶之为普洱茶,在于其经历过的时光,经历过的人,经历过的和平与流离,以及最后在品茶时有意无意遇到的人,就像我们今天。


  普洱用它的浓酽和醇厚称量着时间的重量。时间成就了普洱茶,普洱又让人生成为一种艺术,让我们在时间中味人生。采访阮殿蓉女士的时候,她谈及更多的是茶文化和企业文化,以及由茶文化所带来的人生感悟。“普洱茶要慢馒地喝,人生要一点点地过”,阮总的精到言论让记者在诗意的文字里品尝似佳人的茶香,把玩这种有生命的古董,让我们才让人懂得一块普洱茶潜藏着的美好记忆,领悟了普洱的真谛,真切的体会到了其“品”出来的滋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2

1144 小时

在线时间

835

回帖

中级会员

积分
862
 楼主| 发表于 2008-5-6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帖由 千里知音 于 2008-5-6 19:30 发表
破译普洱茶密码(《普洱》)


其实常喝的熟茶从70年代的广东开始,如果说黑茶倒是历史较久;熟茶确实对肠胃有益(象中国传统中药“甘和茶”) !
而生茶变老茶的历史可没有千年,不能忽悠 !
准确说:普洱茶鲜叶烤火后,水煮;或传统绿茶做法确实有千年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219 小时

在线时间

63

回帖

会员

积分
109
发表于 2008-5-6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lan 于 2008-5-6 21:54 发表
[quote]原帖由 千里知音 于 2008-5-6 19:30 发表
破译普洱茶密码(《普洱》)


其实常喝的熟茶从70年代的广东开始,如果说黑茶倒是历史较久;熟茶确实对肠胃有益( ...

所以大规模地藏茶,能喝到十年二十年的茶,确是“香港仓”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2

1144 小时

在线时间

835

回帖

中级会员

积分
862
 楼主| 发表于 2008-5-6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找茶的绝招 1 :

以下内容见  石昆牧 “经典普洱”   

“應該很容易猜測,但現在應該還是只有少數人想到。台灣與大陸往來頻繁,受益的一定是台灣,經濟榮景可預見。台灣經歷多年意識形態與錯誤政策導致經濟的衰敗,台灣人已經喝不起普洱老茶,高消費族群幾乎都在大陸。只要一開放大陸來台觀光與投資,台灣景氣可立即止跌回升,百姓收入高之後雲南七子餅系列至國營廠改制前的茶品價格會立即攀升。為什麼會是這階段的茶品?因為印級、號字已經高不可攀,沒有市場價值,可以說已經變成「古董裝飾品」,改制後的三大品牌茶品已經讓多數人覺醒,騙局一場;而1999年後,則以古樹茶獨領風騷。由上述所言推斷,1999-2004年之間將成為普洱茶歷史上的關鍵年代,再經過幾年,此段時間的茶品將成為市場指標茶品,而此階段的茶品也是台灣的儲存量最大,改制前茶品、台灣倉儲概念即將出現。2006-07年所發生的風波,將成為往後茶廠、茶商、收藏家,也會是普洱茶歷史之殷鑑,2007年也將成為標制性年代。”


绝招1:大家都在找1999-2006年以前的好茶;包括改制前大厂的好茶;部分小厂的好熟茶,台湾同胞当年定制了不少好熟茶(各种白针金莲等)

[ 本帖最后由 alan 于 2008-5-6 23:1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46

797 小时

在线时间

1385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1546
发表于 2008-5-7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级左右的中壮熟茶菁在良好的储存条件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年份越长,浸出物比例越高,二十年陈的熟茶浸出物可高达40%以上.换句话就是年份越长越耐泡.六级以下或九级以上,随级数的不同,耐泡程度相对降低.请参阅<<普洱茶健康之道>>91---93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294 小时

在线时间

134

回帖

会员

积分
167
发表于 2008-5-7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lan 于 2008-5-5 20:52 发表


为什么喝不起:100-150元 一片357g,  每一次 7g=3元=30泡(3人喝);


喝得起喝不起,也得看值不值这么多。
打个比方:
100块钱咱拿得起,买来桶水水。如果这水是救命的药,一喝就好,那就喝得起。
如果光是有益健康。一般水水1快钱一桶,也有益健康。他就100块钱。那一般老百姓就喝不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2

1144 小时

在线时间

835

回帖

中级会员

积分
862
 楼主| 发表于 2008-5-7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5945 于 2008-5-7 12:17 发表
七级左右的中壮熟茶菁在良好的储存条件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年份越长,浸出物比例越高,二十年陈的熟茶浸出物可高达40%以上.换句话就是年份越长越耐泡.六级以下或九级以上,随级数的不同,耐泡程度相对降低.请参阅91---93页 ...


正常情况下,耐泡与茶质成正比。你上面说的道理对是对,但没有太大意义; 其中年份越长越耐泡 ?耐泡主要在有茶气和韵味的前提下,不是简单的“浸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普网 ( 滇ICP备11005155号-1 )

GMT+8, 2024-7-29 11: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