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中普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沁古

掰掰茶道与香道

[复制链接]

24

8 小时

在线时间

18

回帖

新手

积分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转个文给大家看看,初一看离茶甚远,搞到禅理去了。这是别人的话,我会写些自己的大白话来切磋一下。因为我们平常都是喝茶就是茶,所以搞些东西来提醒提醒,茶,因各种喝法,会不同之妙。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潜能的。





生活禅与茶道修持

作者:马守仁  来源:冷香斋  生活禅为赵州柏林禅寺净慧法师所提倡,是禅宗思想在现代生活条件下的具体应用,它以佛所说教义为理论依据,默契人间佛教思想,强调了禅最精要的内容:在生活中体味禅悦,在禅悦中落实生活。禅乃至全部的佛法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生命的存在与解脱问题。存在即是生活,解脱即是觉悟。儒家经典《中庸》里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在儒家看来,道就在生活中,在百姓的日常应用中,道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禅宗是汉传佛教最精要、最重要的部分,虽然其源头直指灵山一会,但其实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和人文精神,是完全“汉化”了的佛法。禅宗强调“不立文字,直下承当”,“直下承当”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完成的。从上古德,有闻歌声悟道者,有聆鸟鸣悟道者,有见桃花悟道者,有击土悟道者,有临流水悟道者,有汲水搬柴悟道者,不胜枚举。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觉悟的例子。如果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照自心,一念清净,直下承当,就是禅,就是解脱。所以禅不离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禅就在生活应用之中,或者说,禅就是生活本身。我们要求得解脱,要证悟到禅的境地,就要在生活中体味,在生活中落实。在生活中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是生活禅所追求的目标。

  我国茶文化诞生于两汉之际,兴盛于唐宋之间,衰落于明清之后,其兴衰期恰好与佛教发展不谋而合,所以佛门与茶结缘,实在是诸缘合和的必然结果。隋唐时期,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开始在我国确立,直指灵山会上佛陀拈华、迦叶微笑之故实,可谓“别有用心”。至晚唐时,全国约八成以上寺院皆为禅寺,出现了无寺不禅、无僧不禅的鼎盛局面。由于坐禅易致昏沉,所以“皆许其饮茶”,以至于“人自怀挟,到处煮饮。”(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禅门茶风兴盛一时。盛唐时期人称赵州古佛的赵州从谂禅师不仅自己喜欢吃茶,还经常以“吃茶去”三字接引学僧,禅语法言流布天下丛林。南宋时期浙江余姚径山寺里茶道盛行,有一套严格的茶道程序,据说日本茶道最初就是从这里流传过去的。这些古代高僧大德们饮茶的真正目的当然不仅仅是为了饮茶,而是为了参禅悟道。禅门认为茶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因此饮茶便成为当时禅门修道的最好辅助。

  1987年4月,陕西法门寺出土了举世瞩目的唐宫茶具系列,唐僖宗依照唐密曼荼罗坛场仪式,将精美茶器和佛骨舍利秘藏在法门寺地宫里,这大概是佛教与茶结缘的最有力证据吧。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茶人通过品饮而悟道,这种过程就称作茶道。或者简单的讲,品饮者对茶的觉悟,称作茶道。由此可见,茶道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修证范畴,是要实修实证的,不仅要在“理”上认知,更要在“事”上修证,而非仅仅停留在认知或研究的层面上。茶人对于茶道的修证,称作茶道修持。茶道修持和生活禅是相通的,两者都强调“道”是不不可思议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实修实证,最终得以顿悟。

  生活禅是佛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修行理念,不但适用于佛教僧众,也适用于在家居士,是一种应时应机的生活禅法,值得大力提倡。生活禅将高深的禅法落实到具体的日常生活中来,生活即是禅,禅即是生活,禅和生活打成一片,如茶和水一般,茶味即是水味,水味即是茶味,茶水交融,密不可分。这种修行理念不仅默契佛陀的本怀和佛法真意,而且特别契合现代人的根基,是一个很好的修行法门。
生活禅的要旨就是要将禅法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落实到饭食茶饮、行住坐卧中去,落实到举手投足、扬眉瞬目中去,在生活中时刻关照自心,在生活中觉悟,在生活中解脱,在生活中落实禅修。这是我个人对生活禅的粗浅理解。

  茶道修持也是如此。

  茶道修持是茶人顿悟茶道的入门基础,也是茶人修习茶道的日常功课,更是实践中国茶道精神的唯一途径。茶道修持和一般的饮茶不同,一般的饮茶仅仅是啜茶味、吸茶香而已,目的是为了解渴疗疾(身体和心理疾病);而茶道修持则是以茶事实践过程为方便,籍茶悟道,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茶道修持首先要从汲水搬柴的日常应用做起,在诸如备器、煮水、涤器、备茶、瀹茶、奉茶、饮茶、收具等具体的茶事过程中时刻关照自心,在茶事中觉悟,在茶事中解脱。对于茶人来说,茶事即是生活的全部内容。

  茶人在进行茶道修持时,内心是安详宁静的,煎水瀹茶的动作真切而自然,此时已将全部身心投入到茶事中来,不散乱,不浮躁,因为散乱、浮躁的心境是冲泡不好一碗茶的。茶人应该时刻关注茶事的每一过程,在诸如焚香、煮水、涤器等茶事过程中涤荡心智,在诸如茶炉、茶碗、茶盏等具体茶器上息妄止心。认真对待每一道茶,每一碗茶汤,每一日茶事,真能如此,距道不远。

  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茶法、茶决很多,有关茶的礼仪、规约也很丰富,尤以禅宗典籍里保留最为详尽。譬如宋代宗赜禅师编纂的《禅苑清规》以及元僧德辉和尚集编的《敕修百丈清规》里,就记载很多有关茶事过程的礼仪和规约,十分详尽,由此可见自唐宋以来禅宗和茶道的密切关系了。唐宋时期,禅宗僧徒已将饮茶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但有益身心健康,对禅修也不无裨益。曾有僧人问天竺子仪禅师:“如何修行,即得与道相应?”师曰:“高卷吟中箔,浓煎睡后茶。”(《五灯会元卷八》)又据《古尊宿语录卷第二十三》载:“汝州叶县广教省禅师。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云:斋后一碗茶。”象这样的“茶禅公案”,唐宋时期的禅宗语录里还有很多,值得我们仔细参看。这些唐宋时期的高僧大德们通过日常饮茶,不仅领悟到了茶理,也证悟到了禅法,他们已将禅法应用到日常的茶事过程中来,是最早的“生活禅”的实践者。

  因此,茶道修持可理解为落实“生活禅”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茶道修持,将我们对禅悦的体味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来,落实到汲水搬柴的日常茶事中来,落实到一碗茶汤中来,落实到茶炉、茶釜、茶瓯、茶盏中来。禅意与茶事密不可分,禅味即是茶味,茶味即是禅味,这是真正的“茶禅一味”。正如净慧法师在《生活禅语》中所开示的那样:“作为禅者的生活,它处处都流露着禅机,学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处处都可以领悟到禅机,处处都可以实证禅的境界。”那么,作为茶人的生活,也应该在茶事过程中领悟到禅机,实证到禅的境界。

  日本著名茶文化学者、哲学家久松真一先生曾将禅分为寺院禅和在家禅两种,寺院禅即禅宗,在家禅即茶道,不无道理。茶道修持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将禅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的茶事中来,茶禅一味,禅茶互参,在茶事中体悟禅悦,在禅悦中完成茶事。所以我个人以为,作为生活禅的一个重要途径,茶道修持应该更适合现代在家居士的禅修生活,是一个很重要的实践生活禅的殊胜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8 小时

在线时间

18

回帖

新手

积分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茶道一样,日本的香道并不重视香的本性。参看http://www.sanzui.com/bbs/showthread.php?t=102380
我的回帖
得看如何定义。
日本人把茶道当作文化礼仪,讲究的是互敬,对他们而言,茶叶只是茶道工具之一,主角是礼

如果你把茶道理解为茶中之道,那么茶只是工具而已。但对中国人这个工具很重要,一定要好茶配上好气氛,这样心才会比较容易沁入,才可能会与道有缘,主角是心

如果你把茶道理解为喝茶之道,讲究的是品和味,那么茶叶就是主角了

日本人是玩风雅的,玩的太认真,误认为是道。
但是现在的国人很多连日本人都比不上,连风雅都不识。一讲到高级,非要找个酸枝花梨来,才认为那是高级。其实透出的是自己的低俗。
真正的高级应该是,拿个宣纸,也可在上写下茶名,略写几字自己对此茶体悟,把茶一包,再装在防水的胶带里,套上个大信封或其他简单的东西,想写字的话也可写上某某敬收。也可一字也无,直接送人。简单,突出的是茶和自己的清心,那是看不见的真正的雅。
但这个很难被现在的国人接受,别人以为你送的大白菜。所以笔者愿意推荐日本的形式,至少有个看得见的风雅,虽然质地要大打折扣。
中国人,忘本是小事,在这些文化上自欺欺人,不识祖宗的真道,崇拜别人的貌似。

唉-----------
一声叹息痛天地,万个黄毛自流离

以下三个阶段怎么写,我在犹豫。说也说不清,徒被识者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8 小时

在线时间

18

回帖

新手

积分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第三第四第五阶段,不是前后关系。或者,叫做喝茶的第三第四第五法,也不合适,叫做境界,有点意思,但又拔的太高,毕竟写成论文或道文,不是我的初衷。不如叫做我喝茶的第三第四第五种体会,来的直接。

第三种体会
茶,还原为茶

喝茶就是喝茶,每天把孩子赶到书桌后,两口子对饮成二,说说笑笑,有时看看茶味变换如何,有时来了个新东西,相互考验,有时嘲笑对方的手法,有时东三西四。孩子写完作业,我们也做完茶业。我家小区靠着山,有善心之人把山水用管子接到小区里,让我们喝茶更增滋润,十分的感谢。

有时,茶友到来,拿出好茶,大家细细品位,切切茶话,不绝于耳。
这些对饮多饮,主要在于触茶之味,抿茶之香,快语夺人,机锋沥沥。快哉快哉!

我们通常不讲什么韩信点兵之类的手艺,一切随心所欲。有时3秒出茶,有时10妙出茶。全凭感觉。我们也不说什么正经茶话,对茶的审核并不按规矩,汤色无所谓,茶底也一般不看,更管他哪个山头。就一个字:喝。喝的遂心遂意,就是好茶,喝的别扭,就不喝。虽如此,还是被人视为识茶之士。有点嘿嘿了。不过夫人喝茶,太有感觉了,也许跟她祖上是大茶商有关系,遗传的。

有时独饮窗前,一泡一泡,从头至尾,啊,就是香啊,嘴巴甘啊,丝丝入心的甜啊。喝到满嘴流香时,间或按下茶壶,暂且不表,看看佛书,有时感觉到有种说不出的甘甜,从身体底部不知啥位置,一股一股的冒,如香泉无二,此时万籁俱寂,心里静悄悄的,世界静悄悄的,静的连自己都不在了,这时的美呀,也静静的充满全部时空。

原来,茶的最大功用,是拿来喝的,不是拿来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8 小时

在线时间

18

回帖

新手

积分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知是否有人看。闲话少说,继续掰吧。

喝茶的第四种体会 且学善识能说

怎么好像又回到了从前玩文化的阶段?先奇怪一下吧。
自个喝茶喝的过瘾,总想着这种琳琳沥沥的的畅快和貌似高深其实无比简洁的茶境,是不是大家能一块分享。
这个难度可大了。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也算是一个方向吧。

我看到,有些朋友,到达山里后,专门早起用瓶子去搜集露水,就为泡茶。有些朋友,专门从山里去拉回好几大桶山水,也是为茶。还有很多很多。为了泡好茶,他们如此的精益求精。

我也看到,很多刚喝茶的朋友,经常为此着迷。如果有人把茶的来龙去脉讲的清清楚楚,把水的用法,壶的窍门讲的有声有色,故事传说,一一称奇,就会把大家听的云里雾里,张大嘴巴,崇拜不已。并多数会一一照学,有朝一日又一一的原样出卖给另一群新人。为啥一个圈子都会有几款主打茶品彼此津津乐道,其实原因为这些师者之所称道。好的老师固然好,差的老师就误人了。
这其中,有人就真的于照学中深的体悟,万语千言从此真正的从自性流出,无遮无盖,性尽茶尽。有些就属于卖弄茶学,尽数他人之宝。其中有三种,一种是数他人宝,却以为自己宝,端坐自以为高,有些就如实而知自己并未通达,比较谦虚。有些为卖茶计,不惜胡编乱造,蒙人误己。

一方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另一方面有时帮扶卖茶,虽不敢蒙人,但也不想误人,所以想着,当学识茶识器、会水会艺。

想是如是想,学是很难学。
首先得有好老师,这个太难,也许自己眼睛太高。
其次有悖自己的情趣,总想着:需要这么复杂吗?这是不是真正的茶道呢?会不会把喝茶变成玩物、侃大山了?
因而,自己一直未有进步。期待着三醉里有志者,能悟者,能出来挑挑大梁,让大家真正的体悟到茶的精髓和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8 小时

在线时间

18

回帖

新手

积分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留个题目,想多听大家的看法再写。

第五种体会
我要从茶里得到什么-------回归到本质,我为啥要喝茶

听君一帖话,胜读自我书

请君慈悲,直抒胸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27

370 小时

在线时间

2462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1927
QQ
发表于 2009-9-7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茶的基本普遍的意义在于让人多喝了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普网 ( 滇ICP备11005155号-1 )

GMT+8, 2024-7-28 16: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