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中普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老陈茶

由黑茶的渥堆发酵技术想到的

[复制链接]

228

258 小时

在线时间

206

回帖

会员

积分
228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泾阳砖茶”
作者:波海迟骋
近日,泾阳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咸阳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泾阳砖茶历史悠久,颇负盛名,明、清时期曾为“陕引”、“甘引”之主要茶品。史有“泾阳砖茶非泾阳水、泾阳气候、泾阳传统制作工艺而不能”之说,在长达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弥香悠远,留下了旷世的传奇和韵味悠长的惊叹。
泾阳砖茶的制作工序可以分解为:开包去杂,剁茶,过箩过筛,备水,熬茶釉,称茶,炒茶,灌封,捶茶,扶梆子,锥封,捆扎,检验,阴干,发花等。
发花”是制作泾阳砖茶的核心,也是泾阳砖茶区别于其他茶的关键工序。“花”的多少是衡量砖茶质量的标准——花多则茶香,花好则茶佳。所谓“发花”,系指将筑制好的砖茶,置于一定温、湿度的环境中,让其砖身内生长繁殖一种黄色的真菌过程,这种黄色的俗称“菜籽花”的真菌即为“冠突散囊菌”。“冠突散囊菌”一方面吸收茶叶中的有效成分作为自身生长发育的营养,一方面通过自身的代谢,产生一系列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各类小分子化合物。
制作泾阳砖茶的传统工艺中,水必须为泾阳地下水。泾阳砖茶之所以别具一格,具有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砖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发酵生菌,而发酵生菌对水质的要求很高。泾阳的水PH值为6~8.5,与酸性黑茶极易发酵,且产生若干对人体有益的菌群。据《陕西商帮史》转《陕行汇刊》载:炒茶“所用水为井水,味咸,虽不能做饮料,而炒茶则特殊,昔经多人移地试验皆不成功,故今仍在泾阳。”确实,曾经有人将泾阳砖茶的全套制作工艺移至外地,所制砖茶中有益菌群则锐减,其中缘由,至今仍然是人们热衷探索的一个谜。同时,离不了泾阳气候。泾阳北有嵯峨屏障,南有北莽耸立,中亘泾河川道,造就了一种特殊的小地域性气候,恰好使泾阳砖茶吸天地之精气、聚日月之灵光,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涅槃。
泾阳砖茶完整地保留了数百年来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它不含任何添加剂,是绿色的,是原生态的。泾阳砖茶是茶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完美结合。它外形古朴厚重,砖面平整,棱角分明,薄厚一致,充分体现了秦人豪爽、大气、奔放的个性,颇具王者之气;它制作技艺精湛、考究、完善,发花茂盛,营养和药用作用丰富,是泾水滋润的茶中仙葩,是一件即可观赏又可品赏的艺术精品;它汤浓不浊,香气纯正,味厚不涩,滋味悠长,口劲强,耐冲泡,充分表现了秦人实在、厚道、忠诚的品质。
泾阳砖茶在明、清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留下了灿烂的足迹,与很多历史事件紧密联系着——曾红极一时的管理茶马互市的机构“茶马司”、曾洛阳纸贵的“陕西官茶票”、那号子随同波涛翻滚的临泾渡、那驼铃逶迤的丝绸之路,处处都散发着泾阳砖茶芬芳的茶香。它是友谊的使者,是泾阳与西部地区民族和谐的信物。茶帮们在泾阳用骆驼载着砖茶,由临泾渡过泾河,沿青海、甘肃、宁夏、新疆、西藏等开辟了一条与“丝绸之路”并行的“砖茶之路”。消费者多为藏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各民族。西部少数民族以食牛羊肉为主,为了解油腻、助消化、分解脂肪,需大量饮茶;西部地区蔬菜稀有,体内绿色素缺乏,需饮食茶叶来补充维生素。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宁可三日无油盐,不可一日不喝茶。”而泾阳砖茶所含有的丰富微量元素和良好的口感,正好满足了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这一需求。因此,泾阳砖茶被称为西部少数民族的生命之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86

1150 小时

在线时间

2058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2086
发表于 2010-6-18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54

2308 小时

在线时间

1157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1354
发表于 2010-6-19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足球是中国人发明的,高尔夫球也是中国人发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258 小时

在线时间

206

回帖

会员

积分
228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有一位热爱黑茶的安徽诗人赞美“带着湖南口音的黑茶”。黑茶不仅反映出湖南人朴实、粗犷的民性,的确也带有浓重的“湖南口音”。黑茶中的“湖南口音”便是黑茶技术滥觞于湖南的烙印。其中“渥堆”这句地道的湖南话更是道尽了黑茶制作技术的精髓。
       纵观现今湖南黑茶、四川边茶、湖北砖茶、广西六堡、云南普洱发酵制程技术中,无不使用“渥堆”或“堆渥”一词。“渥堆”这一原本佶倔聱牙的南蛮之音是怎么成为黑茶行业专用术语的?
       遥想一千多年前,当疲惫的潭州马邦在漠北的凄风冷雨中为淋湿的茶叶忧心忡忡、孤苦无助时,上苍的茶圣茶仙却异常眷顾了这群勤劳勇敢、坚忍不拔的马邦汉子,让“发霉”的茶叶出现了别样的美味。智慧潭州人在七嘴八舌的猜测争辩中,终于发现了茶叶“渥堆”的秘密。
         历史不会去太多考虑这群不能识文断字的劳苦茶人是否会书写“渥堆”二字,而对后来学习制茶的人来说,不管他们当地人将“渥堆”这一操作方法叫做什么,但黑茶师傅传授的就叫“渥堆”。
        又是多少年过去了,懂茶的文人终于在文字中找到一个接近的音和义的字——“渥”,来表达这一意思。于是乎,湖南口音“渥堆”,连同这一黑茶制作技术中的最大秘密,流行各省茶业中,成为了今天行业的专业术语。


[ 本帖最后由 老陈茶 于 2010-6-21 20:2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224 小时

在线时间

59

回帖

会员

积分
90
发表于 2010-6-24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好文章!想到了自己学的知识还是比较肤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90 小时

在线时间

96

回帖

会员

积分
107
发表于 2010-6-24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买了BSX的天茯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103 小时

在线时间

219

回帖

会员

积分
223
发表于 2010-6-24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学到名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258 小时

在线时间

206

回帖

会员

积分
228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6-29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茶友谬奖。肤浅之见,还望各位赐以斧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普网 ( 滇ICP备11005155号-1 )

GMT+8, 2024-7-29 03:1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