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中普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阿明

“洱茶的风骨”

[复制链接]

29

590 小时

在线时间

27

回帖

新手

积分
29
发表于 2011-3-29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转帖:声色茶马
我下面要说的,也是我一直强调的,才是重点所在:“比例协调”
香,如果不在汤里而直冲鼻腔,那就是高香,不能称作沉香。喉感,如果不在汤里滋润咽喉,那就不是韵,而是某种刺激。
正如美女脸上一切器官都在骨架上,一切的比例均以骨骼为基础,茶的一切感觉均在汤中,一切比例以汤感为基础。没有一口甜、软、滑、暖、润、活的茶汤,别的感觉都是断了线的风筝,凄凉得紧。  以陈的整体为准绳,以比例为原则,我们再来分析新茶老茶,分析怎样的才是好茶,就会豁然开朗了。比如说,一款老茶有浓郁的陈香,同时有深远的喉韵,但其汤感粗糙松懈,苦呆滞不化,舌面久久干涩失水而不能回甘,此茶一定有问题。
再比如说,给我7克新茶,一只110ML的盖碗,泡70泡还能甜丝丝我认为没问题,只要一点:不怕走水。走水就是没汤感,只有水感。但是要保持汤感,恐怕最完美的新茶也挺不到20泡,还得辅以极为精致的冲泡技法。 又比如说,某毛料香气高锐,鲜爽度猛烈,一入口人人想起龙井碧螺春。于是人人喊打:烘青啦,高温啦,绿茶化了。那么汤感呢?喉韵呢?如果同时此茶汤感足够绵密,喉韵强烈,呈现呴嗓子的冰糖甜,那么恭喜,这是极品的毛料,他做到了所有我们喜欢的感觉。猜猜这种毛料压个饼子,放上五年之后会怎样?
以越陈越香为基本目标,坚持追寻更全面、客观的感觉比例,绝不纠缠于山头啊,树龄啊之类根本无法准确验证的旁枝末节,茶就比较容易喝明白了。
    当然这需要付出很多很多努力。就像摸象。别人摸的时候你在摸,别人吃饭的时候你还摸,别人睡觉的时候你又摸,别人聊天喝茶的时候你也摸,别人开记者招待会宣布大象是蒲扇、长矛、柱子等等的时候你还在摸,总有一天你会豁然开朗:原来大象是这样的啊!这以后,别人再说大象是什么,你都不再困扰,同时你还完全能理解他为啥那么说。    在搞清楚大象是啥之后,我们的课题变成了:小象是怎么变成大象的呢?    这个问题实质是:在普茶从生转老的过程中,哪一些感觉,哪一些比例的变化是有节奏可循的,甚至是压根儿没变的呢?
于是我坐下来,把钱包拍在一边,从88青开始往下喝,92方砖,93青饼,95红丝带,96紫大益,97水蓝印,99绿大树……
然后我站起来,刚欲走动就咣当一下倒地不起。醒来后我再坐下来,拍出另外一只钱包,开始把01年后的茶横着竖着一顿乱喝……
终于,在我彻底倒地之前,一道灵光一闪。我明白了一件事:瞎喝是不行的!我甚至记不住每泡茶到底是啥味道。没有个清晰的指导思想,咋喝都是白喝。    而当以汤感为基础,轮询所有感觉,最终形成一种比例感这招应用之后,我发现事情变得异常的简单直接、而结果竟然是那么的合情合理……
    比喻一下就是,《满城尽披黄金甲》里那个皇上和《英雄本色》里那个小马哥的气质显然有某种“陈化”关系,而《无间道》里那个刘建明就怎么都不对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6

61 小时

在线时间

304

回帖

会员

积分
326
发表于 2011-3-29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篇帖,不错啊,会喝能说,比较实在的经验之谈,比一些臆想和发牢骚的帖以及无奈感慨的有内容多了, 哈哈  玩茶如摸象,摸懂了象,豁然开朗了,就要想小象是怎么长成大象的,长大的象才叫真正的大象。这转帖写得比较有意思。现在很多人脑子里老在臆造着山区的冬瓜猪养在一边就可以养成大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1万

在线时间

1万

回帖

品鉴阁

红宝石元勋勋章

积分
33517

Medal No.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令狐冲 于 2011-3-29 12:33 发表
这两篇帖,不错啊,会喝能说,比较实在的经验之谈,比一些臆想和发牢骚的帖以及无奈感慨的有内容多了, 哈哈  玩茶如摸象,摸懂了象,豁然开朗了,就要想小象是怎么长成大象的,长大的象才叫真正的大象。这转帖写得比 ...



我在说一次,不要让这贴违规。说人请另外开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6

61 小时

在线时间

304

回帖

会员

积分
326
发表于 2011-3-29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认清正确的知识,先要把人摆正。也即是把自己的思想摆正。思想不正,谈啥都歪。
阿明兄,这样的贴违规?说啥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1万

在线时间

1万

回帖

坝歪

积分
14314
QQ
发表于 2011-3-29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1# superxjq 的帖子

。。。
以上的两个帖。。
只是对茶同一样东西不同理解。不同表达而已。
帖更多的是从一个认知的角度去解剖茶的品感。当然这样会让更多人容易看得明白些。
但对茶的认识。如果单单只停留在认知的层次。那茶就不会那么迷人了。也没有后面的悟知的茶道。那茶,更不就是沦为饮料一杯。
国画大师。看国画,看更多的,感受更多的是,气,韵。意境。。这忽悠你了吗?
女人吃好的巧克力。吃出个如胶似漆,爱恨缠绵。这也忽悠你了吗?
如果对茶,韵跟气,你都没有实力去理解的一样东西。那你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对于一样东西理解的不一样。没有什么好争吵的。
与其喜欢喋喋不休争吵。倒不如自己去喝茶去。请月版封贴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1万

在线时间

1万

回帖

品鉴阁

红宝石元勋勋章

积分
33517

Medal No.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令狐冲:我不想与任何人争什么,更不想与你争,我开贴只为了表达我对茶的理解与茶友交流,不是你说的"受徒".,我文化低,错别字多这不影响我喝茶,爱茶.我不懂外文同样一直迷恋听西洋歌剧.这根本不会让我觉得有什么问题.

      发现帖中说到的东西你根本没法理解,所以我的贴你不需要跟了..这样只会制造误会.你我是反向行驶的.

[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1-3-29 18:4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1万

在线时间

1万

回帖

品鉴阁

红宝石元勋勋章

积分
33517

Medal No.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高兴superxjq兄跟帖交流:

       聊聊我个人对韵的浅见,大多树老树茶韵感比小树茶明显,这或许就是老树茶的“气”带出的“韵”。
另一方面:经实例得知一些种植60、70年的小树茶因停用化肥农药后出现明显的韵感当然滋味和醇厚度达不到老树茶的品感。
         不同区域的韵感表现不同。
例如:一扇磨、宝塘、老曼娥同是大树茶,树径相当,一扇磨的韵感,最强,老曼娥,宝塘其次,但茶质的厚重度老曼娥、宝塘明显厚重许多。
由此可知不是韵好的茶就会有不错的厚重度。

[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1-3-29 17:5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6

61 小时

在线时间

304

回帖

会员

积分
326
发表于 2011-3-29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明 于 2011-3-25 20:03 发表
太多的感叹之后动笔写下了“洱茶的风骨”一文,普洱茶的历史长河中出过的普洱茶何止千万,而普洱茶耳闻最多的是红印、七子铁、蓝铁到20多年陈期的88青为何价搞抢手、还鹤立鸡群呢?

    是什么成就了经典?美妙的 ...
网络语言:高人常说“用嘴收货”但买茶的听了人一头雾水,嘴没有为买茶的做出什么决定。“茶会说话”茶是买了但不明白茶对买茶的人说了什么?而卖茶的人茶也卖了或许还得到些喝彩。这就是“用嘴收货”,“茶会说话”起到的妙用


      阿明兄,没人与你争吵,有啥好吵的。
     只是你的帖子里对“用嘴收货”和“茶会说话”这二个观点嗤之以鼻时,你自己却还是一样要通过嘴巴喝下自己的茶,然后茶滋及茶感及茶韵等等,反馈到你身体,反馈到你头脑里,这一切,还不正是“用嘴收货”和“茶会说话”吗?你矛盾啊。
   茶如果不经过嘴巴,那还算喝茶吗?茶喝进身体后如果身体不反馈感受,那人还是人吗?
   当然,嘴巴能感受多少信息取决于一个人对茶的认识程度,茶喝后在身体产生出的滋感韵味,能让你获得多少信息,也取决于一个人的经验。
多喝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1万

在线时间

1万

回帖

品鉴阁

红宝石元勋勋章

积分
33517

Medal No.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要让误会继续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6

61 小时

在线时间

304

回帖

会员

积分
326
发表于 2011-3-29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二兄别急,开玩笑呢,哈哈,能发上论坛的文章就是给大家讨论和评论的。
之前有问过你问题就是目前剩余的名优老茶与新茶的关联,你的回答是不需关联。其实,你自己早就说出自己的答案和体会了,你自己看看


,,,红印、七子铁、蓝铁到20多年陈期的88青为何价搞抢手、还鹤立鸡群呢?

    是什么成就了经典?美妙的喉韵?清心愉人的茶香?恰如其分的存储环境?充足陈化时间?今后的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岁月里谁会是今天的经典呢?

,,,,,,,

   答:    我认为历久弥香底为先,普洱茶的本质在于“底”茶底不好滋味不会结实,一块好料才有精工的价值,所谓工包涵了粗制、精制、仓储一切都为了开汤时的精彩。“底”便是普洱茶生生不息的命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普网 ( 滇ICP备11005155号-1 )

GMT+8, 2024-5-3 20: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