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灵山拈茶 发表于 2008-5-26 15:35

做一片茶很简单,但做一片好茶十分不易.
good good good good

阿明 发表于 2008-5-26 17:04

蒸压听起来很简单,将茶胚蒸软紧压后干燥加上包装精制就完成了,热蒸后的茶胚含水量直接影响到到茶汤滋味,汤感.恰当蒸气温度,蒸气压力,蒸气含水量在不破坏茶胚组织的同时又能完成紧压成形的工艺使茶饼尽可能的控制在低含水量水平,使其在干燥时免去高温高湿环节这样的工艺我个人认为比较有品质保证.有益于普洱茶的后续醇化.

babahu 发表于 2008-5-26 18:46

:)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个学习的好帖子,支持下.:1a:

原野的风 发表于 2008-5-27 04:30

原帖由 阿明 于 2008-5-24 23:37 发表 http://bbs.puerh.cn/images/common/back.gif
当饼茶的条索因紧压后面变得扁平时制茶人就认为茶压死了,饼茶的条索因紧压后依然饱满这样的茶我认为才是好的紧压茶

明兄,我对你以上这句话不理解。

普洱茶,紧与松的两种成型方式经转化后得出的滋味各有特点。
请问:古代到近代的制茶人制出的沱茶、团茶(金瓜)、铁饼等会否因紧压而变死了?

原野的风 发表于 2008-5-27 04:38

原帖由 阿明 于 2008-5-26 10:49 发表 http://bbs.puerh.cn/images/common/back.gif
为何同样的压力紧压后一个变得扁平,另一个饱满依然,一个饼身吹气可过,另一个却密不透风.?
   通氧量发生了变化.我说指的压死就是这个意义上的压死.
    有的茶友喜欢有梗的茶为何?茶梗真的好喝吗?
其实茶梗在普 ...

明兄认为在新压出的茶里,目前“吹气可过”的会远远强于目前“密不透风”的?有二十年以上的茶例、滋感证明吗?:handshake


目前的所见的号、印、七子系列及一些紧压茶类等老茶大多是因时间转化而松懈(或者因仓储、受潮等外因而浮脱),好象并没证据说明当时茶饼的饼身吹气可过。

相对而言,松的变化会比紧的快,但最终(暂以三十年为限)在滋味的表现中谁优谁弱目前我认为还不能进行定论。

另外,梗的作用和滋味如何,明兄可以拿些二十年以上的老茶试验一下,在老茶里只要叶子不要梗,对冲同一款老茶的有梗和无梗的滋味香气有何不同:48:

jacky903 发表于 2008-5-27 07:40

原帖由 养心涤尘 于 2008-5-25 10:23 发表 http://bbs.puerh.cn/images/common/back.gif
杀青温度高,汤色清亮偏绿,滋味淡薄。杀青温度过低,汤色黄亮浓稠(有挂杯),滋味浓醇(带有红茶味)

那到底是杀青温度高好还是杀青温度低一点比较好呢?:18:

alan 发表于 2008-5-27 07:52

原帖由 原野的风 于 2008-5-27 04:38 发表 http://bbs.puerh.cn/images/common/back.gif


明兄认为在新压出的茶里,目前“吹气可过”的会远远强于目前“密不透风”的?有二十年以上的茶例、滋感证明吗?:handshake" />


目前的所见的号、印、七子系列及一些紧压茶类等老茶大多是因时间转化而松懈(或者 ...

我有些同意,我自己感觉稍微紧一些,好像比人工石磨压的发酵好一些 !实验品:5-8年茶

阿明 发表于 2008-5-27 09:15

原版:
      20年前的制茶细节不得而知,知道的也只是耳闻。拿它做比较不恰当。我不认为压的紧的茶就是死茶,其中有很多小环节是个人经验,大多数茶友涉及不到,故写出来与大家分享。用20年陈期的茶做借鉴我个人认为没人实际意义,03年以前的茶料与现在的已有不同,10年20年前的茶料更是相差甚远。00年后的茶可以借鉴且相对务实。目前市面上看到的经典老茶大多叶壮枝粗,条索浮现(重湿仓除外),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
1、 相对湿仓:
    饼身紧结、甚至有变形状况,无油性、条索沾连不易拆散,汤水清甜无回甘,无气感,
泡开后叶底活性差或无活性。
2、相对干仓:
    饼身形态自然,无明显变形状况,显油性,条索松浮,滋甜气清。泡开后叶底活性好,且较完整。

阿明 发表于 2008-5-27 09:19

原帖由 jacky903 于 2008-5-27 07:40 发表 http://bbs.puerh.cn/images/common/back.gif


那到底是杀青温度高好还是杀青温度低一点比较好呢?:18:" />


兄换个问法吧,杀青程度,还是杀青温度。

游山玩水 发表于 2008-5-27 13:00

制茶技术好是一个长期探索总结的结果,应当是讲经验讲师傅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探讨)制茶环节对茶汤滋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