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阿明 发表于 2010-8-27 22:00

:titter :titter 台胞在这方面的确做很好good good

Lyodi 发表于 2010-8-27 22:22

何谓“和小石头一起混”?这话看不懂。俺们中国人是跟党一起混的,服从党的领导。虽然俺不是党员。

alan 发表于 2010-8-27 22:37

原帖由 Lyodi 于 2010-8-27 20:56 发表 http://bbs.puerh.cn/images/common/back.gif
alan兄莫叫我师父,捧杀我了。大家都是平等的爱茶人。兄的意见很中肯,我会吸取。我一直坚持对茶对事不对人,大概做得还不够好,将来继续注意。
NB兄不让我叫老弟,只好改叫刘师父,也就是江浙一带的客气话,不是什么真的师父。 本人最近的“师父”是卖寿山石的 !

[ 本帖最后由 alan 于 2010-8-29 22:01 编辑 ]

nblt 发表于 2010-8-27 22:47

我个人觉得刘同学讲的内容很有价值
特别感兴趣的是一些典故和内幕,对于我们这些新同学有帮助

广东仓名气实在是大了点,所以网购的很少会选择那边的店家,
买老茶的话,那就看你水水了

GX义耕晃 发表于 2010-8-27 23:15

不管怎么样,看这个帖学到很多东西,感谢刘版主,感谢和刘版主有不同意见的茶友!

Lyodi 发表于 2010-8-27 23:23

呵呵,我一个喝茶人,偶有机缘一只脚踏入业界圈子,不知该说是有幸还是不幸。比普通茶友享受到更多好茶,但也要付出更多辛苦。
但作为原则,圈里圈外有些话不该乱传播,尤其是业内的是非恩怨,一讲就牵扯到具体的人、厂家了。特别是有些不光彩的内幕。例如,讲90年代广东的湿仓,我只能讲,大家要分辨,分辨方法专版上有相关讨论。非要我点名,我点不全,知道的也不想点。
所以前面说,重点还是从茶本身说话,该说的说差不多就该闭嘴了,守个喝茶人的本分。呵呵

alan 发表于 2010-8-28 07:21

原帖由 Lyodi 于 2010-8-22 22:26 发表 http://bbs.puerh.cn/images/common/back.gif


新茶最有趣的东西,我以为在于“山头气”,其变化和复杂性,堪舆红酒中葡萄品种、产地差异相比。所以这两年,感觉在普洱茶上再难有深入进展,我主要精力在喝红酒,确实给我很多对茶新的启发和视角。

大树纯料确实是好东西,但大树茶不同产区之间的拼配,该引起更多关注,历史证明,那会是更有魅力的一类茶。


1. 我最不喜欢大树茶的拼配,自以为是,好像每一个人都能做出五粮液;喝时再拼,到可以(象鸡尾酒) !
2. 台地的拼配、台地拼大树到是商家的量产之道 !

确实,18兄讲的科学:发酵不等于发霉(腐败);香港仓的目的是为了去涩,顺滑,核心技术也是一干噪一加湿反复,好的香港仓都没有腐败;注意酸奶也会坏掉。
广东和香港不是大湿仓,而是自然环境,每年霉雨潮湿的天气,注意密封和除湿;版纳也湿,昆明也是自然环境(或称自然仓),干燥时要注意加湿

[ 本帖最后由 alan 于 2010-8-28 12:50 编辑 ]

粤S 发表于 2010-8-28 07:35

原帖由 Lyodi 于 2010-8-27 23:23 发表 http://bbs.puerh.cn/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我一个喝茶人,偶有机缘一只脚踏入业界圈子,不知该说是有幸还是不幸。比普通茶友享受到更多好茶,但也要付出更多辛苦。
但作为原则,圈里圈外有些话不该乱传播,尤其是业内的是非恩怨,一讲就牵扯到具体的人、厂家了。特别是有些不光彩的内幕。例如,讲90年代广东的湿仓,我只能讲,大家要分辨,分辨方法专版上有相关讨论。非要我点名,我点不全,知道的也不想点。
所以前面说,重点还是从茶本身说话,该说的说差不多就该闭嘴了,守个喝茶人的本分。呵呵
如果只是一个喝茶人,没有什么不敢讲的,因为不只是喝茶人,所以才有所顾忌.

無住 发表于 2010-8-28 08:49

原帖由 Lyodi 于 2010-8-27 14:04 发表
无住兄:
    兄分享意见,很中肯,感谢感谢!下面这些话,很多不是针对兄,就事论事而以。
    我真没有把入仓轻微定为香港仓。我前面说过:香港仓也有失败品,但多数没有流入市场,但早期广东人为湿仓则不然 ...

難得難得,劉版雅量海涵,不才慚愧。

廉恥一說并非針對劉老弟本人,只是您以前關於“廣東倉”的舊帖,其中某些網友的回覆,不知何故已被網站抽起,不知所蹤了。這或許不是您的本意,但那貼的辯論已經不完整。其中一些關於“廣東倉”的過去和現在的情況,再讀的網友已無從得悉。所以,看到劉版此貼引述“廣東倉”的話題,我覺得有必要就我所知,表達不同的意見。以地域命名分別藏茶的倉貯,竊以為欠妥。因凡入倉茶品,均需仔細分辨,斷難以一地名便奪優劣。且地域之名具有廣泛的延伸,極易造成誤解,“伯仁由我而死”豈劉版之所欲見乎哉?!膜拜云云,實不敢領受。得罪之處,還請見諒為盼!

感慨劉版:文章深意存,臺階接善緣。如無人我面,事理更相圓。

茶道方圆 发表于 2010-8-28 10:26

:victory 再次路过,顶刘老师的好帖。
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查看完整版本: 【有霉味的茶,不要一竿子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