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中普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小月

普洱茶定义

[复制链接]

2

0 小时

在线时间

1

回帖

新手

积分
2
发表于 2005-7-12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云亦云

按你的说法,存放了9年的晒青紧压茶叫什么?可以叫普洱茶吗?

 

[此帖子已被 春普 在 2005-7-12 1309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3

47 小时

在线时间

76

回帖

会员

积分
253
发表于 2005-7-15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xhb 发表于 2005-7-15 13:36:51 :

大叶种的定义是有必要的。如果将云南以前引种的小叶种也加入普洱原料行列,那么从云南输出的茶种在全国各地种植的能不能贯以普洱茶?别忘了云南是茶树起源中心之一。另我们的教授可不是白吃饭的,我相信他们不会幼稚到连前人的经验都不会继承了。我更相信老一辈的专家学者治学严谨的作风,如果你想改变茶史,请先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学术作风用事实来证明。

最后再指正一下六大茶类的出现秩序,绿黄黑白青红,它们之所以如此排列是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xhb茶友:

就您贴子上的观点进行商榷:

1."大叶种的定义是有必要的"。

       关于此论您可以查查您所钦佩的“不是白吃饭”的云大周红杰教授的《云南普洱茶》(P89)“金瓜贡茶”、邓时海教授《普洱茶》(P73)“金瓜贡茶”、(P97)“杨聘圆茶”均是小叶种。这两本书都是云南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的。

2."如果将云南以前引种的小叶种也加入普洱原料行列,那么从云南输出的茶种在全国各地种植的能不能贯以普洱茶?"

       这句话逻辑上有问题,前面的假设与后面的推理无充分必要关系。犹如“如果将从前到中国的外国人加(归)入中国人行列,那么从中国出国定居的人能不能贯以中国人(名称)?

      您说能不能?

3.“最后再指正一下六大茶类的出现秩序,绿黄黑白青红,它们之所以如此排列是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茶与茶之间当然“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就好比人与人之间“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一样。但是您将“六大茶类的出现秩序”说错了。为避免您误导他人,我不得不“再指正”一下:《中国茶经》(也是你所称道的教授专家们编撰的,主编陈宗懋教授)(P113——114)指出:六大茶类的出现秩序似乎应当是绿—黄—黑—白—红—青。

4.“另我们的教授可不是白吃饭的,我相信他们不会幼稚到连前人的经验都不会继承了。”

      我也愿意“相信我们的教授可不是白吃饭的”及“他们不会幼稚到连前人的经验都不会继承了”。但是,有时候“吃白饭”的可不仅仅是文盲,想一想前些时某些专家教授对“神功”“大法”的阪依与宣教事例;“连前人的经验都不会继承了”的也不仅仅是白丁,远看“五四”,近看“文革”。

5."如果你想改变茶史,请先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学术作风用事实来证明。"

        我看不出本主题楼上有哪位茶友"想改变茶史".恰恰相反,他们在还历史本来面目。你不同意他们的看法,请拿出论据来。不要将立论建立在“我相信他们不会幼稚到连前人的经验都不会继承了。我更相信老一辈的专家学者治学严谨的作风”之类的信任或是推测上面。尊敬专家教授,首先还是要认真看懂他们的著作。

      因此,您“请先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学术作风用事实来证明。”

     本来对一位初发贴子的茶友(?)似乎毋须如此着墨。然而,目前普洱茶大热,该领域的迷雾太多,真假难分,每一位有责任心的茶人都应实事求是,百家争鸣,以理和事实服人。而个别“半瓶水”动辄舞大棒唬人,水平不高俨然以**自居,极易误导初入门者。故多说几句。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申明一句:我喜欢云南大叶种茶。

                                      茶道似水

[此帖子已被 茶道似水 在 2005-7-15 2237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茶道似水 在 2005-7-15 22:42:30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5 小时

在线时间

0

回帖

新人

积分
-48
发表于 2005-7-15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谓茶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0 小时

在线时间

4

回帖

新手

积分
8
发表于 2005-7-16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茶道似水 发表于 2005-7-15 22:38:29 :
引用
原文由 xhb 发表于 2005-7-15 13:36:51 :

大叶种的定义是有必要的。如果将云南以前引种的小叶种也加入普洱原料行列,那么从云南输出的茶种在全国各地种植的能不能贯以普洱茶?别忘了云南是茶树起源中心之一。另我们的教授可不是白吃饭的,我相信他们不会幼稚到连前人的经验都不会继承了。我更相信老一辈的专家学者治学严谨的作风,如果你想改变茶史,请先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学术作风用事实来证明。

最后再指正一下六大茶类的出现秩序,绿黄黑白青红,它们之所以如此排列是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xhb茶友:

就您贴子上的观点进行商榷:

1."大叶种的定义是有必要的"。

       关于此论您可以查查您所钦佩的“不是白吃饭”的云大周红杰教授的《云南普洱茶》(P89)“金瓜贡茶”、邓时海教授《普洱茶》(P73)“金瓜贡茶”、(P97)“杨聘圆茶”均是小叶种。这两本书都是云南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的。

2."如果将云南以前引种的小叶种也加入普洱原料行列,那么从云南输出的茶种在全国各地种植的能不能贯以普洱茶?"

       这句话逻辑上有问题,前面的假设与后面的推理无充分必要关系。犹如“如果将从前到中国的外国人加(归)入中国人行列,那么从中国出国定居的人能不能贯以中国人(名称)?

      您说能不能?

3.“最后再指正一下六大茶类的出现秩序,绿黄黑白青红,它们之所以如此排列是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茶与茶之间当然“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就好比人与人之间“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一样。但是您将“六大茶类的出现秩序”说错了。为避免您误导他人,我不得不“再指正”一下:《中国茶经》(也是你所称道的教授专家们编撰的,主编陈宗懋教授)(P113——114)指出:六大茶类的出现秩序似乎应当是绿—黄—黑—白—红—青。

4.“另我们的教授可不是白吃饭的,我相信他们不会幼稚到连前人的经验都不会继承了。”

      我也愿意“相信我们的教授可不是白吃饭的”及“他们不会幼稚到连前人的经验都不会继承了”。但是,有时候“吃白饭”的可不仅仅是文盲,想一想前些时某些专家教授对“神功”“大法”的阪依与宣教事例;“连前人的经验都不会继承了”的也不仅仅是白丁,远看“五四”,近看“文革”。

5."如果你想改变茶史,请先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学术作风用事实来证明。"

        我看不出本主题楼上有哪位茶友"想改变茶史".恰恰相反,他们在还历史本来面目。你不同意他们的看法,请拿出论据来。不要将立论建立在“我相信他们不会幼稚到连前人的经验都不会继承了。我更相信老一辈的专家学者治学严谨的作风”之类的信任或是推测上面。尊敬专家教授,首先还是要认真看懂他们的著作。

      因此,您“请先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学术作风用事实来证明。”

     本来对一位初发贴子的茶友(?)似乎毋须如此着墨。然而,目前普洱茶大热,该领域的迷雾太多,真假难分,每一位有责任心的茶人都应实事求是,百家争鸣,以理和事实服人。而个别“半瓶水”动辄舞大棒唬人,水平不高俨然以**自居,极易误导初入门者。故多说几句。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申明一句:我喜欢云南大叶种茶。

                                      茶道似水

[此帖子已被 茶道似水 在 2005-7-15 2237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茶道似水 在 2005-7-15 22:42:30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0 小时

在线时间

4

回帖

新手

积分
8
发表于 2005-7-15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叶种的定义是有必要的。如果将云南以前引种的小叶种也加入普洱原料行列,那么从云南输出的茶种在全国各地种植的能不能贯以普洱茶?别忘了云南是茶树起源中心之一。另我们的教授可不是白吃饭的,我相信他们不会幼稚到连前人的经验都不会继承了。我更相信老一辈的专家学者治学严谨的作风,如果你想改变茶史,请先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学术作风用事实来证明。

最后再指正一下六大茶类的出现秩序,绿黄黑白青红,它们之所以如此排列是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1 小时

在线时间

48

回帖

会员

积分
164
QQ
发表于 2005-7-18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生长在倚邦茶区的小叶种茶,从古至今都是云南普洱茶家族的一员,而且一直是很重要的一员,其茶香迷人,口感甘醇。

不可置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0 小时

在线时间

3

回帖

新手

积分
4
发表于 2005-7-20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0 小时

在线时间

4

回帖

新手

积分
12
QQ
发表于 2005-7-20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愚见无论大叶还是小叶,首先捻揉、晒青才是重要的。当然还分境内普洱、边境普洱、境外普洱。还有就是关于“仓”的说法上述几位大侠也好,老师也好说的观点本人不敢苟同。本人觉得:

干仓就是干仓就是在干净、干燥、无异味的地方存放出来的纯正茶品都可以称为干仓而不是上述所说轻度发酵的都叫干仓。

进仓:普洱茶是非常容易吸味的东西我相信大家是都知道的,只要它进过仓不论长短也不论仓内温度湿度如何都是会留下痕迹的,当然我们也应该站在一个理性的角度去看,不要一味的认为湿仓茶就是不好这要根据个人口味。据我所知在广东、深圳、香港等地接受湿仓茶的人大有人在,而且这个群体应该比接受干仓茶的人多的多!!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如果大家有什么异议欢迎讨论,毕竟人总是在交流中进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0 小时

在线时间

21

回帖

会员

积分
58
发表于 2005-8-2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个贴子很好玩,能说准的没几位,刘兄说的也没几位能真正理解.

关于中小叶种的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那是历史,但要学会与时俱进,因为现在的重点是:大叶种!

我也贴一短丘辉教受的文章给大家参考:

发贴心情 [转帖]云南普洱茶三大特怔和相关性{欢迎探讨}
云南是普洱茶的故乡,思茅地区及西双版纳地区,澜沧江流域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云南的普洱茶之所以能久盛不衰,驰名中外,为国内外市场所接受,深得消费者的珍爱,别非他因,贵在品种独好,品质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普洱茶原产地久远的人文地志。历史渊源,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独特的加工工艺几者结合,因而形成了的普洱茶!
普洱茶的三大独特性内涵:
1:普洱茶特有的原产地域性

2:普洱茶特有的品种性

3:普洱茶特有的工艺性

在论文中的第三特怔中,明确说明了”普洱茶“所包涵的是有生{大叶种晒青压制},熟{人工渥堆发酵原料压制}。
另:20世纪70年代,”快速后发酵“大生产工艺技术研究成功,产业化的普洱茶生产逐年阔大,适应了市场需求,目前,云南普洱茶是”生做“,”熟做“,”生饼“,”熟饼“并存,由消费者各取所需。

这三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承构成了普洱茶产品的内核和基本特怔!这三者缺一不可,否则,都称不上是真正的普洱茶。


摘自“2002年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书,41页,邱辉老师的原文!敬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57

303 小时

在线时间

4814

回帖

金牌会员

积分
8457
QQ
发表于 2005-8-2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个人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普网 ( 滇ICP备11005155号-1 )

GMT+8, 2024-5-18 09: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