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中普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mist

实战茶品品饮交流

[复制链接]

99

245 小时

在线时间

82

回帖

会员

积分
9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晒晒我的壶和捡来的枯枝

[ 本帖最后由 mist 于 2008-12-8 21:29 编辑 ]
照片 010.jpg
照片 02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192 小时

在线时间

47

回帖

会员

积分
69
发表于 2008-12-9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3

2242 小时

在线时间

897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1383
发表于 2008-12-24 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经历的茶友,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3

2242 小时

在线时间

897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1383
发表于 2008-12-24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本帖提及交流参考帖,全数遭遇删除。

呵呵。。。。。。。

广告之罪啊。

广告?

以茶行业而言,所有的普洱茶论坛何尝不是为普洱推广而广告。

焉不知产品广告与产品知识推广的本质分别。

前者不说,后者是建立在实物上,提供识别,惠及大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3

2242 小时

在线时间

897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1383
发表于 2009-7-21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来吧。看看茶友对投品的品感回复一二。

。。。。。。。今日对上次提供的茶样08002、02009和020081进行了对冲比较分析。
品饮顺序:1、020081;2、080002;3、饭后,09001
以下是整体感受和每泡具体感受:
整体感受:
1、080002:整体感受已经开始转化,耐泡度高高于其他二者,口感厚滑度高于其他二者,蜜香最重,生津和回甘持久度强于02009,弱于020081。另外感觉杀青手法较重(远重于其他二者),另外感觉部分茶青并非采摘当日杀青,后几泡茶汤有少许变浑,不知感受是否准确
2、020081:整体感受该茶香味持久高于其他二者,生津回甘强于其他二者,特别是此茶清凉的感觉和饮后持久的喉部回甘让人十分舒服,口感比较活泼鲜爽,要强于08002。汤的厚滑度低于08002,但强于02009。另外本茶在其中几泡曾出现喉部发干的感觉,杀青比08002轻。
3、02009:感觉是目前喝到的杀青最轻的茶品,茶叶鲜嫩度较高,汤水中毫较多。此茶特点比较鲜明,洗叶后叶底青味和山野味较重,以后每泡山野味逐步减弱,香味有变化。此茶三泡之后,发热并有上头的感觉(目前所饮茶品中只有2中出现上头的感觉,本茶是其一,另一种是双江勐库早期的一种500K大饼。但上头的感觉有所差异,其他滋味更是差异巨大)。
总体上看,三种茶,我感觉最推崇的应该算是020081。感觉020081适当降低冲泡温度,特色越显突出;而08002则适度提高冲泡温度较好。

以下是美中茶品每泡的差异
1、020081:投茶量较少,适当延长每泡时间,冲泡过程中汤色基本保持
第一泡:
汤色   浅金黄
香味   鼻腔前端,极轻烟味
口感   苦较低,舌根;微涩两颊,化快;生津明显
厚滑度 水滑,但厚度一般
喉韵   无
其他   打嗝

第二泡:
汤色   浅金黄
香味   转向鼻腔中后端,极轻烟味
口感   苦较低,舌根,当强于第一泡,很快能化;两颊微涩;生津快
厚滑度 水滑,汤厚度增加
喉韵   喉前部回甘,喉部发干
其他   胃部略暖,打嗝

第三泡:
汤色   浅金黄
香味   鼻腔中前端,
口感   苦涩不明显。生津明显,口腔清凉但不持久
厚滑度 水滑
喉韵   喉部回甘,喉部发干现象减弱
其他   胃部暖,打嗝

第四泡:
汤色   浅金黄
香味   鼻腔中前端,
口感   苦涩不明显。生津明显,口腔上颌和前舌清凉持久
厚滑度 水滑
喉韵   喉前部回甘,后部发阻
其他   打嗝

第五泡:
汤色   浅金黄
香味   鼻腔中前端,
口感   涩加重。生津增强,口腔上颌和前舌清凉持久
厚滑度 水滑
喉韵   喉回甘明显,后部症状缓解
其他   打嗝

第六泡:
汤色   浅金黄,汤色略减弱
香味   鼻腔中前端,
口感   水较甜,水味出现。生津保持,口腔清凉持久
厚滑度 水滑
喉韵   回甘减弱,喉部顺畅
其他   打嗝

饮后口腔内长时间保持清凉和喉部回甘反而增强,全身清爽,无烦躁感觉。


2、08002:投茶量较多,每泡时间短于前者,温度高于前者。冲泡过程中汤色基本保持
第一泡:
汤色   金黄
香味   鼻腔中后段
口感   苦较低,集中于舌后部和喉前部;涩初始弱,后扩散于两颊
厚滑度 水滑,但厚度一般
喉韵   喉部回甘出现

第二泡:
汤色   金黄
香味   转向鼻腔中后端
口感   苦较低,当强于第一泡,集中于舌后部和喉前部;涩较弱,集中于两颊和舌喉部
厚滑度 水滑,汤厚度增加
喉韵   喉部回甘
其他   胃部略暖,打嗝

第三泡:
汤色   金黄
香味   出现甜香味,鼻腔中前端
口感   苦味略微增加,集中于舌后部;涩较弱,在口腔前端出现。生津明显,口腔清凉但不持久
厚滑度 水滑,汤厚度增加
喉韵   喉部回甘
其他   胃部暖,打嗝

第四泡:
汤色   金黄
香味   出现甜香味,鼻腔前端
口感   苦味减弱,集中于舌后部;涩弱,两颊。生津明显,口腔清凉但不持久
厚滑度 水滑,汤厚度保持
喉韵   喉前部回甘,喉喉部出现发干现象
其他   胃部暖,打嗝

第五泡:
汤色   金黄
香味   出现甜香味,鼻腔前端
口感   苦味保持;涩弱,两颊。生津减弱,口腔清凉但不持久;口腔喉部出现回甜
厚滑度 水滑,汤厚度保持
喉韵   回甘减弱,喉部发干现象减弱
其他   胃部暖,打嗝

第六泡:
汤色   金黄
香味   出现甜香味,鼻腔前端
口感   苦味保持;涩弱,两颊。生津减弱,口腔后部出现回甜
厚滑度 水滑,汤厚度保持
喉韵   回甘减弱,喉部发干现象减弱
其他   胃部暖,打嗝

第七泡:
汤色   金黄
香味   香味鼻腔中后部
口感   出现水味,苦涩弱。生津减弱,口腔清凉感减弱;口腔回甜减弱
厚滑度 水转柔,汤厚度略薄
喉韵   回甘保持
其他   

第八泡:
汤色   金黄
香味   香味鼻腔中后部
口感   无涩味。生津保持,口腔回甜减弱
厚滑度 水转柔,汤厚度略薄
喉韵   回甘保持
其他   

第九泡:
汤色   金黄
香味   香味鼻腔中后部
口感   出现水味,无涩味。生津保持,持久度保持;口腔回甜减弱
厚滑度 水转柔,汤厚度略薄
喉韵   回甘保持
其他   打嗝

第十泡:
汤色   金黄,略浑
香味   香味鼻腔中后部
口感   水味保持,无涩味。生津保持;口腔回甜减弱
厚滑度 水转柔
喉韵   回甘保持
其他   打嗝

第十一泡:
汤色   浅金黄,略浑
香味   香味鼻腔中后部
口感   水味保,无涩味。生津减弱;口腔回甜减弱
厚滑度 水转柔
喉韵   回甘保持
其他   打嗝

第十二泡:
汤色   浅金黄,略浑
香味   香味鼻腔中后部
口感   水味加重,无涩味。生津不明显;口腔回甜
厚滑度 水转柔
喉韵   回甘保持
其他   

本茶耐泡度高,汤水厚滑强于080021。整体苦涩度低,但苦重于080021,涩弱于080021。鲜爽低于080021。


3、09001:投茶量较少,适当延长每泡时间,冲泡过程中汤色基本保持。香味变化
第一泡:
汤色   谈金黄,浅于080021
香味   鼻腔中后端,叶底香味有别于茶汤香味,带有更多青味和山野之味。
口感   苦弱活泼,很快能化;微涩两颊,化快;生津快
厚滑度 水滑,略薄
喉韵   无
其他   

第二泡:
汤色   淡金黄
香味   鼻腔中后端,香味出现变化。叶底与茶汤香味逐步趋同,但依然有差异,茶汤香味转向清新
口感   苦同前;两颊微涩,减弱;生津快
厚滑度 水柔滑
喉韵   喉回甘
其他   

第三泡:
汤色   淡金黄
香味   鼻腔中后端,香韵增强
口感   苦降低;涩保持。生津保持;略清凉;出现少许水味
厚滑度 水柔滑
喉韵   喉部回甘
其他   打嗝,发热,出现上头现象

第四泡:
汤色   淡金黄,减弱,汤内毫增多
香味   鼻腔中后端,香味少许减弱
口感   苦增强少许;涩保持。生津减弱,水味保持
厚滑度 水柔
喉韵   喉部回甘
其他   打嗝,发热,上头增强

第五泡:
汤色   淡金黄,减弱,汤内毫增多
香味   鼻腔中后端,香味少许减弱
口感   苦涩度保持。生津快,水味保持;上颌中喉部和舌中部清凉
厚滑度 水柔
喉韵   喉部和舌后部回甘
其他   打嗝,发热,上头

第六泡:
汤色   淡金黄,持续减弱,汤内毫保持
香味   鼻腔中后端,香味持续减弱
口感   苦涩度减弱。生津快,水味增强;上颌中喉部和舌中部清凉
厚滑度 水柔
喉韵   喉部和舌后部回甘
其他   发热,上头增强

饮后发热上头,略烦躁。口腔内长时间回甜,但略弱于08002,更弱于020081。感觉杀青非常轻。

以上是本次品茗后实际感受,由于最近一直生病,口感和体会不一定十分准确,但确是自我真实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3

2242 小时

在线时间

897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1383
发表于 2009-8-12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茶友对投品的品感回复。

今天兄说02009变化很快,现在闲着没事做,我想谈谈自己的见解:
            02009选料 和 一般选用青壮叶子选料  对比
            关键词:嫩度,芽头,纤维,水分,炒制耐热程度   

一,02009相对青壮叶子:嫩度高,芽头多,纤维嫩,细胞壁嫩,水分多,嫩炒制过程中,要求的火候控制应该要更加精细,
1.操作不小心容易“熟化”
2.嫩度高,叶子相对小,厚,受热面积相对小了,不利水分蒸发,牙头多,壮,包裹紧实,也不利水分蒸发。
(想说的是,02009在炒制完成后,应该比一般青壮叶子比例多的毛茶的水分含量多一些)

二,(先不管上面说的是否成立),在压饼前的蒸制(围绕上面的关键词)02009与青壮叶子 对比:  耐热  水蒸汽的吸取  熟化  

三,茶饼成型后,干燥过程中(自然环境)  02009与青壮叶子 对比:  水分蒸发 的快慢  
                干燥完成后(自然环境):02009与青壮叶子 对比:  水分吸取   和  水分蒸发  快慢


讨论: 是否有“熟化”不懂,猜想得出,  但水分的“进进出出”应该 比  青壮叶子选料的茶品  频率和幅度都大
       所以 02009变化很快  ,而 青壮叶子选料的茶品  就“稳定”些..............(是否有这些因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3

2242 小时

在线时间

897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1383
发表于 2009-8-12 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立论基础,"02009"相对泛而言之的"青壮叶子".

忽略了"02009"古树本质,纤维排列紧密的因素,嫩度选择会考虑其活性\营养\技术控制等因素在内,所以后面的逻辑关联不成立.

鲜叶也好,冲泡后的叶底也好,其活性是证据.

钻牛角尖的话,在单一个点上,可以这样想,不同树种,局限在同一嫩度下,活性越好,营养越好,再放大,不同树种,活性优的,嫩度高一级去对比另一所谓略青壮的,活性仍优或持平,则在两者而言,营养也优.

转化快,重要一是,古树本质,二是,保持鲜活的制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3

2242 小时

在线时间

897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1383
发表于 2009-8-12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茶友对投品的品感回复。

试水感受如下:
09095厚滑,口感主要集中于口腔后部,甜味明显,回甘足,蜜香重,感觉与01007工艺类似。完全可以立即品饮。
09096同样厚滑;苦味活泼,化快;回甘出现慢于09096,但持久度高于09095,耐泡度高。
07001厚滑,耐泡度和茶气高于前两者,同样回甘在喉部;但目前还无法接受其香味。
整体感觉制前原料中,07001潜力最大;制作工艺三者有所差异的,适合不同品饮者,各有其优点;但尾水殊途同归,转为顺滑甜水。如果非要让我三选其一,目前我会选择09096。

欢迎其他编制茶友参与实战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普网 ( 滇ICP备11005155号-1 )

GMT+8, 2024-6-24 04: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