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普论坛,中普网,普洱茶论坛,云南普洱茶,普洱茶论坛,中普

中普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mist

实战茶品品饮交流

[复制链接]

99

245 小时

在线时间

82

回帖

会员

积分
99
 楼主| 发表于 2008-7-29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喝了一些生茶,感觉稍稍有些思路。
就个人而言,还是喜欢茶汤中苦和涩能够与茶香相协调、相转化的茶品。茶汤入口,质感丰厚,随着苦涩撒去茶香满口,而后回甘生津,是最好的感受。
我倒不认为苦和生津的程度是多么值得追捧的指标,甚至有些专家形容一些老茶已无味但生津绝佳,我想那倒不如去喝一种能生津的西药片。
就这样吧,贵的也不想再去尝试,放松一段,茶之外的生活还有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

245 小时

在线时间

82

回帖

会员

积分
99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投亲靠友 于 2008-7-29 23:37 发表


滋味百变,不离其宗。注重回味,始为真味。

风格不一,超班者,茶质厚重而不失层次(香、滋)感,回味悠长悠长悠长悠长。
领军者武神也,亲和绵长。
二者独具花果原香与冰糖甜水,引人入胜。

超百年老树 ...


原来投兄也在线!
台灯幽静光线下,有如晤谈。
希望日后真有机会喝到投兄泡的好茶!
体会感悟,非一日事,回味亦悠长悠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20 小时

在线时间

5

回帖

新手

积分
29
发表于 2008-7-30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st 于 2008-7-28 20:53 发表
这两日开泡06、08易武正山小乔木。
08茶样香弱味薄回甘生津一般,长时间闷泡后却有类似煎煮领军号的滋味?
06茶样已有明显变化,汤色黄亮(按说放几年应该稍发红啊?),滋味变厚,香味、厚度也出来了。
以前听人 ...


我想是释出慢些,水温和浸泡不足的话显淡。
而零六的茶金黄是绝对正常,喝过80年代的放得非常好的茶只会比金黄稍带栗色。
不过如果冲泡中析出内质更多,慢慢氧化的情况下会逐渐转深。

[ 本帖最后由 学普人 于 2008-7-30 10:2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20 小时

在线时间

5

回帖

新手

积分
29
发表于 2008-7-30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st 于 2008-7-29 23:38 发表
也许是大势已去?
也许是暑夏困乏?
自己常去的几个和普洱有关的论坛都是冷冷清清
每天没有几个帖子
攻击、嘲笑、吵闹、争执......
纯料、拼配、老树、台地......
估计就没人能说的明白
那么,想弄明白本身就 ...



兄太累了。
自己对比,自己喜欢,自己接受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20 小时

在线时间

5

回帖

新手

积分
29
发表于 2008-7-30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st 于 2008-7-25 11:00 发表
分清“日常品饮”与“鉴赏品饮”的区别
就可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日常品饮”重在心情,“鉴赏品饮”重在鉴识。
“日常品饮”可以达到“无茶之茶”的境界,但必须要建立在“鉴赏品饮”的“有茶之茶”的基础之上。

谢谢兄的分享。
用心喝茶!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

245 小时

在线时间

82

回帖

会员

积分
99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普人!
有好友,胜于好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

245 小时

在线时间

82

回帖

会员

积分
99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普洱熟茶的两点思考:
之一:前发酵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为“熟茶”?
我想所谓“熟茶”应该就是在做为商品上市前已经完成前发酵过程的普洱茶。我这样理解是用来区别生茶的所谓后发酵、自然发酵的。但是,前发酵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为“熟茶”呢?在普洱的制作过程中,杀青前会形成发酵、杀青并揉捻后也会存在发酵、蒸压的过程中也有,这些过程中的发酵和所谓的“人工渥堆”差不多,只不过仅是“无意识”的人为发酵和“有意识”的人为发酵的差别罢了。所有的普洱茶在上市销售前都会有经过或多或少的发酵过程,那么到底如何区别生熟呢?
之二:熟茶还要存放以待“陈化”吗?
我想熟茶应该就是现在就很好喝的茶,不愿再赋予其太多的陈放的期望。醒茶几周或是放个三年两载也倒罢了,但是如果熟茶也要通过几十年陈放来达到某种境界,茶之生熟之分还有什么必要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178 小时

在线时间

26

回帖

新手

积分
36
QQ
发表于 2008-7-31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mist,投亲,SORRY先,最近3个月都要呆在外地参加公司电子政务项目的资料录入,简直非人生活。

因为只带了领军号去品尝。是用飘逸杯泡的,和几个好同事每天晚上都来上一泡,有时候2泡,因为没有条件煎煮。曾经尝试过用宾馆的电水壶煎煮,但是效果十分不好。哈哈,也怕烧坏了要赔地。

因为投亲一直说领军是一款绝对值得期待的茶品。所以一直在喝,现在基本投茶都是10G。大约一个飘逸杯泡出来的4个人喝正好,估计120ML左右吧。

10G我已经习惯了,无涩,是我最喜欢的,回甘极其快是我自己觉得的,大约10-15秒,就有回甘。可能是没有煎煮,大约7泡左右就可能觉得淡了。

我很喜欢这个茶:)同事也很喜欢,哈哈,今天是31号,已经到另一个城市快3周了,这个周末可以跟单位车子回南京一趟。

如果MIST和投亲看到我的帖子,麻烦建议我下一个应该尝试哪个茶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3

2242 小时

在线时间

897

回帖

高级会员

积分
1383
发表于 2008-7-31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t820918 于 2008-7-31 22:03 发表
mist,投亲,SORRY先,最近3个月都要呆在外地参加公司电子政务项目的资料录入,简直非人生活。

因为只带了领军号去品尝。是用飘逸杯泡的,和几个好同事每天晚上都来上一泡,有时候2泡,因为没有条件煎煮。曾经尝试 ...


一次固定投量的对冲品判,
老班章,三泡有回甘,
老曼娥,七泡有回甘,
终结者,十一泡有回甘。

领军者,同。

参考73楼茶友见解。

建议06古云号,茶品已经进阶。
可以十分钟以上到一个小时出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18 小时

在线时间

4

回帖

新手

积分
9
QQ
发表于 2008-8-1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二:熟茶还要存放以待“陈化”吗?
我想熟茶应该就是现在就很好喝的茶,不愿再赋予其太多的陈放的期望。醒茶几周或是放个三年两载也倒罢了,但是如果熟茶也要通过几十年陈放来达到某种境界,茶之生熟之分还有什么必要呢?
          看了mist兄的回帖,感觉兄真是个爱茶之人。
           我个人接触普洱时从生茶开始,因为从铁观音转到普洱实在无法接受熟茶的味道。从04年喝生普洱到05年,中间虽偶尔尝试熟茶,却一直无法接受淡淡的茶滋味,所以一直喝各种各样的茶气猛烈的新生茶。从而得出熟茶不好喝,然后就一直不收熟茶。
          在和一些朋友聊天喝茶时,为了礼貌,朋友开泡熟茶也跟着喝,慢慢熟悉了熟茶的味道之后有些可以接受了,就开始试验性不间断喝熟茶,慢慢的对熟茶也有些体验,那是因为偶尔从茶友那喝到些上档次的熟茶,不过大多数味道差不多。也就从那些零星的“偶尔”,让我品味到了熟茶的迷人之处。
          有次到一茶友那聊天,参观了他存储的一些藏品,数量不多,挑挑拣拣找到了一块500克的没有包装的熟茶,看来有些年份,看来是入过仓的,看来也是退仓有些年了,反正当时就想喝喝看。茶友也忘记什么时候到手的这块熟茶,当时也不抱什么希望。
          边抽烟边聊天随意开了这块500克的熟砖,经过正常的冲泡两人每人一杯,我们都喝大杯,大概100CC的紫砂杯,不经意的大口开喝,这时候我就惊呆了,大口的茶下咽了一半我就愣住了,满口的无法形容的滋味充满整个口腔,个人水平有限,只把当时的感觉再细细回忆一遍吧:整个口腔充满了一股古色古香沉沉的、厚重的滋味,而这滋味中却飘起一缕霸气直冲没有茶汤浸到的口腔上颌和整个喉部,直到缓过那一霎的惊诧,下咽完茶汤后,口腔就一直回绕着那股非常厚重的古老的陈香,舌面却是甜甜的有些茶味的滑爽。
          从这次惊诧的体验后我开始注意熟茶,后来又开泡了几次那块500克的无名熟砖,每次都是兴奋得无法言语。后来在别处也偶尔喝到些类似的熟茶,就发现了些奥秘:有着这些迷人陈香且香气扬到上颚和喉部的熟茶大体是上10年以上的且入过香港湿仓且退仓有些年头的好料熟茶。然后个人在网上学习的对入仓和干仓的理念就不在固执了。不过知道了这些也有些气馁,一是自己无法仓储出那个味的熟茶了;二是入港仓几年在退仓几年的茶看来我个人是喝不起了,也只能偶尔碰到解解馋了。
         个人现在收藏以生茶为主,碰到好些的就买几饼,边喝边藏,熟茶也偶尔收些,保证几年之内有茶喝。反正我和好多茶友一样,对茶之外的东西在意程度和茶本身一样,不会太在意或计较太多,只求个人心情愉悦。

[ 本帖最后由 星外茶客 于 2008-8-1 10:5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中普网 ( 滇ICP备11005155号-1 )

GMT+8, 2024-6-28 14: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